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永兵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054072266D-4)
  [作者简介]许永兵(1962-),男,辽宁盘锦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摘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位的、主导的因素,同时,消费需求还是阻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05-04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在经济波动中消费需求具有稳定作用。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
  从需求角度分析,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因此,消费的增长不用通过别的变量就可对经济起拉动作用(投资、净出口需求的增长也一样),消费增长多少,GDP也增长多少,在消费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中间环节。当然,如果消费需求的增长超出了生产能力的界限,那就不能形成真实的经济增长,而只会形成经济的名义增长和通货膨胀。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是指消费作为初始变量拉动其他变量,又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其表现形式就是消费拉动投资,投资又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有自主投资和引致投资。自主投资的动因主要是新产品和新生产技术的发明,而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增长。引致投资则是由消费的增长和自主投资等经济行为所诱生出来的投资。要产生大规模的自主投资,就要有需求规模较大、产业关联度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但这样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是时时出现的,所以必要的投资规模不能仅仅依靠自主投资来维持,除了自主投资外,还要有引致投资。
  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不过与消费相区别的是: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其即期效应是拉动当期经济增长;远期效应是创造生产能力。当然,投资的作用要归因于投资,而不应与消费的作用混淆起来。但是就消费所拉动的引致投资这一部分来看,它对当期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视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总之,消费需求既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又间接拉动经济增长。
  (二)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由于总需求有三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所以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块。对于三者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多年来人们的直观印象似乎是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位的、主导的力量。理由是每次经济的繁荣和高涨都是投资规模膨胀引起的。但是,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需求已成为导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因。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例如,某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0%,如果在这10%的经济增长中,有60%(即6个百分点)是通过消费需求增长实现的,那么我们把60%称为该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1给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各需求因素贡献率的情况,从中可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
  
  1.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且不稳定。1979~200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献率平均值为97.22%,外需贡献率平均仅为2.78%。国外需求受世界经济景气状态、外贸外汇政策和关税政策等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
  2.尽管在经济启动初期,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总的来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居第一位的,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表1中,1979~2003年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60.16%,而总投资的贡献率为37.06%,两者相差23.1个百分点,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但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贡献率都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中国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主要由政府拉动的投资需求增长和净出口需求增长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这是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相矛盾的。
  为了使结论更可靠,笔者运用双对数模型对中国1978~2003年消费、投资的绝对数(见表2)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表2资料利用Eviews软件包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下列结果(见表3)。
  
  因此,回归方程可写为:
  InGDP=0.361+0.7861nC+0.2391nI
  (4.5)(15.7)(5.3)
  R2=0.999884;D-W=1.742483;F=5231;检验通过。
  由上面对数回归模型结果可看出:消费、投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4。两者相比,消费平均每增长1%,GDP则相应平均增长0.786%;投资平均每增长1%,GDP则相应增长0239%。这进―步印证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二、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具有稳定作用
  
  消费需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阻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需求和GDP的波动,并且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的波动。经济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消费需求的这个特点――“就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致相同。但是,从短期来看,消费支出的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波动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升降时,消费支出在回到原先位置时,只有一点轻微下降。相对稳定的消费支出行为和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是最重要的经济周期的因素之―。”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与波动也遵循这―规律。
  (一)中国消费需求、投费需求与GDP的波动情况
  图1是中国1981~2003年消费、投资和GDP增长率的波动情况。由此可看出,中国消费需求增长较为平稳,波动的幅度远远小于投资增长的变化。
  由于CDP的波动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波动的综合结果(即两者的叠加),所以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需求相对平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阻止着国民经济过于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消费需求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最终需求,始终约束着投资需求的波动。在投资需求迅速上升

时,由于消费需求上升相对缓慢,限制了投资需求增长的空间,以致投资需求最终不得不放慢增长速度直到回落。而在投资需求迅速下降时期,则由于消费需求下降缓慢,在投资需求下降初期,消费需求下降很少甚至维持不变,具有一种自发的对经济衰退的遏制作用。以往由于中国经济―直持续高速增长,消费的这―作用表现得不明显,1997年以后,中国经济一度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投资下降致使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使投资进一步收缩,消费的这―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见图1)。
  
  (二)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检验消费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这里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想法很简单: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若加入x的滞后项有助于解释Y,或者说X滞后变量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则说x对Y具有GRANGER因果性。
  笔者利用图1中消费需求增长率(X)和CDP增长率(Y)数据,运用Eviews3.0软件包(X选择滞后期为1),求得的GRANGER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检验结果,笔者得出结论:原假设“消费需求波动(x)不是GDP波动(Y)的原因”被拒绝,而原假设“CDP(Y)不是消费需求波动(X)的原因”被接受。这表明,消费波动对经济波动有显著影响,但反过来经济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则不显著。
  (三)消费需求波动相对平缓的原因
  关于消费需求波动相对平缓的原因,一种解释是消费支出刚性,即在经济开始波动时,虽然消费者未来的收入也可能随之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总是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消费水平,只是随着经济上升或下降的持续,消费者才会逐步调整自己现有的消费水平,并且这种调整一般不会偏离现有的水平太多。因为,经济波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短期影响由于不稳定,一般不会改变消费者当前的支出。而长期影响则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被消费者确定。并且,在经济波动可能导致个人收入长期低于现有水平时,社会压力还会促成政府的干预。这一解释是以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的。按照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个家庭的支出水平并不取决于他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即该家庭与其他与其收入等级地位相等的家庭的收入水平。这一理论在扩展用于总消费行为时,认为当期消费支出依赖于与以前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相当的那个时期的收入,因而,在经济波动中,消费者总是力图维持大体上不变的消费水平,尽管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另一种解释是,消费需求波动相对较小与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较小有关。可支配收入是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总的说来,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可支配收入,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危机时紧缩,在繁荣时扩张,危机时税收下降,由于更多的人需要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增加。因此,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少于国民生产总值”。弗里德曼、莫迪里安尼的消费函数理论将消费者未来的预期收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纳入其分析框架。弗里德曼认为,决定人们消费需求或消费支出水平的主要是总收入中可以预料到的较稳定的持续性收入。莫迪里安尼则认为,支出是现期收入加上预期收入和原始财产的函数。按照他们的理论,经济波动在短期内对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只要不至于造成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改变,就不足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从而就不可能对总消费需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三、结论与评述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这一结论似乎有悖于经济学理论,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投资率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按照这一理论似乎是消费率越低(从而储蓄率和投资率越高)越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投资的增长必须有消费需求的支撑,即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否则,长期经济增长则不能顺利实现。当前,中国居民的巨额储蓄为资本扩张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消费率偏低致使消费需求疲软,造成企业的投资意愿不强,规模庞大的储蓄无法全部转化为资本,相当部分的储蓄成为闲置资金。启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则可吸引企业投资,促成闲置资金向资本的转化。所以,中国当前实行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具有稳定作用。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的稳定作用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需求和GDP的波动,并且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的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需求相对平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阻止着国民经济过于迅速地上升或下降。但消费需求对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率的高低,消费率较低即消费需求在GDP中所占份额较低,而投资需求在CDP中所占比例较高时,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型增长,而一旦增长速度高到资源无法支撑的水平,就不得不进行收缩和调整。正所谓“大上之后必大下,过热之后必然是调整”,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均与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解决消费率偏低问题,则中国经济很难走出“过热―调整―再过热―再调整”的恶性循环状态。
  
  [注释]
  
  ①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宏现经济学》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
  
  [1]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现调控[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经济出版社,2000.
  [4]郭其友.居民消费行为变迁与宏观政策选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5]卢中原.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3,(4).
  责任编辑:涵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