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经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平 杨巧宁 张 婧 孙希华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山东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山东省环境发展水平始终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且经济环境协调度不高,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协调经济环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协调度;山东省;环境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协调途径
从人地关系的发展史来看,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山东省也不例外,经济的发展大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协调人地关系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衡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的指标是协调度。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是衡量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区域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定量描述某区域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下环境状况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也是不同的,本文只选取山东省工业化中期阶段进行分析。
一、山东省工业化发展阶段
据《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钱纳里,1989)中工业化阶段划分的理论,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三产比重为20:40:40,人均GDP达1200美元-2400美元,工业产值占GDP比重40%-60%,一产就业人口比重40%-80%,城市化水平10%-30%。山东省2000年人均GDP为1126.6美元,未达到中级阶段1200美元-2400美元的标准;2001年山东省三产比重为14.8:49.5:35.7,人均GDP达到1231美元,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3.5%,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52.3%,城市化水平达27.9%,因此,山东省从2001年开始完全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
二、指标体系及模型
(一)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和可比性原则、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与相关性原则,共选取了18项指标,经济发展指标10个,环境发展指标8个(见图1)。
(二)协调度模型
本文将采用熵值法分别确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协调度方面对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第一步,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Wj。
第二步,指标标准化。设xij表示样本i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p),其中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和指标个数。
正向指标:xj=xj/xmax;逆向指标:xj=xmax/xj。
第三步,计算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水平f(EC)和f(EV)。
f(EC或EV)= wjxj①
第四步,计算经济与环境协调度C。
C=(K为调节系数,K≥2)②
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反映了在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为使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最大,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不难证明,0≤C≤1,这样可使协调度C在0-1之间取值,最大为即经济与环境处于最佳协调状态,协调度C越小,则经济和环境越不协调(见表1)。
三、山东省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与分析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公报,得到2001-2007年山东省经济和环境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根据熵值法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按照公式①计算,得到2001-2007年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值(见表2)。
可以看出,山东省在工业化中期,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都逐年上升,且环境发展水平始终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与长期以来只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有关,2001年环境发展水平极低,只有0.288。随后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在地方立法中加大处罚力度。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大力实施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环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到2007年已达到0.8039,是2001年的近3倍。
按照公式②计算山东省2001-2007年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分别为0.4776、0.7375、0.7487、0.8025、0.7687、0.7859、0.8159。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2001年协调度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从2002年开始经济环境协调度处于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和2007年达到良好协调水平,其他年份均为中级协调。
总的来说,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的协调度不高,今后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保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山东省在2001-2007年的环保投资远远低于这个值,2007年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最高,只有0.36%。
四、协调经济环境发展的途径
山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生态省试点,加快经济环境的协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山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发展循环经济
山东省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可以分3个层次进行:一是区域内部宏观循环结构构建,二是产业内部的循环与链接,即生态产业构建,三是企业内部工艺流程循环。其中的关键是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山东省产业循环模式应首先在各产业内部建立。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并在设计方法和评价机制上有所创新。工业重点发展包括末端污染控制产业、洁净技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链的延长减少与消除环境破坏)、绿色产品产业在内的环保产业。服务业强调优先服务,加强产品的重复利用和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利用,逐步发展环境功能服务产业(包括生态旅游、休闲、住区或生产区环境设计等)。
(二)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统一协调发展思想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生产企业和生产过程的技术进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实施有效的替代战略,用丰裕的、可再生的、不可枯竭的资源分别替代短缺的、不可再生的、枯竭的资源。
变粗放型生产为节约型生产,变资源型产业结构为技术型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利用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
(三)抓好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
目前山东省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远远高于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速度,全省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与污染并存;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生态平衡失调等。因此,山东省必须抓好环境保护,采取切实措施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控制污染,使经济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在农业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用养兼顾,遏制土地退化的趋势;在环境和资源管理上,要健全法制,强化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转变为主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制的管理。
(四)完善环境法规,强化环保宣传教育
自2001年开始,山东省大幅增加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2001年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2003年8月,山东省被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建设生态省的决议,并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环境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环境标准等基本完备,但有些法规、条例的建设还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危机意识决定了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和参与程度,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发展环境事业,加强环境保护的意义,提高大家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参与程度和认识水平,规范和引导社会自觉广泛地参与环保建设,逐步建立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J].资源科学,2003(2).
2、蔡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2004.
3、任建兰,张淑敏,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6).
4、方发龙.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体制改革,2008(6).
5、吴玉麟,任建兰,李玉江.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山东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山东省环境发展水平始终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且经济环境协调度不高,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协调经济环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协调度;山东省;环境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协调途径
从人地关系的发展史来看,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山东省也不例外,经济的发展大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协调人地关系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衡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的指标是协调度。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是衡量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区域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定量描述某区域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下环境状况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也是不同的,本文只选取山东省工业化中期阶段进行分析。
一、山东省工业化发展阶段
据《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钱纳里,1989)中工业化阶段划分的理论,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三产比重为20:40:40,人均GDP达1200美元-2400美元,工业产值占GDP比重40%-60%,一产就业人口比重40%-80%,城市化水平10%-30%。山东省2000年人均GDP为1126.6美元,未达到中级阶段1200美元-2400美元的标准;2001年山东省三产比重为14.8:49.5:35.7,人均GDP达到1231美元,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3.5%,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52.3%,城市化水平达27.9%,因此,山东省从2001年开始完全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
二、指标体系及模型
(一)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和可比性原则、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与相关性原则,共选取了18项指标,经济发展指标10个,环境发展指标8个(见图1)。
(二)协调度模型
本文将采用熵值法分别确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协调度方面对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第一步,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Wj。
第二步,指标标准化。设xij表示样本i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p),其中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和指标个数。
正向指标:xj=xj/xmax;逆向指标:xj=xmax/xj。
第三步,计算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水平f(EC)和f(EV)。
f(EC或EV)= wjxj①
第四步,计算经济与环境协调度C。
C=(K为调节系数,K≥2)②
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反映了在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为使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最大,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不难证明,0≤C≤1,这样可使协调度C在0-1之间取值,最大为即经济与环境处于最佳协调状态,协调度C越小,则经济和环境越不协调(见表1)。
三、山东省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与分析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公报,得到2001-2007年山东省经济和环境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根据熵值法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按照公式①计算,得到2001-2007年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值(见表2)。
可以看出,山东省在工业化中期,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都逐年上升,且环境发展水平始终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与长期以来只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有关,2001年环境发展水平极低,只有0.288。随后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在地方立法中加大处罚力度。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大力实施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环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到2007年已达到0.8039,是2001年的近3倍。
按照公式②计算山东省2001-2007年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分别为0.4776、0.7375、0.7487、0.8025、0.7687、0.7859、0.8159。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2001年协调度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从2002年开始经济环境协调度处于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和2007年达到良好协调水平,其他年份均为中级协调。
总的来说,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的协调度不高,今后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保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山东省在2001-2007年的环保投资远远低于这个值,2007年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最高,只有0.36%。
四、协调经济环境发展的途径
山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生态省试点,加快经济环境的协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山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发展循环经济
山东省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可以分3个层次进行:一是区域内部宏观循环结构构建,二是产业内部的循环与链接,即生态产业构建,三是企业内部工艺流程循环。其中的关键是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山东省产业循环模式应首先在各产业内部建立。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并在设计方法和评价机制上有所创新。工业重点发展包括末端污染控制产业、洁净技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链的延长减少与消除环境破坏)、绿色产品产业在内的环保产业。服务业强调优先服务,加强产品的重复利用和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利用,逐步发展环境功能服务产业(包括生态旅游、休闲、住区或生产区环境设计等)。
(二)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统一协调发展思想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生产企业和生产过程的技术进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实施有效的替代战略,用丰裕的、可再生的、不可枯竭的资源分别替代短缺的、不可再生的、枯竭的资源。
变粗放型生产为节约型生产,变资源型产业结构为技术型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利用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
(三)抓好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
目前山东省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远远高于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速度,全省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与污染并存;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生态平衡失调等。因此,山东省必须抓好环境保护,采取切实措施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控制污染,使经济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在农业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用养兼顾,遏制土地退化的趋势;在环境和资源管理上,要健全法制,强化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转变为主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制的管理。
(四)完善环境法规,强化环保宣传教育
自2001年开始,山东省大幅增加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2001年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2003年8月,山东省被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建设生态省的决议,并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环境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环境标准等基本完备,但有些法规、条例的建设还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危机意识决定了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和参与程度,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发展环境事业,加强环境保护的意义,提高大家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参与程度和认识水平,规范和引导社会自觉广泛地参与环保建设,逐步建立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J].资源科学,2003(2).
2、蔡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2004.
3、任建兰,张淑敏,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6).
4、方发龙.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体制改革,2008(6).
5、吴玉麟,任建兰,李玉江.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