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孔子管理思想与高校图书馆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玉梅

  摘要:当今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差异不仅是藏书的数量与图书馆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因此,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孔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有教无类”、“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管理思想;高校图书馆管理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蕴含着治国、治家、治身之道,宋代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美国学者孔茨、奥唐奈认为孔子是对管理有早期贡献的人,日本著名的实业家涩泽荣一则将《论语》与算盘放在一起,作为其从商的基本原则,可见,孔子管理思想影响之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不仅要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应当从儒学创始人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
  孔子倡导的“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员工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管理者一方面要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则要求员工严格执行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所谓“治”,是指治理、管理。在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十分重要。孔子主张 “无为而治”,就是从“治”出发,然后实现 “无为而治” 的和谐境界。他所说的“无为而治”,重点在于“治”,“无为”是为“治”服务的,其“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和谐统一,所谓“治”即是为了“不治”,最终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状态。
  以上可以看出,“治”并不仅仅是治理。孔子认为,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以自身形象去影响下属,下属从心里佩服领导,这样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积极作用,使下属自觉地按照组织的价值目标去实施行动,完成自己的工作,最终下属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从整体上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孔子所说的“无为”,只是认为领导者应该不为或尽量少为,即不能事无巨细,去干涉下属职守范围之内的事情。孔子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凡属被管理者职守范围内的事,就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管理者不应予以干涉。如果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就会影响被管理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甚至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在于集中精力认真制定并带头执行目标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保证组织目标顺利地实现。
  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无为而治”,管理者就应该是实行分权,让不同部门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发挥他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创造性被发挥出来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有所改善,员工和读者也才能放心、满意。做到这些,也就是实现了“无为而治”,即无管理活动的管理。
  二、“有教无类”的管理原则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它是指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而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要进行教育。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靠教育,因此,重视和发展教育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还要重视发展终身教育。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终身教育重视对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开发,使学习、思考与创新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从事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而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使用和科学管理,是人才资源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关注其发展的潜能。以现代企业的要求重新塑造人,通过脱产学习、技能培训、接受在职教育、聘请专家学者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会,交流科研成果等多种形式,改善员工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渐来临,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要想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管理人员就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培养既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好务。
  三、“以和为贵”的管理目标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等情欲表现出来而又有所节制称为“和”。作为管理所要实现的“和”的目标,又是怎样的呢?它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的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孔子提倡“以和为贵”,同时主张“和而不同”,告诫人们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和谐相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和”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即管理层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与读者之间的和谐。高校图书馆管理层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团队;员工之间应遵循“先人而后己”的原则与处事方式,以实现员工之间的和谐。读者是图书馆的最大用户群,在坚持自由、平等、开放等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实现员工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和”是孔子管理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准则。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系统,如何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此,孔子“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管理活动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而作为个体的“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管理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管理活动也就必须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亦不例外。我们必须站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来体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从中汲取精华,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理念来指导现实生活中的管理活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孔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力弘扬优秀的儒家管理思想,并借鉴和吸收孔子的管理思想,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些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管理服务的理念,高校图书馆员工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并在实际行动中逐步体现,这样大家就不会因个人的原因而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而会将严格的规章制度变为自觉的行动。总之,高校图书馆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当中去。
  孔子的管理思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自我修养,以身作则,将孔子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以有效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最终达到和谐管理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的环境又各不相同。因此,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目标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打破常规,创新机制,灵活多变地处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卢宏.儒家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构建[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6):47-48、55.
  [2]张红.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2,22(4):9-17.
  [3]罗传玲.儒家民本思想与图书馆管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1):37-38、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