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结构 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昭贤
近几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实施节能减排。2006―2008年3年间,全市工业年均增长23.1%。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54.1%提高到现在的6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5.6%提高到32.6%。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持续降低,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标煤由2.94吨降到2.29吨,3年节约标煤595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87万吨。全市现有“三新”产业企业150多户,年销售收入33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10%。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市来讲,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同时,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尽管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发展较快,但新上项目中,高耗能项目仍占很大比重,占31%;“富煤”的资源条件使我们上了一些火电、煤化工初级产品,而火电、焦炭综合能耗高于制造业大约5倍多;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体,也是用能的大头,由于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加重了高碳色彩,工业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我市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以低碳经济为方向,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加快构筑新型战略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做好发展低碳经济的“加减法”,加法:就是尽快扩大新兴产业规模、提高比重;减法:就是降低传统产业比重、减少能耗。从四个路径推进工作:
一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规模化产业化。要本着“突出特色、抢先一步”的原则,确立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目标定位,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节能环保作为新兴产业的重点。新能源产业:主攻LED、光伏、光热、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洁净煤五个产业链,重点培育台联电、联相光电、润峰集团、英克莱、佳华电子、中晶光源等骨干企业。新材料产业:主攻生物材料、光电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纺织新材料、稀土材料六个产业链,重点培育邹城意可曼、凯伦硅业、正茂化工、泰山玻纤、凯赛生物、如意氨纶、国宏碳纤维、奔腾漆业等骨干企业。新医药产业:主攻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化学制药三个产业链,重点培育鲁抗医药、辰欣药业、立科药业、方健制药、兖州希尔康、微山昊福、泗水永春堂等骨干企业。节能环保产业:主攻节能电子电器、节能建材设备、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链,重点培育新风光电子、通佳机械、山矿机械、水泊焊割、华一轻机、星源泵业、防爆电机、兖州新世纪、康能地热等骨干企业。围绕上述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和终端产品膨胀,积极寻求高端技术战略伙伴,加快与国内外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力争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二是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高新化高质化。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渐进过程。传统优势与新兴产业两者应互为推动、统筹发展。传统产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水平实现低碳发展。要以装备制造、煤化工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鼓励企业抓住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先进装备,快速提升“硬装备”和“软装备”。以深入开展“十百千”企业创新活动、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为总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向低碳、高新、高质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经过几年努力,我市煤炭、化工、生物、造纸、纺织行业,已在循环经济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形成了煤→焦→精细化工、煤→电→化→建材、林→浆→纸→废水治理回用、粮食深加工→生物食品→废水资源化→种养植业、棉(毛)→纺纱→落棉(毛)→纺纱五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菱花集团通过废水资源化,“吃干榨尽”、“水中捞财”,一年增效8000多万元,取得了既节能减排、又梯次增值的双重效果。我们要进一步推动行业和企业走循环发展的路子。同时,要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增强产业关联度,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污水治理、热电联产、物流运输等建设和运营成本。尤其是化工产业,要走大型化、现代化、一体化的路子,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是强化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是低碳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节能技术进步。抓好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十大节能工程。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工业领域:以百户重点用能企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对标找差距活动,按照行业先进标准,建立和完善产品单位能耗定额体系,严格能源利用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筑领域:以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集热利用为重点推进节能。交通领域:以更新老旧汽车、降低油耗为重点推进节能。农业领域:以秸秆综合利用、普及节能灯具为重点推进节能。三是突出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过剩产能。在巩固水泥、钢铁、小火电淘汰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能效低、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摸底,提出淘汰目录,限期退出市场。按照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督促指导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加快改造提升,进一步优选调整振兴规划项目,把好项目准入关,腾出有限资源和发展空间集中用于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作者系济宁市经贸委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