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城市步行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岚

  摘要: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上存在着思维单一与形式僵化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了解研究步行空间,才能合理地进行步行空间设计。
  关键词:步行空间;特性;内涵;意义
  
  自古以来,步行活动一向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一般来说,每次交通出行的始端和末端都必定是步行,而且交通出行本身很多就是步行。正因为人的这种行走特性,赋予步行空间意义和价值,也使为人民服务成为它的主要功能。街道,特别是人行便道,成为城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步行空间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同时,步行空间也是城市街道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本是道路运作做主体的步行者却被各种车辆挤压在道路空间的两侧。而各类城市建设也往往将无直接经济产出的步行者活动空间逐个蚕食掉。这样,不但损害了步行者的应有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类型交通效率的正常发挥,造成人行不便,车行不畅。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频繁的城市建设更是雪上加霜,如建筑边上垒起的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围墙,将其外部空间一个个封闭起来,建筑物附近可供人们活动的外部空间少,使城市缺乏生气,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反之,将建筑的外部空间向社会开放,使其“公共化”、“城市化”,有了人和人的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持久性的环境质量。
  目前,我国城市的步行空间明显处于缺乏统一性筹划、体系化不明显的状况,各种步行空间在城市中的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彼此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城市干道或街道依然是相邻公共建筑联系的唯一媒介;步行天桥和地道的设置都是迫于城市机动交通的压力而建,缺乏人性化考虑;而正处于建设高潮中的广场也只是零星地点缀于城市之中,虽然部分改善了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效果,但对城市总体来说让人缺乏必要性的联系。这种割裂与不成体系的状态严重增加了城市交通负荷,使城市机能运作不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步行空间体系造成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尤其是公共建筑空间)的割裂,不利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发展。
  
  一、城市步行空间的概念及其范围的界定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里对步行的概念定义为:“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所以他认为“步行活动常常是一种必要性的活动,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活动现场的托词――我只是打这儿路过”。
  城市步行空间,是指以步行行为为主要交通方式,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能够保证步行行为正常进行的那部分城市空间。即指连接分散于城市中的各类空间的步行网,包括人行道、生活广场、步行林荫道等。M.盖奇和M.凡登堡指出:“步行环境是连接分散于城市中的开敞空间的步行网”。
  E.D.培根则认为,步行环境包括“步行街(区)、林荫道、空中和地下步行街(道)等典型内容,他们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其中步行商业街区是其中最典型的内容。”
  应当指出,原本意义上的城市步行空间本隶属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是其中适宜于步行或专为步行活动开辟的那部分空间;但随着城市的立体化、复合化的发展,步行空间甚至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室内化的特征,它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空间界限的模糊使人们不能单纯的将它理解为室外的空间。
  在现代城市里,步行环境日趋体系化,它将城市中心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区、居住区这一系列城市步行空间结合地下步行空间和空中步行空间联系配合起来形成三维化的步行空间网络。
  步行空间不同于一般的步行区,步行区被称为“Traffic Free Zone”,是为了缓和市中心交通的压力,并满足购物者的需求而实行的人车分离的纯步行的区域。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能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步行街不只是美化规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支持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动的重要构成。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现代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步行街规划建设的基础。同时,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
  实际上,步行街反映了现代人对以往那种生气勃勃的街道生活的内心向往。随着新步行街的建立,人们对步行街购物条件的关注已经转到了对交往条件的关注。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南京夫子庙步行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成功等都说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
  
  二、城市步行空间的特性与内涵
  
  (一)生态性
  隶属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城市步行空间包括了城市空间中大部分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城市步行空间的生态性表现在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活的自然品质、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是人类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正是因为城市的高度人工化,城市步行空间的生态性才是尤其需要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城市加强自身调谐能力的一种途径。
  (二)文化性
  城市生态系统既有其自然地理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人类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既有生理、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文化的一面;城市步行空间既包含自然环境要素,又包括社会文化要素。城市步行空间不仅包含各种城市文化职能,如游憩、交往、教育、完善城市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热切祈祷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性及个性、营造纪念性场所、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作用。
  (三)经济性
  城市步行空间作为城市中包含大部分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体,它的经济性一是体现在可以度量的经济价值上。还有一种外延的价值,使公园周围地区受益。如:对生物多样性的保全,对城市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的改善。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这种价值将在人们的生活占据更显著的位置,是一种隐形的经济。
  根据生态的规划设计观,城市步行空间在城市结构中具有与建设实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是相承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庞大系统,尤其对于大城市,只有不断地从外界输入信息、能量、物质,以抵消城市内部发展生产的增熵,才能保持稳定,而城市内部活动与外部的交换大部分要通过城市步行空间所在的外部空间系统来完成不完善的步行空间。
  总之,城市步行空间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空间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空间保障,是城市规划工作在物质空间形态方面体现生态思想的重要途径。
  三、城市步行空间研究的意义
  城市步行环境设计是对城市步行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有特色的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它是塑造城市形象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创造城市空间秩序,满足现代都市中人的需求
  现代城市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社会意识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多元化的问题和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追求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使城市陷入空间混乱缺乏秩序的境地。步行空间所具备的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及其构成城市筋骨脉络的步行道,在城市中自然呈现带有不同性质、趣味的节点的联系的步行网络,是创造城市空间新秩序的理想场所。

  现代城市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特征以及人们对西方讲究简单、统一理性秩序的规划理论的推崇,形成了冷漠的、大尺度的、非人性的空间环境,结果是“千城一面”。相反城市步行空间应该具有鲜明的自然环境特征,它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和人的文化属性,是现代生活的高效率、快节奏中,为人们设置了具有文化情趣和宜人尺度的户外闲暇空间环境,使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和识别感,并形成城市的景观特色。
  步行空间是现代城市中具有商业、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功能的空间场所,同时还拥有城市中人们渴望的自然环境、浓郁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情态特征,它随着春夏秋冬、昼夜晨昏而不断变化,带来多样的情趣和意境,因此进行步行空间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对于时间的要求。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通八达的步行空间建构了城市的筋骨,与城市的交通系统联系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环境的步行空间、步行街区、广场往往居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成为城市功能、景观环境最为集中的地区,步行空间会成为反映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优美的、人性化、情趣化的步行空间提高了城市的易识别性,使城市魅力倍增。
  城市形象与步行空间存在着系统的关联,步行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在城市形象中的系统性,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处理。
  (三)丰富和完善城市建设理论,并指导城市步行系统的建设
  行人交通事故是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我国城市和乡村道路上行人很多,特别是城市里行人更多,因此行人交通事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27%,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者占14%。受伤人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占受伤人数21%,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者占8.6%。事故次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占18%,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的占7%。由于我国城市中交叉路口基本上都有交通民警指挥与控制,因此交叉路口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在总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国外的小。在某些国家,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事故有50%左右发生在交叉路口及其附近,其中主要是行人死亡事故。
  除北京外,东京的行人交通死亡事故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城市少,主要是因为在东京建立了很多人行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东京的人行天桥有1000多座,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占第一位。随着车辆拥有量和行人保护设施的增加,工业化国家的行人交通事故处于减少的趋势。
  另外,行人的多少对车辆的速度也有影响。我国城市中,特别是城市中心,尽管车辆并不太多,但速度总是不能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行人太多而又未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行人的步行心理因人而异。例如:上班的行人怕迟到,步行急速;下班的行人有的急于想回家,加快步行速度;有的想买东西而放慢步行速度;外地出差人员来到一个城市,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往往东张西望,这样的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并且行人中妇女、儿童、老人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有又所区别。
  城市步行空间是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同时,步行空间也是街道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城市文化的内涵。它结合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因素,具有导向性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合理地进行步行空间设计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步行空间的研究从内容上都比较具体,如中心区的、居住区、商业区的等等,或是步行空间的路径选择、步行速度与流量的关系、步行空间的安全性、形式与容量等等,对整个城市步行空间的规划布置并没有整体考虑。城市设计师们应当将整个城市步行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逐步完善和丰富现有的城市设计理论内容,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F・吉伯德(Freddweik Gibbered)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美)E.D.培根著;黄富厢,朱琪编译.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装饰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