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形势展望与预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国祥
2007年农业经济形势的显著变化是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18.5%和12.3%,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展望2008年,农产品价格波动仍会比较明显,扩大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国际农产品市场更加不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增大,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影响的不确定性没有消除。主要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引起了不同农产品比较效益的明显改变,可能会引起农业生产的盲目调整,进一步加剧生产的波动。尽管如此,国家宏观调控和加大“三农”支持政策力度等有利因素对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影响农业经济形势的主要因素
2008年影响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重要因素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减速,美元贬值,世界主要农产品供求格局的调整和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增加了国内农产品调控和稳定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的难度。中国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扭转农业缓慢增长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失衡关系。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高和农业灾害可能偏重发生将对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2007/2008年世界粮食尽管增产,但仍然是产不足需。考虑到影响形成农产品供求新格局的因素还将长期存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周期还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美国农业部等的预测,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要到2010年后才会逐步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快,一般都对应着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高位运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年经济增长速度与下年度农产品价格上涨率的正相关相对明显,互相关系数约为0.6。1987年、1992年以及2003年开始的每一轮国内生产总值加速增长,并且速率超过10%,都带来随后几年内农产品价格10%以上的上涨。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已经给物价稳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2008年国家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对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和农民增收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2008年稳健财政政策实施要点,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领域项目等。运用财税杠杆,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稳健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2008年财政支农将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病险水库治理加固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适当提高稻谷以及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完善扶持生猪生产、奶业生产、油料生产的财税措施。财政直接投入农业基本建设、各项补贴措施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农民扩大生产积极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食品价格的积极因素。
估计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明显上涨,但是产品畜涨幅可能减少,而饲料、化肥、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可能相对较大。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一些农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到相对较高价位,农民具有扩大农业生产的愿望,对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强劲,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会增加农民生产费用支出从而进一步对农民扩大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自2008年1月10日开始,全国南方大约有20个省份遭受到严重的冰雪低温灾害。据农业部估计,这次冰雪灾害,使全国近300万亩冬小麦、近5000万亩油菜和大面积的蔬菜和水果受到严重不利影响。受到影响的油菜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50%,其中有大约600多万亩油菜绝收。国家林业局估计这次冰雪灾害给林业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近10年新增绿化面积。如果2008年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趋于严重,势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二、2008年农业经济展望与主要指标的预测
2008年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稳定因素和导致继续上涨压力的因素并存。两方面力量的比较将决定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综合来看,2008年农产品价格仍将上涨,但涨幅可能减小,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率预期12%左右,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率可能会降到10%左右。不同农产品供求格局可能会明显改变,粮食生产不利影响因素明显增多,总产量可能会发生波动,而油料、肉类等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考虑到中国2008年采取的调控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以及国内进口呈刚性增长的大豆和植物油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较多,而出口优势农产品如蔬菜和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稳定,估计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
(一)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农业增长缓慢所形成的不协调格局、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快上涨带来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农产品需求扩大等促涨因素,2008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但是,国家采取的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国家采取的加大油料、生猪生产等补贴,以及这类市场供应相对紧张的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格同样高位运行,会在刺激生产和保障供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降低流通费用政策措施,如绿色通道降低运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等都是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的稳定因素。
考虑到中国经济可能仍将保持着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油料和生猪禽蛋生产能力恢复到常年水平,估计一些农产品供求关系将明显改善,预期2008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仍然保持上涨。假设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受到周期性波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等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多元回归,并假定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实际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际增长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货币供应量M1增长20%,预期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大约12%左右的水平,涨幅比2007年回落约6个百分点。
2008年不同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将较快,以及城镇化加速和食品消费结构转换等因素影响,估计2008年一些收入弹性相对较大的食品需求增长仍然强劲,市场供求关系相对紧张,价格上涨仍然是带动整体农产品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
2008年油料价格仍将上涨,但涨幅可能减少。国内生产将扭转多年萎缩态势,实现增产。但是,油料总产量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产需缺口较大,主要靠大量进口平衡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新增供给量将会有效地缓解国内需求压力,预计全年油料价格上涨率在20%左右。
2008年生猪销售价格将逐步趋于稳定,消费淡季呈现稳中趋降走势。2007年末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增长速度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以及生猪市场高价运行、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等政策继续在生产能力恢复和提高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考虑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的奶类及其制品数量差异更加悬殊,前者大约是后者的7倍。奶类产品生产价格自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已经显著上涨,而且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国内。估计2008年奶类及其制品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上涨。
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推动下,2008年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选择多元回归模型,假设2008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和影响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因素同等程度地影响食品消费价格,并考虑到食品消费价格等的翘尾因素影响,估计2008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率可能仍然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二)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4―2007年粮油播种面积呈现出此长彼消格局。粮食播种面积连续4年增加,合计增加1亿多亩,而油料面积连续4年减少,合计减少近3000万亩。这意味着过去粮食生产扩大是以油料生产缩小为代价而实现的。2008年实现粮食和油料播种面积同时扩大,难度相当大。观察1991年到2007年,其中只有1995年和1998年两年这两种作物播种面积出现同时扩大。2008年油料种植面积估计将增加1000万亩,比2007年增长大约5%。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稻米和小麦市场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粮食中高产品种比较效益下降明显。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在2008年粮食生产中显现。
选择多元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到粮食生产的周期性、主要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粮食销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以及自然灾害发生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并进一步假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农作物受灾面积进一步扩大,则预期2008年粮食总产量可能会下降,结合国家将要采取的各项促进粮食生产政策,估计粮食总产量在5亿吨左右波动。
尽管国家已经采取多项措施,2006年油料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农民发展油料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恢复,但是考虑到2008年年初大范围内的低温、冰雪灾害,年油料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考虑油料生产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结合油料销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作物受灾程度等因素,选择多元回归模型,并假设油料销售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为35%,则预测2008年油料总产量恢复到2600万吨的水平。
考虑到生猪生产能力的恢复和其他有利因素,选择多元回归方法,假定猪牛羊肉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预期肉类总产量将增加到7800万吨。
(三)农产品进出口
中国进出口的农产品尽管种类繁多,但占进出口总额大约70%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种上。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比重一般都会超过70%。在进口农产品中,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和畜禽产品及其肉类制品进口金额占全部农产品进口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0%。
2008年中国进口农产品将继续呈现刚性增长,尤其是进口的大豆、食用植物油、肉禽类和奶类产品的价格都处于国际市场上高位,进口金额增长相对更快。中国出口农产品数量上可能会呈现出小幅度增长,但出口价格则相对稳定。比较农产品进出口,估计2008年出口农产品的价值总额增长速度将继续低于进口农产品价值总额的增长速度,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将继续明显扩大。
2008年中国调整了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取消了部分重要农产品出口退税,开征农产品出口关税,这会在政策导向上促进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和农产品出口的减少。另外,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从美国等农产品出口国进口农产品因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这又是农产品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4年增产,2007年谷物中稻谷和小麦增产相对较多。2008年中国谷物供求关系相对较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减弱,估计全年中国谷物进出口量将会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大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已经很强,估计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水海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它们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和亚洲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受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估计能够保持平稳增长。
由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求关系仍然较紧,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估计2008年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将保持约10%的增长。随着中国生猪生产能力的恢复,估计2008年中国生猪及其猪肉出口将不断增加,全年生猪出口将增长6%左右。
(四)农民收入
2008年农民收入增长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有利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仍然较快的决定因素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估计由3.7%提高到5%和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有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国民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农民工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新《劳动法》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有利,有助于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也可能面临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10%以上的实际增长,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选择多元函数模型,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期超过8%,增速比2007年有所回落;预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000元左右,较上年名义增长约20%。
2008年农民收入增长仍然会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按照倒U型收入分配理论,选择二次函数模型,预期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系数将扩大到3.36,比上年增加0.03。
(五)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考虑到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使用趋势预测法,选择指数函数模型,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估计会超过3万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预期2008年这一比重将下降到11%左右。
三、加快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积极贡献,需要扭转农业增长相对缓慢态势,保持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时,工农业增长速度保持在2比1左右的关系为协调发展的经验系数。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工农业增长速度若能够保持在2.5―3.0比1的关系,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比较有利。根据食品及其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规律,2008年中国农产品及其价格虽然仍将保持上涨势头。考虑到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消极影响,为了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通过采取有效财政支农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励国内生产,扩大供给,控制非常规性波动,实现涨幅递减完全是可能的。
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恢复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阻止农产品价格等的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力度和重要农产品产区的奖励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改进配套投资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近年来出现缺口或者需求增长较快的农畜产品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往往都会损害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全局考虑,调控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还是防止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轮番上涨从而将食品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关键环节。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扩大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要加快科技创新,尽可能通过科技进步将原材料价格上涨消化。要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控力度,严厉打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乱涨价等不法行为。利用我国贸易顺差大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资料进出口政策,扩大国内存在缺口的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增加有效供给,平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