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障农民工权益 促进和谐社会创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谷 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多,特别是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发展迅猛。由此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即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社会现象。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达1.2亿,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他们拖儿带妻,或独自一人来到陌生而繁华的城市,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他们的辛勤劳动,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增加了财富,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农民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参与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总体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偏低,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很普遍,在某些地区和行业表现得还很突出。笔者认为,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正合理有序的流动,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广泛地参与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因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民工的工资问题
  
  由于农民工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民工大多数从事脏、累、重的体力活,工资水平低,并且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达1000亿元,其中建筑业拖欠工资的比例达72.2%,只有6%的农民工能按时领到工资。这无疑严重的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大大的挫伤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级政府要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不定期的开展工资支付专项大检查,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同时,要求每个用人单位建立工资专项资金,以确保农民工的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其次,县市级财政要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准备金。当发生用人单位倒闭,外逃或抽资时,不因追讨而再次拖欠农民工工资,保证农民工能及时、足额的得到工资。再次,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使农民工工资能跟上物价的上涨,保证他们的收入水平。同时,与用人单位确立债权明确的劳动关系,发生工资等劳动纠纷时,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只有各级政府切合实际地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相关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发放制度,才能确保农民工的收入,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从事的是脏、重、累的体力活,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堪忧,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目前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和5.5%,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只有5.6%,可见农民工的保障水平之低。因而一旦出事,很难得到相应的补偿,生活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按规定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监督和指导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农民工参保、理赔。加大社会保障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在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扩大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的覆盖面,建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合理提高参保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让他们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着力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总之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伤有所赔,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三、农民工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公办学校不接纳农民工子女。收费低廉,适合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有些得不到地方的承认,甚至被强行关闭。子女上学难成为农民工的心病。我们有关政府部门要牵头,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办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尝试多样化的灵活办学方式。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经费预算,让他们能有学上,能上得起学,真正做到同等待遇。农民工由于收入微薄,居住条件一般较差,通常是居住在做工的地方,或很多人租住在一起,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隐患。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出资或社会集资的方式,建造一些专门供农民工租住的房屋,用人单位也要为职工免费或低价提供住房,为他们提供更安全更卫生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农民工由于本身的文化素质偏低,又长期远离家乡,业余生活贫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精神文化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由政府牵头,用人单位出资,开办农民工俱乐部,如浙江省天台县组织部牵头成立的外来人员协会,就是一个典型。可以举办夜校,增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不定期举办劳动技能比赛,既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民工潮与民工荒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当春节前后,大批农民工返乡或回城,给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压力。这一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浪潮,被称为民工潮。而在近几年,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缺工现象严重,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反映出了农民工的深层次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工就业?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关键是要两手抓,一手抓异地转移,一手抓当地就业。每年农闲时节或春节前后,各地政府要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的外流。在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定期组织大型招聘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劳动力大省在组织好农民工输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民工在当地转移就业,并引导相关产业在当地转移发展,增加农民工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坚持农村基本经济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使他们进退有路,不致失业。只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手段,就能避免出现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现象。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是构健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4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