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凤喜 郝立莹
提要本文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在支出顺序、支出具体内容和消费倾向及消费弹性之间存在的差异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现状,指出收入差距、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差异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剖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消费率增长、消费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认清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支出顺序和消费支出比例方面存在差异的现状,从现象中深入分析出本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城乡消费支出的结构顺序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居民基本上是吃穿住行的消费序列,农村居民则是吃住穿行的消费序列。20世纪九十年代,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顺序转变为食品、衣着、文娱、用品、居住、交通、杂项、医疗,消费热点从吃、穿、用等基本消费逐渐转向文娱、住行等领域;农村文娱支出上升到第三位,是支出结构变化中最明显的部分,其他各项顺序不变。进入21世纪,城镇居民文娱、居住支出位次进一步前移,消费结构序列转变为食品、文娱、衣着、居住、用品、交通、医疗、杂项。同时期农村居民消费序列为食品、居住、文娱、衣着、医疗、交通、用品、杂项。
(二)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存在明显差异
1、居民食品消费比较。在人均主要食品消费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低很多。用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76.34元)与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2.90元)的食品消费进行比较,农村居民营养性、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远不及城镇居民。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家禽、鲜蛋及制品、水产品的数量分别是同一收入档次下城镇居民的75.5%、76.6%、82.1%和88%。
2、城乡衣着消费比较。从支出额来看,城镇低收入户衣着人均消费额为237.80元,而农村高收入户同期人均支出额为231.71元,城乡支出额相差悬殊。此外,衣着消费质量档次上也有显著差别。城镇居民衣着消费以中高档为主;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在向成衣化转变中,也开始由低档向中档转变,但总体上仍以中低档为主,更注重衣着的结实耐用、经济实惠。
3、城乡居住消费比较。首先,从居住支出比重看,农村远高于城镇。城镇居民住房支出比重明显偏低,而农村住房支出比重有所偏高。这主要受城乡消费观念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支出额来看,由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村居住支出额上升缓慢,年均增长速度为9.8%;而城镇居住消费年均增速达到19.6%。再次,从居住面积和居住质量来看,农村居民面积大,而城镇居住质量高。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97年的17.8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0平方米,农村人均从22.5平方米提高到27.9平方米。但是,城镇居民住房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内部装饰考究甚至豪华,而对于农村居民,住房建设大多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农村居民尚有近25%的草房、土坯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仅为砖木结构的1/2。
4、城乡居民家庭用品及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和文教娱乐支出都在逐步增加,尤其是文教娱乐支出在城乡跃居第三位。但是,由于城乡收入水平差距以及消费环境的差异,城镇居民这两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均高于农村居民。对于家庭设备用品,近年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从1997年的4,186元增加到2004年的7,182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最高仅达到2,185元,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在文教娱乐支出方面,农村居民2004年人均现金支出比例与城镇居民2000年的水平基本持平。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原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问题由来已久,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收入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质是农民的消费结构相对城镇居民来说不合理,他们的消费还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和档次上。如果农民收入较多且增长较快,那么他们在基本的生活消费上的支出比率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就有实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
(二)消费观念的差别是造成他们消费结构差异的又一原因。农民消费观念的不优化是农民进行更高层次消费的思想上的阻碍,影响着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差别、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文化素质的低下不仅对农民脱贫致富有制约作用,还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在文化素质上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使得农民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强烈,对发展消费的渴望也不如城镇居民高涨。
(三)消费环境的差异也会造成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城乡居民所处的消费环境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城镇的建设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公共设施发达,市场体系发育良好,居民的消费环境舒适方便,消费条件明显优于农民。农村大多处于地域条件偏僻的地方,交通不发达,公共设施建设不力。具体来说,大多数农村没有自来水和煤气的供应,电力的供应也不如城镇的及时方便,而且电价偏高。农村很少有像城镇那样的大商场和超市,医疗机构也没有城镇的发达,文化娱乐设施更是离城镇有较大的差距。在目前的现实消费环境条件下,农民的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必然受环境的制约而造成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三、解决城乡消费结构差异对策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稳定农民农业收入。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向农业倾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逐步增加对农业灾害保险的补贴;二是建立和健全主要农副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和储备调节制度,以避免农产品价格随农业产量的变化而大起大落,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三是建立农村信贷制度,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比重,增加农业投入,扶助一些市场看好、风险较小、见效较快的产业;四是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家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的落实,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不低于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2、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目前,农村二三产业欠发达,农业尚有1.2亿余劳动力堆积在日益锐减的耕地上。今后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合理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实行城乡一体化,将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二是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壁垒,使城乡居民在户口管理、就业机会等方面真正平等和公平竞争;三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培训机构,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
(二)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改善农民消费观念。农村消费者教育,是指对广大农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在我国现阶段,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消费者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仅应该包括有关消费经济理论知识的普及(如消费知识、信贷知识、法律知识、商品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还应包括农民现代消费观念的形成、农民消费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等。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消费结构升级创造基本条件。首先,农村地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如果国家加大对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将会快速增长,可以消化掉我国家电产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其次,目前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农村消费的特点和农民的偏好,农村市场商品销售网络发展不健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研究农民的需求发展趋势和特点,并和供销商联手拓展销售网络,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连锁经营、代理制等新型营销方式引入农村市场,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