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 真

  提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金融生态结构、增强金融生态功能、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生态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策略。
  
  一、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的负面影响
  
  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成为影响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当地经济金融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资金吸附力不强,宏观资金环境进一步趋紧。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总体较差,信贷资金缺乏安全保障,使区域内外信贷资金失去信心。突出表现为域内资金加速外流,域外资金流入减少,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
  (二)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信贷投向结构长期失衡,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体现在金融层面就是有限的信贷资源被大量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造成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信贷投向结构失衡。据统计,2000年某市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17.87亿元,占当年全部贷款增量的18.06%,2004年新增26.3亿元,占比为67.02%。并且贷款投向与该市产业结构高度吻合,煤炭、水泥等资源型传统支柱产业一直是信贷支持的重点,2004年末以上两行业贷款余额高达53.25亿元,占当年全部贷款余额的21.84%,当年新增贷款15.98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1.19%,而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助学等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资金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资源型行业、新兴产业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信贷支持。金融影响经济,在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信贷结构长期失衡,增加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信贷资产安全得不到有效维护,打击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效率较低的领域,积聚了大量不良资产。同时,由于司法机关对金融债权保护不力,金融机构债权得不到依法维护,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其直接后果,就是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不高,辖区贷款投放量与经济增长不成比例,企业有效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2000年来的5年间,该市贷款平均增幅低于GDP平均增长率4.34个百分点,企业申请贷款总体满足度不到30%。
  (四)信贷资金高度集中,中小及民营企业融资异常困难。由于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少数信用等级高、经营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成为金融机构竞相投放的对象,信贷资金高度集中。以上述某市为例,信贷投向主要集中于煤炭、煤化工、电力、水泥、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显示,以上行业2000年以来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均在60%以上。而多数中小及民营企业则陷入融资困境。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25.44亿元中,用于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的不到15%。尽管城乡信用社依托担保机构积极增加对中小及民营企业信贷投入,但由于担保机构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等原因,年末余额只有3000万元。
  
  二、欠发达地区培育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策略选择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金融生态维护机制。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取得好的成效。一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措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司法、银行和有关部门职责,统筹金融生态建设的全局性工作。二是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评估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业绩考核范围,落实有奖有罚的责任制,构建改善金融生态的长效机制。三是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争取金融支持即是招商引资的观念,认真清理不利于金融业发展的各种行业规定、办法,积极落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四是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共同向上级行、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争取地区性的差别政策,如调整存贷比例和备付金比例,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等,有效增加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的可用资金。五是指导各新闻媒体加强对改善金融生态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生态环境。
  (二)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金融生态建设信用基础。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整顿党政机关、党政干部信用,切实增强信用观念,使党政机关、党政干部率先取信于民。二是企业要切实维护自身信誉,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要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健全财务报表,透明财务状况。三是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由人民银行牵头,积极开展银行及非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引进外部资信评级,建立借款企业资信评级信息披露共享机制,金融机构要与资信评级高的企业签订金融承诺服务协议,尽快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积极发展完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市场化、公司化原则运作,导入竞争机制,提高中介服务行业的执业水平。通过财政投资、引入外资、企业入股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运作担保基金,实现担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要强化对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制度约束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中介服务合法、规范,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从而增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生态的稳定性。
  (四)加强金融自律,改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拓宽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沟通协作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贯彻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努力优化信贷结构,有效增加信贷投入。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规经营行为。认真研究地区金融适度竞争问题,合理规划网点布局,防止由于过度竞争损害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各金融机构一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有序竞争,强化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二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进金融服务水平,为信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三要贴近企业需求,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品种创新。研究开发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新产品,如开办基于企业应收账款的资产保证贷款,探索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动产担保贷款、互保联保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等新的贷款方式,逐步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