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艳华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往往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产物资状况,导致经营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生产经营 会计信息
  内部控制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行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所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质量普遍不高,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乏力有关。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
  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往往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产物资状况,可能导致信息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同时应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约机制。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经理有着监督、控制和评价的职责,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往往被控股股东操纵,其作用难以发挥,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或少数关键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者的利益,就有可能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2、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有些企业有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健全。如较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的控制;还有些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了比较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较好地去执行落实。
  3、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
  我国还未提出过类似美国COSO报告的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现行具体审计准则第九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观念还未更新,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而且也只是从审计的角度发布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第27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但因为它不是专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定的,因此在内部控制的实务方面不具有可操作性。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无据可依。
  4、会计信息系统失真
  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如常规性的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经济活动、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前几年的银广厦事件,就在各个相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股民损失惨重,证监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指责。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乐此不疲,简单说来就是其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但是细细加以分析,会发现有很多原因。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市场有对虚假信息的需求才会有上市公司的供给;其次是上市公司为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很小,以前可以说没有;再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造假案。
  5、内部审计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与财务部门重合;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2005年5月,浙江省象山县审计局在某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查出该镇原财政所长骆某利用职务之便,长期挪用公款19万元、涉案总金额35万元的经济案件。审计人员在对该镇政府进点审计前,进行了广泛的审前调查,初步测评其内控制度,确定先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着手。经盘存现金发现,该镇存在财政、镇政府本级及所属公司均由一人担任出纳,单位没有购置保险箱的事实,而出纳处未入账“白条”较多,且多数未经镇长签字。经查询出纳,原财政所长骆某向资产经营公司借款19万元,向镇政府本级借款5万元,后出纳个人又替骆某向他人借款5万元,用于归还政府本级处的借款,19万元借款由于资产经营公司开户、票据及印章管理等均由骆某一人经管,直到2004年4月骆某调离时,出纳才发现骆某在资产经营公司有借款,碍于个人情面,一年多来她未向镇领导汇报此事。
  在事实面前,骆某对事件供认不违。究其原因,这19万元是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所造成,同时也是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不高所致。当前乡镇财政发展较快,但其管理却遇到了基础性的挑战,加强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尤显重要。
  
  二、启示与对策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及时、准确和真实,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从内部控制角度而言,法人治理结构中应当有独立权威的决策层、被合理授权的执行层和健全有力的监督层。完善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上应当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上健全监控体系,设立内部审计、稽核等专门的监督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监督权,建立覆盖各环节的控制系统。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监督和制约,可以防止控股股东或关键人控制的现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等,因此,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至关重要。
  (3)信息系统。任何内部控制系统都需要保证能产生正确信息,并保证信息畅通、信息反馈。因此,设计内部控制系统,应充分使用信息方法,揭示单位系统的共同属性及系统活动的规律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调整人的行为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企业都应建立系统的会计信息中,无论是涉及整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是涉及个别部门的系统,都要有利于搜集充分而正确的信息,有利于信息的分类筛选和加工、有利于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及时把握时机、进行正确决策、纠正工作中的缺陷。
  2、设立良好会计控制活动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具有控制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复式记账法控制。通过复式记账法,对于同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进行反映,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有效地实现资产安全和防止舞弊的行为。
  (2)账实相符控制。会计账面上记录了资产,如果资产的账面数与实物数不符,则说明资产有遗失或受损,通过这种机制,为资产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3)数字核对控制。在会计系统中,账证、账账和账表之间存在核对关系,通过这种核对关系,可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经营者利用会计上述控制功能,为责任中心建立会计系统或责成各责任中心建立会计系统,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保护各责任中心的资产安全;获得各责任中心运行状况的真实报告。
  目前,我过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恐怕与双控制主体(拥有所有权的所有者和拥有经营权的经营者)的形成及其矛盾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己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以规范和指导其行为。我国企业改革以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运用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增强,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等情况。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中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
  企业会计控制的目的,一是确保生成真实、正确的会计信息,使其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二是通过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影响和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和获利情况。由于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的客观存在,在加强会计控制、约束双方的行为、防止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以保证双方利益时,必须针对两个主体之间的矛盾,以“协调”作为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设计和实施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会计控制方法,建立多层次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制,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敏:《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监控技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三昌:《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 吴水澎:《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