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楠

  摘要:近年来,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引起的经济案件被频繁曝光,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将会影响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使会计职业陷入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因此,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治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念的界定
  
  目前会计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局限在会计作弊上,但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讨论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危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经理人、税务机关)在使用信息时,直到差错大到足以影响他们的决策时,才会对他们造成危害,此时才构成信息失真。因此可以界定失真的信息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会造成危害的信息即不公允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那些使得使用者的判断被误导的信息。会计信息差错和虚假是其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造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今中外经济生活中都是存在的,只是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当前这一顽疾屡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会计信息不仅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考核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的依据。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普遍。某些企业经营者存在违背会计规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使自己收益(报酬、升迁等)增加的动机。他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夸大企业利润和经营业绩,从而达到实现小团体利益的目的。可见,利益是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动力。
  (二)监督执行乏力,会计违法违规成本较低
  我国涉及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做出处罚规定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不能起到惩戒作用。比如: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低。惩罚乏力,对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缺乏刑罚和经济制裁,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誉损失,舞弊者不以为耻,有的还以此为荣,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他们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与普通商品造假一样,造假的会计信息造成的后果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
  (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健全
  任何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况且,为了使会计信息更符合企业实际,现代公司合约与会计规则都给经营者留有一定的信息控制权。利益驱动产生造假的动机,而治理结构和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营者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则给经营者进行会计操纵甚至舞弊提供了机会,如母公司挪用子公司资产、母公司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侵害子公司利益、虚构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等等都与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内部控制弱化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温床。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缺陷,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容易造成单位负责人独断专行,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金钱观、物质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蔓延。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一些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较低,业务知识贫乏,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尤其是对新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会计基础管理薄弱,家底不清,财产不实,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加之法律意识淡薄,难免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也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必须采取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一)对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和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国家应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运用多种手段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至上,作假可耻的风气。
  同时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会计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其诚信意识、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以增强其遵守财经法规意识,切实维护会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保护和奖励那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恪尽职守的会计人员,让那些廉洁奉公的会计人员“顶得住、站得住”,营造抑恶扬善的良好环境,鼓励守信守法者,以此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发展。
  (二)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增加会计造假成本
  要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对倚仗职权,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报告,对置法律于不顾,热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负责人,绝不姑息迁就。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体现政府的强制监管作用,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大于造假收益,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要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实施“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应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
  2、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有效堵塞漏洞。
  3、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四)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1、宣传会计诚信的重要性,教育会计人员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自律、自重、自强,上顶住压力,下挡住诱惑,维护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2、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强其职业荣辱感。
  3、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