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韵洁 贺浩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流动人口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客观方面的负经济效应,即带来一系列社会成本。减少流动人口外部不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流动人口;经济效应;实证检验;外部成本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4-0032-05
  
  一、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而城市化又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沿海地区,形成庞大的流动人口,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人,而1.4亿流动人口中农民工为1.2亿,占85%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
  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形成产业大军,在市政建设、环境卫生、家庭服务等行业中逐步取代“城里人”,成为这些行业的主力军,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扩大了城市劳动力的来源和商品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但是人口的大量流入,也给城市带来很大压力,影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主要表现有:人口大量流入加大了人口的管理难度,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治安管理带来负担,加剧了环境污染,恶化了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等。在承认并尊重流动人口为经济增长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他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城市经济造成的破坏。如何对这些流动人口进行合理引导与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是我们促进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分析
  为便于分析问题,我们进行模型假定:
  1. 流动人口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为0。
  2. 城市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
  3. 要素完全竞争市场,工资水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4. 流入劳动力均能找到工作。
  动力,II和III部分为农村劳动力。VMPL1和VMPL2分别表示城市和农村边际价值曲线,农村劳动力II部分的边际产品价值为0,这部分为剩余劳动力。当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时,农村的产出总值不发生变化;而城市产出总值增加EFCB。
  从上述推导可知,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会降低城市的工资水平,提高城市的总产出。当然这个模型是简化了的,忽略了城市对这些转移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以及人口流动带来的外部不经济。
  三、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说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节选定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上海市是我国的大城市之一,其流动人口数量位居全国前3位,因此检验结果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一)分析方法和原理
  由于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隐含的前提是各变量时序必须满足平稳性要求,即:假定某个时间序列{xt}(t=1,2…)是由某一随机过程生成的,如果满足下条件:
  (1)均值E(Xt)=?滋,与时间t无关的常数;
  (2)方差Var(Xt)=?滓2,与时间t无关的常数;
  (3)协方差Cov(XtXt+k)=?酌k,只与时期k有关,与时间t无关的常数。
  此时,则称随机时间序列是平稳的。然而,现实的经济时序多为非平稳的,这样,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就可能存在伪回归。因此,模型中将引入协整分析步骤,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进而避免伪回归现象。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取1987-2006年上海市的GDP和流动人口数作为样本数据(见表1)。为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GDP和流动人口TP取自然对数,即LGDP=ln(GDP)和LTP=ln(TR)。
  1. 计算LGDP和LTP的相关系数,得到表2。由表2可知,其相关系数为0.965521,呈现高度相关性,因此建立这两个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解释人口的迁移和GDP的增长是比较合适的。
  2. 平稳性分析。将LGDP和LTP的一阶差分变量、二阶差分变量分别用LGDP1、LGDP2和LTP1、LTP2表示,在Eviews中生成各变量的折线图。各变量对数化后的折线图带有明显的趋势性,可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后虽然不存在趋势项,却仍然存在常数项,二阶差分后却成为稳定序列。基于此,需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在此,采用ADF检验(Augmented Dicky Fuller Test),对LGDP、LTP及其一阶差分变量LGDP1,LTP1和二阶差分变量LGDP2、LTP2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置信水平?琢=5%)。
  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变量LGDP和LTP都属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其一阶差分变量LGDP1和LTP1仍然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其二阶差分变量LGP2和LTP2却都成为了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LGDP和LTP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3. 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对非平稳时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考察,该步进行的前提是各待检验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而上面的平稳性检验中已经揭示出模型中各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协整分析。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包括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EG两步检验法以及Johansen协整检验法,前者适用于双变量协整检验,后者适用于多变量(变量个数大于2)协整检验。本分析中采用的是EG两步法,对LGDP和LTP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括号内的数为t检验值)。
  协整方程为:
  LGDP=-4.293706556+2.129067299×LTP
  (-5.557134) (15.73552)
  F=247.6066,R2=0.932231,D.W=0.745563
  令e表示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对协整方程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4。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LGDP和LTP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将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于在1%的显著水平上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满足该检验的前提。检验结果见表5。
  由相伴概率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LTP不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LGDP不是LT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2阶滞后情况看,LTP(流动人口)的增长是LGDP(生产总值)增长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通过上面以上海市为例进行的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流动人口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四、流动人口的外部不经济及其治理对策
  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客观方面的负经济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部分负面效应就是流动人口诱发的一系列社会成本问题。
  (一)流动人口带来的外部成本
  1. 给人口管理带来了压力,增加管理成本。外来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人户分离,如果外来人口到达流入地后没有申办暂住证,且又无固定工作,那么他们很难进入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其婚育情况就更难进入计划生育部门的视野。在这些流动人口中甚至产生了一股“超生游击队”,影响了计生工作的开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各地流动人口出生人数占总出生数的10%左右,且大多是计划外生育。为了防止超生现象的发生,有些地方的计生部门不得不经常采取“地毯式”的清查活动,由于对象的广泛性,清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收效甚微。

  2.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成本。过猛、过量增长的流动人口,加剧了铁路、公路、航运和市内公共交通的紧张状况,给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带来巨大压力。据测算,大城市每增加10万名流动人口,每天就需增加10万kw/h电力、24 000万t水、730辆公共汽车,方可满足其基本需要。与此同时,这些流动人口还会产生100t垃圾,排放23 000t生活污水和污染物。此外,在户籍、工商税务、劳务市场管理和城市规划、环境卫生等方面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3. 增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成本。随着外来人员的大量涌人,城市犯罪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制度和手段,部分流动人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偷、摸、拐、骗、抢、赌、黄”等违法犯罪倾向。据上海市公安局资料显示,流动人口总刑事犯罪人数占在沪犯罪人数的70%之多,并有逐年递增趋势。大量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社会带来了治安隐患,增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成本。
  4. 加剧了城市就业的矛盾,增加了城市失业。人口流动到城市,城市就业人口急剧增加。近几年流动人口从非正式部门转移到正式部门,挤占了大量劳动就业岗位,造成了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压低了城市工资水平,造成城市失业现象加重,增加了城市“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成本。
  (二)关于流动人口的政策建议
  尽管流动人口的正效应是主效应,但其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容忽视。如果任由这种负面效应继续,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很可能被消极效应所抵消,流动人口反而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流动人口进行疏导和管理,减少流动人口的外部成本,实现流动人口经济效应最大化。
  1. 设置门槛,合理引导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的疏导,使人口流动走向合理化,将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副作用。政府应当强化劳动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劳动力市场,对流动人口进行合理疏导。通过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强化法律监督,建立劳动力培训机构等手段,构建劳动力市场调节体系,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以补充城市某些就业岗位的空缺。同时设置一定门槛,优先让有文化、有劳动技能的人进城,限制那些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和有犯罪前科的人进城。在人口流入城市之前把好关,有助于减少人口流入城市后带来的管理成本。
  2. 动员多方力量,加强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流动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治安等各个方面。所以对流动人口问题的治理也是多方面的,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各个部门综合治理,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机制,实行全面的流动人口管理,包括治安管理、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居住和户口管理、劳动管理等等。各个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清晰,相互间加强合作。除了管理部门,群众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各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工作,发动和动员群众,让群众关心和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让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公安机关的管理,及时报告、反映流动人口出现的突发性情况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应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组织的作用,实行流动人口的区域管理和属地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效率。
  3. 社会成本内部化。一直以来,政府和管理部门承担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和成本,财政和工作方面都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因此有必要与用工单位建立责任制,充分发挥用工单位的作用,实现社会成本内部化。通过“谁用人、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让用工单位明确自己在管理流动人口方面的职责,切实履行义务,协助公安机关管理好流动人口。单位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组织,把流动人口管理列入用工单位的职责范围,既能起到有效管理人口的作用,同时又能减少管理成本。
  4. 构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机制。首先,推动流动人口向城市市民角色的转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在城市中身份地位不平等、文化素质欠缺、很少参与城市社会生活有着很大关系。政府应该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对人们身份定位的功能,使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市民享有平等地位。其次,应当加大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最后,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把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纳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鼓励他们参与城市社会活动,学习城市生活习惯和文明规则,培养其对城市的认同感,这对提高流动人口的环保意识、改善其卫生习惯、减少社会犯罪率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雅莉.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胡枫,王其文.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4]易丹挥.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辜胜阻.城镇化与经济热点问题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飞
  责任校对:武玲玲
  
  Economic Effect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Policy Proposals
  Zhu Yunjie, He Haoliang
  (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University,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flow into the city, contributing to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ecogni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cannot ignore negative effects brought by floating population, who cause a large increase of social costs. Therefore, it is the basic method to reduce external costs of these migra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economic effects; empirical test; external cos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