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智乾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1月下达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文件,随着文件的出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也被提上了日程,文章在对江苏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对农村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体制;综合整治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具有以下特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再一次敲响了警钟,除去全球气候的反常,农村化肥的大量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处理直接排放等,造成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也是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已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各个地方的基本做法
(一)无锡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1)全面开展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业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农村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网络。(3)积极疏浚河道。(4)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5)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利用走出新路。(6)农村水环境监测全覆盖。
2、各项综合整治的工作全面落实。(1)完善机制,抓落实,从市到镇各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村环境整治领导机构,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考核指标体系。(2)突出重点抓落实,将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明确建设、环保、卫生、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3)明确规范,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全面掌握村庄整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等。(4)创新提高抓落实;筹集资金,抓落实,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想法设法募集社会资金,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二)泰州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1)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截至目前,靖江、泰州市通过对垃圾的统一管理,建立稳定的保洁员队伍,实现了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和垃圾处理权覆盖。(2)水环境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切实加强。(3)公路环境整治。(4)工业污染全面治理。(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包括改厕、三品建设、绿化、秸秆的综合利用,清理乱搭、乱建。
2、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体制机制。(1)实施分类指导,落实工作责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同时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程项目,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责任到人。(2)坚持建章立制,加大工作力度。(3)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加快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前方百计、多元化筹集整治资金。(4)实施常态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保洁管护队伍,实现农村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
(三)淮安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1)工业污染防治。60%以上的乡镇企业纳入申报体系。(2)面源污染防治,实现病虫草害防治,全市常年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高毒高残农药使用比例降低到10%以下。(3)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建设,累计建成2900处。(4)积极疏浚河道、整治河塘。(5)农村改厕。全市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8.14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7%。(6)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
2、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举措。(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成立以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2)编制专项规划。(3)加大资金投入。将环境整治列入部门元,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配套力度。(4)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和考核,定期督察,综合评比,同时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和地区以奖代补进行奖励。
二、经验总结
(一)领导重视,责权明确
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中,地方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淮安市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农村新五件实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由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根据环境整治的职能,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问题,协调整理过程中的矛盾。
(二)试点探索,及时反馈
选择合适的村庄或地区进行改造试点,并及时地反馈经验教训,便于其他地区借鉴。例如无锡市树立了水墩上模式的村庄整治新典型,在宜兴市率先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分级管理模式。泰州姜堰市的河横村早在20世纪90年就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作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三)部门分工,责任到位
在整治工作中,各项专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保证工作能够有效、有序的进行。例如由环保厅负责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建设厅、环保厅、农林厅、卫生厅负责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利厅负责河道清淤等。
(四)政府筹资,社会集资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量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抓落实,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村想方设法募集社会资金,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
苏中、苏北农村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前期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良财力物力,但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瓶颈。苏南经济发达,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也存在不小的缺口,主要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资金分配不均,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在整个建设大盘子里的定位有关。
(二)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误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很多领导干部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部分地方干部存在畏难心理,工作上消极应付,重形式、重当前、轻长效,工作进展不明显,还有部分地方领导急功近利,不考虑实际能力。此外农村干部、居民环保意识和环卫常识的缺乏,也给农村环境保护的维护造成很大困难。比如部分地区村庄改造后,经常会出现建成后垃圾收集点收不到垃圾,而河道垃圾成山的景象。
(三)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
农村环境问题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染物治理方法。以生活污水为例,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前期投入和后续成本都难以承受,而传统的应用较广泛的化粪池又难以满足处理要求,因此需要找到新的使用技术。
(四)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1、农村建设中配套的政策不够完善。农村整治的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农村整治工作推进中重点不明确,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2、保洁人员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农村保洁人员待遇过低、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现状农村保洁人员的严重匮乏。
(五)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根据现状调查,除苏南部分村庄外,很多村庄没有配备足够的垃圾收集设施,以泰州市为例,除市区建有一座标准垃圾填埋场以外,其他地方尚未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或被直接倒入河道,导致农村到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存生活安全。
(六)污染特征有着较强的地域性
苏南、苏北的环境问题有着其不同特征,例如苏南第二产业较为发达,生产污染在环境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苏北作为江苏肉制品、粮食的主要供给地,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环境污染中,农业的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制约,没有经费配备专职环卫机构和环卫人员,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丢造成的污染相对严重。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环境现状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江苏省部分地方农村环境整治的经验,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和意见。
(一)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策问题
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以农民为主体就是说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受益者,要克服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富裕自己,以担负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规划,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一批农村示范点进行集中改造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在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进行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挑出一批有特色、改造见效快的村庄,制定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等,规划批准后,多渠道投入资金,积极落实整治,重点打造,建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避免出现以往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对村庄建设改造的对象过于分散的情形。
(三)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径,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
苏南、苏北的农村经济基础、居住模式、污染特征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情况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术。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为例,苏南地区由于现状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生活垃圾产量大,应积极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苏中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到位,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难度大、费用高,但由于其地处里下河水网,养殖业较发达,对环境保护要求又较高,因此,需要村庄应加大保洁力度,在各自主要乡镇逐步建立统一垃圾转运设施,县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积极向“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靠拢,但必须分阶段逐步进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垃圾产量小,可采用“村收集、镇村转运、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
(四)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可由省政府牵头,建设、环保、水利、卫生相关部门协助,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1、利用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电影、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
2、各级会议层层发动。通过各级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农民环境保护与政治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整创标准、工作要求等,大力倡导全体区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参加农村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专题活动。通过各种主体活动,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全社会动员,倡导人人珍惜环境,自觉保护环境,关注健康,关爱生命,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典型宣传,示范带动。把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前列的相关镇和村树立为环境整治工作典型,组织其它各村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排查主要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
参考文献:
1、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2).
2、泰州市人民政府.泰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2).
3、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2).
4、刘晓东.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三点思考[J].江苏建设,2006(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