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开路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祝碧青

  摘要: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真正的经济学”,是因为他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弟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创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杜尔哥对斯密学说具有重要的开路作用。
  关键词:杜尔哥;斯密学说;开路;阶级划分理论;资本理论;工资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法国重农主义代表杜尔哥与斯密学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分析斯密的进步作用时曾明确地指出:“有几位重农主义者,首先是杜尔哥,曾经为他开路。”如果把杜尔哥的名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以下简称《财富论》)和斯密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不仅《国富论》的书名、结构和《财富论》有某些相似,就是《国富论》中的某些范畴和原理也深受《财富论》的影响。本文仅就他们学说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观点的论述作分析、比较,以此来论证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开路作用。
  
  一、从阶级划分理论来看,斯密之所以能比较接近资本主义实际状况划分出三个基本阶级,其源于杜尔哥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划分理论
  
  从理论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划分为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是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一大理论成就。但是,如果没有杜尔哥在前面做这方面的基本分析工作,斯密就难于在阶级划分理论上实现从魁奈到自己的飞跃。在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那里,划分社会阶级是以“纯产品”创造和占有为原则的,根据这一原则,他把社会全体成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级,即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根本没有什么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划分。可是杜尔哥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却突破了他的先师――魁奈的基本原则,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为标准,进一步把“工人中的薪资阶级再划分为资本家性质的企业家和单纯的工人”,把“土地耕种者阶级再划分为企业家或农业经营者和单纯的工资劳动者”。既然杜尔哥对社会阶级的划分已达到如此地步,即资本是获取利润的手段,劳动是获取工资的手段,土地所有权是获取地租的手段,那么魁奈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就只是一个“外壳”了,虽然杜尔哥还没有砸碎这个“外壳”,可是在他那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基本阶级的全貌已充分地显示出来了。而斯密的任务就只是在杜尔哥取得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把重农主义的“外壳”砸掉。后来斯密也砸掉了这个“外壳”,他指出:“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基本阶级。”在这里,斯密借鉴杜尔哥的观点,舍弃了劳动的产业和行业特点,抽象出劳动及收入的一般规定,最终比较正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二、从资本理论来看,杜尔哥在《财富论》中的诸多分析实际上已成为从魁奈到斯密之间的“桥梁”
  
  在《财富论》中,杜尔哥对资本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论述。他以资产阶级的眼光考察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的构成,也考察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动因和意义,并且还对资本运用的各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东西被斯密所直接继承。
  首先是关于资本的性质。斯密认为,资本是能够提供利润收入的积累。他说,一个人所拥有的资财,如果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生活的话,“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成两部分,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供他目前的消费。”“资本一经在个别人手中积聚起来,当然就有一些人,为了从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便把资本投在劳动人民身上,以原材料与生活资料借给他们,叫他们劳作。”从这两段论述中可以看出,斯密已接近于承认资本是资本家对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是一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或者说,他已开始触及到了资本的本质。斯密对资本的性质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创见,实际上与杜尔哥在这方面的分析是分不开的。杜尔哥已经把资本更密切地同利润联系在一起,把对资本的认识同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关系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关于资本的构成。斯密在分析资本的具体使用时,曾提出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问题。他认为资本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资本可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物品,然后卖出去以取得利润。”这种资本必须通过流通才提供利润,因此,这样的资本可称为流动资本。“二是资本又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有用的机器和工具,或用来置备无须易主或无须进一步流通即可提供利润的东西。这样的资本可称为固定资本。”简言之,经过流通带来利润的是流动资本,无须流通就能带来利润的是固定资本。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魁奈的“原预付”和“年预付”发展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个概念。对此马克思曾评价道:“在斯密那里,‘年预付’就成为流动资本,‘原预付’就成为固定资本了。但是他的进步只限于范畴的这种普遍化。他所作的说明是远远落在魁奈后面的。”即使是他的进步方面,也仍然是来自于杜尔哥的论述。马克思指出:“杜尔哥已经更经常地用‘资本’一词代替‘预付’,更彻底的把‘工厂主’的‘预付’和租地农场主的‘预付’等同起来。”由此可见,杜尔哥把资本和垫支(即预付)是互相代替使用的。既然他把资本一词普遍用于工业和农业,这就为斯密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范畴的普遍化创造了条件。
  再次是关于资本的积累。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也谈到了积累问题。他认为资本家积累资本的动机是为了取得利润,积累资本的意义就在于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特别是关于资本积累的来源的解释,斯密几乎完全承袭了杜尔哥的观点。杜尔哥认为,人们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剩余产品,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无论是谁,只要他每年从他的土地收入,或从他的劳动或辛劳所挣得的工资,收到一些多于他必须花费的价值,他就可以把这笔多余的价值作为一种储蓄而积累起来。”杜尔哥出于重农主义的传统偏见,还提出所谓“节俭”之说,他指出:在工业领域中,也会有“比别人更内行、更积极,特别是在个人消费方面更节俭的人”,“挣得一笔比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稍微多一些的收入”,使他“把这笔多余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创立一笔微小的储备。”因为“在每种行业中,工人或雇佣他们的企业家都必须有一笔事先积累的可动的财富。”实际上,杜尔哥是最初把资本的产生归结为节俭的经济学家。那么斯密呢?他同样认为:“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决不能加大。”这就很清楚地表明:斯密完全同意并借用了杜尔哥的观点:“资本的积累应归功于资本家个人的节俭、节约和节欲。”所以,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谈到“亚当・斯密著作中重农主义理论的因素”时指出:“亚・斯密关于通过节约进行积累的理论,是建立在这个重农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所说的“这个重农主义基础,”主要是指杜尔哥为之开创了“节俭论”的先河。此外,斯密还在资本的其它问题上同样也继承了杜尔哥的一些“遗产”。
  
  三、从工资理论来看,杜尔哥对斯密的开路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首先从工资范畴存在的前提方面,杜尔哥曾经明确表述了雇佣劳动制度是工资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的思想。杜尔哥认为工人的劳动报酬之所以取得工资的形式,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由于他们失去了生产资料,只能受雇于手中掌握资本的资产阶级,工资这一资本主义经济范畴是在工人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家雇佣工人的经济制度下产生的。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工资这一范畴存在的前提也有同样的分析。其次在工资的水平方面,杜尔哥曾经很有创见地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劳动者和雇主的关系上,并对工资的水平问题进行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说明。杜尔哥指出:“工人的工资只限于为维持他的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也就是说,工资必然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这一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不仅弥补了魁奈在这方面的缺陷,而且也为后人特别是为斯密论述该问题时打下了坚实基础。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由此不难看出,二者在关于工资数量的确定问题上,意见是何等的一致。除此外,斯密还在工资的来源、工资的变化规律等问题上,也积极地吸收了杜尔哥的科学成分。
  仅就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便可看出,杜尔哥确实是一个“眼光比较远大”的重农主义体系的代表,在他那里,不仅把“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最高峰”,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对斯密学说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难怪英国经济学家索罗尔德・罗杰斯教授认为,杜尔哥的论证对斯密学说所发生的影响,任何读过《财富论》和《国富论》的读者都很容易看到。因此,在研究重农主义与斯密学说的关系时,决不能忽视或者抹煞杜尔哥的开路作用。当然,这里谈论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开路作用,丝毫没有贬低斯密的意思。相反,这只能更加充分地说明斯密的伟大。正是由于斯密总结了自配弟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才创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
  2、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M].商务印书馆,196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88.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
  5、约翰・雷.亚当・斯密传[M].商务印书馆,1983.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教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7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