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余姚塑料业的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美珍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余姚塑料产业集群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余姚塑料产业集群也存在创新机制不完善、软环境建设力度不足、资本短缺等劣势,从而限制了余姚塑料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文章主要从管理层面运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来探讨余姚塑料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问题,以期为余姚的塑料产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余姚塑料业:竞争力分析
余姚城市位于杭州湾两岸“V”型城镇连绵带,从属于宁波都市区,处在沪杭甬交通走廊的近末端,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区域。区域位置的优势,交通的发展给余姚经济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余姚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塑料原辅材料、制成品的集散地,素有“塑料王国”的美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坐落在余姚的中国塑料城,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最大的塑料原料集散地,余姚塑料产业集群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一)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1、生产专业化。中国塑料城虽然交易规模和范围都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余姚本身并不生产塑料原料,是一个典型的“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塑料市场做“专”,需要有齐全的品种和完备的产业链。于是,多年以来,中国塑料城不断搭建平台,引进塑料原料的新品种,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通过做大、做专,跨入了强势市场的行列,其发布的行情信息成为全国塑料行业的“价格晴雨表”,并进入“中国商口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被商务部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联系市场。
2、品牌优势。加快品牌建设,向高端市场拓展,品牌的力量促进余姚塑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余姚塑料产业的品牌建设主要是各个塑料企业以余姚的塑料产业集群优势为依靠,共同塑造的区域品牌。值得一提的是,余姚举办的至今已有8年历史的中国塑料博览会。中国塑料博览会是全国塑料行业及相关行业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经贸盛会,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专业性博览会。连续8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这个会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塑料业界中的名牌会展。2005年,中国塑料博览会被商务部评为中国100家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之一。几届塑博会的举办,提升了塑料制品业的产业层次,提了塑料城的经营水平,促进了整个塑料产业规模和实力的提高,也更进一步强化了余姚塑料产业的品牌。
3、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企业,其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系统基本都是自行建立起来,企业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但是作为产业集群的基本要素,企业之间的合作则避免了这些劣势。在余姚的塑料企业中,一些企业负责原料进口,一些则专营加工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做贸易这一块,他们互相合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了余姚塑料产业的壮大。同时,为了促进塑料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推动塑料产业新一轮发展,余姚市成立了塑料行业协会和中国塑料城商会,成员包括塑料贸易、加工、生产企业及与塑料行业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企业和个人。行业协会的成立,健全和完善了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机制,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使企业走向差异化竞争。同时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4、政府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除了内、外部市场条件的成熟和各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于余姚塑料产业的发展,余姚市政府把它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议程。不仅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在财政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对于建立网上塑料城――中塑在线,2003年,余姚市政府成立了由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塑指数”课题组,与国内顶尖计算机技术公司合作,研究网上塑料市场的运作。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中塑指数”课题组的汇报,对研究、编制“中塑指数”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拔出专款支持中塑指数的研发。2004年11月,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扶持,并经省工商局核准注册,成为全球首个塑料仓单交易市场。网上市场采用自主开发的“中塑仓单”交易模式。
(二)余姚塑料产业集群所存在的劣势
1、创新机制不完善。余姚塑料产业集群存在着“软肋”。由于塑料行业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相对缺乏,余姚塑料产品的开发能力还显薄弱,大众化、低附加值的塑料制品仍占产品结构的50%以上;塑料原料改性加工目前仍停留在初级、低级阶段;塑料模具制造水平偏低,高档塑料机械设备大部分依赖外购;随着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塑料制品企业丧失了价格优势,利润萎缩,甚至面临亏损。技术创新是集群成长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机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软环境建设力度不足。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硬设施建设,轻软环境建设的现象。余姚塑料产业集群除了要持续加强硬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必须特别加强软环境中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技术和管理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建设等等。
3、资金瓶颈。政策制度的制约、金融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发展程度低等因素导致的资本短缺、融资渠道狭隘是余姚塑料产业集群面临的一个问题。余姚塑料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它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此外,信用度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量的统计资料与实地调查数据反映余姚中小塑料企业的融资渠道仍局限于以血缘、乡缘为信用基础的自筹资金。但透过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余姚塑料企业普遍低信用度的现状。社会信用度的丧失使银行不愿意承担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可见,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企业信用意识的淡薄限制了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深化与促进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的科研精神,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
地方产业集群创新的重点在于培育技术开发、转移、应用和扩散能力。产业集群本身就可以刺激创新,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
余姚塑料产业应该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推动自主创新,形成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程度,中国塑料城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信息优势、资本优势、社会网络优势加大对塑料专业人才强大的吸纳能力,主攻塑料改性项目,可以根据厂商的要求,通过科研加工改变塑料特性,满足特殊要求。另外,产
品档次偏低、科技含量不足、塑料产品的附加值偏低也是余姚塑料制品行业的通病。余姚塑料制品行业应该通过以科技为先导,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灵活多变、转型快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支持各具特色的企业联盟,努力形成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梯度发展体系。
(二)坚持品牌策略,将产品生产与品牌经营密切结合
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品牌建设可以推动产业集群产品升级。“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具有更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财力、资源、能力的限制,依靠自己建立品牌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若发挥集群的优势,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共同树立“区位品牌”,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余姚塑料产业的品牌建设已有一定成效,拥有全国驰名商标3项,中国名牌产品两项,省著名商标10项,省名牌产品7项。“大丰”活动看台等31项塑料制品及相关产品的产销一直位于全国同行同类产品前列。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松。
优秀的品牌往往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或其他特殊的性能。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企业所提供的就是一种差别产品。一方面,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忠诚用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品牌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开发新的产品。当产品进入新的市场时,或者当新产品进入市场时,企业可以成功地进行品牌延伸,借助已成功或成名的名牌,扩大企业的产品组合或延伸产品线,采用现有的知名品牌,利用其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推广。除了开拓国内市场之外,更要注重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余姚的塑料产业集群应该努力掌握高端市场产品的制造加工技术和工艺,最终实现自主品牌生产和出口。
(三)重视软环境建设
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但需要内因和外因的条件,而且还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配合,其中,软件是关键。因此余姚的塑料产业集群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重视集群软环境的建设。投资软环境是多元的、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也包括生态自然环境和治安社会环境、产业配套能力、融资、商业信用和人文环境。
为了促进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大力做好企业文化创新、企业信用建设、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公平公正公开执法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为产业集群成长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主要是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政府在集群创导方面,要发挥传统的功能作用。
1、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集聚导向政策。根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总体规划,鼓励各地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专业产业园区,各市(区)建设一批与重点园区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专业小区。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教育、医疗、邮电、通信、公共信息网络等领域的门槛,取消对民间资本投资的不合理政策限制,放宽对集群内新上项目的审批权限,实行登记备案制,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集群进一步集聚。
2、研究土地使用办法,灵活运用出让、征用、租用、流转等方式,切实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对已有的产业园区逐步加以整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突出一区一品一特色、多区一业一优势,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搞好分工与协作,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生产力布局,实行相对集中开发建设,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投资集聚优势。
3、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政府技改资金及科技三项费用使扶持基金应有意识地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同时研究建立集群内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加强金融服务,积极尝试存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尽快设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另外,政府也要起一个监管作用,防止某些企业贪小便宜、以次充好。因为由此损害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名誉,而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品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