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颖梅 王怀明

  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人们马上联想到做假账的会计师和纵容、包庇他们作假的注册会计师们,于是呼吁加强会计师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仿佛如果他们都能坚守原则的话,那么虚假会计信息就会消失一样。然而,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既要有会计师服从技术规范,同时又受约束于公司治理结构,所以对于一个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外部监督机制又不利的经济主体,其一系列会计产品是很难达到真实、公允的目标的。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股东、社会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的决策与监督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一、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与会计信息失真
  
  1、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监控机制失效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由原有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从总的股本结构看,非流通股占64.8%,流通股的比例为35.2%。在这种股权结构中,董事会被国家股的代表所控制,而代表国家股的股东的可能是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主管、部分财政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这些部门行政色彩浓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没有任何动力去行使大股东的职能,所以董事会的职权被企业的总经理控制,形成了事实的国有股本投资者的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从信息披露的角度讲,造成了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在很多情况下经理人的想法决定了会计行为,会计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经理的意图,而不会兼顾其他投资者等外部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对重大经营活动也不解释,对于或有事项不进行披露,会计信息既不及时也不真实。
  2、股权结构不规范,为会计信息失真埋下隐患。国家虽然早已规定不再发行内部职工股,但有很多将要上市的公司遗留很多内部职工股,它们分别掌握在内部职工、高级管理人员及当地政府官员手中。企业为了上市,使自己手中的股票早日上市、升值,便在会计资料上做手脚,当地政府的官员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企业的虚假报告视而不见,甚至帮助企业造假。
  3、立董事不独立,不能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为了加强董事会的作用,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在董事会中加入不在企业任职的独立董事,从而减少内部董事的影响,确保董事会公平地对待全体股东,能够集体决策。但在现实中的独立董事,花瓶董事和御用董事很多,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在聘请独立董事时,公司考虑的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及影响,而并没有考虑独立董事是否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来了解公司的生产及经营情况。所以很多独立董事只是每年例行公事地出席几次大会,时间、精力投入的缺乏,使独立董事不能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独立董事的设立不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更有一些缺少职业道德的独立董事,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利用群众对他的信任成为御用董事,帮助公司造假,这时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加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外衣。
  4、激励机制不科学,导致经理人为自己的利益造假而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所以正试图用市场方法去约束经营者,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依靠单纯的财务指标来考核经理,并将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与政治待遇挂钩,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会得到什么样的物质奖励,会荣调到哪个部门,取得什么职位,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为追求荣誉与地位,会在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
  5、监事会获取信息的途径受限制,导致监督作用减弱,使虚假会计信息增加。监事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一个主要机构,但是如果监事会能够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必须能够取得现场的、第一手的资料,然后结合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但一项调查(高明华,2001)表明,31.06%的公司的监事通过列席董事会获取资料,20.06%的通过阅读董事会报告,24.1%通过询问公司的董事及管理层来获取资料,18.24%的通过现场收集获取资料,从对决策的执行和信息的披露角度来看,前三个途径获取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所以现场收集资料比例过低削弱了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的失效与会计信息失真
  
  1、经理市场监控失力,经理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而使虚假会计信息增加。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理是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专家,其经营才能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这样就形成了经理市场。在经理市场环境制约下,经理依靠其出色的管理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企业。如果其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业绩较差或由于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而被解聘过或处罚过,那么他在业界的名声扫地,他的价值会大幅度降低,将被降格使用,或以后根本找不到经理职位。在这种环境下,经理人才会恪于职守,讲究诚信,才不会为一时的和一己的利益拿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赌注,去弄虚作假披露不实的会计信息。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由组织任命,私有企业由家族主要成员担任,没有形成经理市场,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经理人在会计信息造假时就少了一个顾忌。
  2、银行等债权人的监督失力,外部监督作用减弱,虚假会计信息增加。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之一,并且我国的银行不允许持有公司的股票,因此银行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并且双方缺乏长期稳固的业务联系纽带,银行不能获得最真实完整的第一手的信息,债权债务关系的不稳定,银行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这些都削弱了银行对企业的监督。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消除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源
  
  1、改善股权结构,解决国有股主体缺位现象。设立非行政性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代表国家充当国有财产所有权的管理主体,由它来行使投资资产的监督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解决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问题,保护所有者权益。同时加快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起到制衡作用。
  2、加强董事会的作用,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1)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控制失去应有的监督作用。相应的扩大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并将审计、聘用与报酬等交由独立董事办理,保证监控工作的独立性,防范“内部人控制”,完善治理结构。(2)因为独立董事的作用与公司价值息息相关,国际投资机构将日益需要公司的董事会中包含越来越多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世界银行,1999)。所以在选择独立董事时,不但要求他们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应该要求他们人格独立、高尚、重视信用。守诚信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型企业的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可以是独立董事的来源。然后由那些在董事会中不拥有董事席位的股东们来选择和决定独立董事的产生,这样可以兼顾中小股东的权益,尽而达到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起到制衡的作用。
  3、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保证监事会了解信息渠道畅通。(1)注重监事会人员的选择,保证监事会人员的独立性,是监事会起监督作用的前提条件。(2)在组织的设置上赋予监事会调节经营行为的能力,通过制度设置确定监事会取得经营和生产方面资料的手段。
  
  四、完善外部公司治理,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减少流向企业外部的虚假会计信息
  
  1、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经理人员薪酬制度,缓解虚构信息的动机。改变以往的单纯依靠财务指标体系评价经理业绩的手段,参照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在传统的指标之外加入继任规划、沟通、外部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战略规划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职能作为考核的指标,将股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使经理能把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最后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建立主银行制度,使企业与一个固定银行合作。这样能够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改变现行的多家银行对同一企业均有债权债务关系监督作用减弱的弊端,同时社会其他部门可以通过主银行了解企业的情况,降低社会的信息搜索费用,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在实行主银行制度时,商业银行也必须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强化其资产负债管理,使其有能力、有动力来完成主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任务。
  3、形成代理权制度,培育完善的经理市场。经理市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完善的经理市场,消除经理任命过程中的行政手段,形成经理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职位的观念,才能为董事会解聘不合格的经理,在经理市场上招聘到合格的人选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