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舒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使“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国际贸易的低碳化更是顺应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将对各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应对对策
一、低碳经济概述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发展和机遇,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由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变化的不争事实,也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人类活动引起百年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地被加深。于是,“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
英国率先在2003年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而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何为低碳经济,即有别于过去高消耗,高增长,追求规模的GDP的发展模式,而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它要求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由于低碳经济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它将给人类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于是,也有人将低碳经济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
尽管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仍持一个观望的态度。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化石燃料在能源使用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优势显然优于其他能源品种,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过高。然而随着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日高,尤其是伴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低碳经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当数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并进行了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正在转变为全球行动。2008年的G8峰会上,八国领导人一致达成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的长期目标。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国家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低碳经济正在形成大趋势,并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低碳经济的大力推行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格局
(1)对商品贸易格局的影响。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各国的出口产品将更多地迎合“绿色贸易”的发展潮流,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上升。其中,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等出口大国。而且随着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广泛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出口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出口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2)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由于低碳经济的大力推行,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现在又多出来一个碳要素,这样一来,就会令国际分工中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改变,甚至比较优势逆转,从而改变目前的国际贸易格局。由于发达国家已经较早地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它们在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上占有领先优势,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大幅度削减碳排放量,无异于令其退出国际分工。
2、扩宽国际贸易范围,催生与低碳有关的新产业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有动力和资金发展减排技术,同时发达国家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目标,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用市场促进减排:两个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自此,人们可以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参与国地理位置的不断扩展,碳交易有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宠。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压力越来越大,发展低能耗、排放量小的新兴产业也成为了必然选择。届时,能耗低、污染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信息产业、IT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都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且传统产业也将依托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碳化发展。
3、低碳将成国际贸易新壁垒
(1)碳关税。为了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2009年6月底,《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的核心是对碳减排不达标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排放1吨二氧化碳,可以征收10~70美元。)。定的标准之高,只有发达国家的设备和技术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及技术的先天劣势,在控制排放的能力和水平上存在明显不足。所以说,碳关税的实施,实际上具有非常强的歧视性。一旦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面临新的技术壁垒,并将极大地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2)碳标签。目前世界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销售、废弃到回收全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标示出来。全球已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核算“碳足迹”、标注碳标识已成为大势所趋,短期内肯定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出口份额,这将有可能给中国出口产品带来又一个贸易壁垒。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巩固发展低碳经济的根基
技术创新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等。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为基础。
从当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的选择上,近期应重点关注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远期应重点关注太阳能发电、氢能源、核能等技术。不仅要抓住自主创新这一核心,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集中优势科技力量,利用新能源技术,达到提高现有能源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等低碳减排的目的。也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加速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和排放规模,加快推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步伐。
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位居世界前十名,但从商品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是以制造业见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出口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很低。并且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影响了发展的自主性。为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同时,国家更应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方式,使竞争优势向低碳产业集中,增加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主体是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由于煤炭在开发、生产以及运输、消费过程中,对大气、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十分严重,所以我国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型洁净能源,降低对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和消耗,逐步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洁净化、生态化转变和发展。但是,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也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当前要针对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用能部门,提高能效标准、建筑节能、电厂能效。
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发达国家采取了更为隐蔽的绿色贸易壁垒来实现对本国弱势产业的保护。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最先复苏,并且出口能力非常强,产品竞争力很强,势必将遭遇更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给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因此,抓紧宣传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各项努力和工作成效,游说国际媒体与公众。并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树立起负责任的环保大国形象。这有利于我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通过谈判争取减少我国碳减排压力。另外,我国需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积极参与谈判并在相关气候问题的谈判上形成合力。
同时,我国还必须充分掌握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代表的WTO系列协议文件的内涵,熟悉其约束性规则。目前国际上对低碳、高碳产品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但随着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以及有关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的国际规则的逐步成熟,将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更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低碳规则的制定,争取主动权,既要承担发展中大国的历史责任,又要避免让低碳经济变成发达国家打压中国经济的筹码,这样才可以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客观公平地维护我国的相关利益。
5、扩大内需,加快区域一体化的步伐,逐步摆脱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存在着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问题。我国内需在GDP中所占比例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这也是碳关税会对我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原因。虽然目前以消费为主导的都是发达国家,而且中国要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尚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扩大内需是实现我国经济不再受制于人的根本方向。
由于出口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因此必须加快亚洲地区一体化的步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发挥东盟等合作机制的作用,通过投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各国投资贸易的便利程度,这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韵秋、陈晓庆: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分析[J].国际商贸探索,2010(7).
[2] 郑洪捷:经济贸易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发展,2009(10).
[3] 纪玉山、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2).
[4] 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2).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