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探析题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振宇

  当整个社会都淹没在数字、信息化的海洋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怎样才能在这茫茫大海中不迷失方向,笔者认为在混沌环境中已是唯一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适应这种环境。本文希冀能从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中,为现今许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思想上的“领悟”。
  
  一、由满意决策到最优决策的转变
  
  决策是企业组织的主要功能。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开始,早期的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偏向于追求最优的决策,但是由于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组织决策行为依赖的职能是有限性,组织基于此所作的决策也只能奉行令人满意的原则。随着人们对企业绩效要求的不断提高,令人满意已不能满足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的要求,它必将被最优决策所取代。这一趋势在私人企业中已初现端倪。因此,企业组织必须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实现组织决策的创新。
  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确立,实现了组织决策由令人满意到最优决策的转变。数字企业是一个现代的信息组织,它不仅能全面的准确地收集信息,而且能够创造新的信息,并将其整合放大,使得最优决策成为现实,实现了组织决策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准确的信息收集成为现实。企业借助政府和企业本身构筑的电子网络实现与客户更直接对话,不但减少了管理的层级,而且使得企业能够收集到大量准确全面的信息,以使得最优决策成为可能。第二,交互式决策的确立。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方式的信息化使得组织决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更。自上而下的决策被数字企业管理中交互式决策所取代,这种交互式的决策不仅能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更具广泛和代表性,而且,在交互式的“讨价还价”中决策将变得更为完善,更益于得到广大员工或顾客的拥护,因而易于执行,实现决策的最终目标。这种交互式的决策也能克服传统决策中内部输入机制所带来的缺陷,实现决策的优化。第三,虚拟仿真设备的到位,使得决策者可以把收集到的信息全部加工处理,把制定的决策方案,实施决策的系统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决策实施仿真,依据仿真结果不断调整,以达到决策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
  
  二、由层级制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转变
  
  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组织中,层级制被奉为经典的组织模式。马克思・韦伯曾断言现代社会最合理、最有效率的组织不可少的带有行政式组织结构的特点,官僚制组织凭借其本身的“精确、稳定、有纪律、紧张和可靠”,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在所有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的最合理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基础的资源,成为各部门可自由获取的资源,这使得水平式管理成为必需。例如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提出,为水平式的组织管理模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条件,也实现了对传统层级制组织管理的改造。这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通过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平台,实现与“顾客”的直接对话,开发客户需求的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公开平等的信息资源。另外一方面,企业将被重构为许多小的能够提供某种专门服务自选管理的单位和单元组织。这些机构和单元组织是任务导向型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的结构和程序也随之发生变化。数字企业管理模式的产生,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由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转变。
  
  三、由封闭式管理到开放式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讯产业的兴起,信息处理成本的降低,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趋同”,国际网络化的进程,所有这一切都使得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和使用方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企业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实现由传统封闭式管理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具体而言,其具体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手段由集中管理到网络管理。在传统管理中,企业最高层领导是管理和统治的惟一权威,而在数字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最高层领导,也可以是其他层次的领导,从而形成了对企业网络化的管理。数字企业管理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最高层领导的权威,而是最高层领导、其他层次的领导和企业员工形成的合作网络的权威。第二,权力基础由物质化到信息化,企业管理所依赖的资源从物质转向了信息,企业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推行各项事务的管理。与此同时,企业也有责任向员工提供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信息服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构成了企业权力运作的基础,也决定着员工对企业管理的认同程度。无论是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权力基础的信息化,都表示着信息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资源和主要依托,信息化的管理取代封闭式的管理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数字企业管理模式的确立,使得这一特征更加凸现出来,也预示着未来的管理发展趋势。
  四、由经济人、社会人到信息人的激励方式改变
  管理实践表明,管理的首要投入是人,产出也是为了满足人的愿望。管理学家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管理中,对人这个组成部分的领导是中心。管理思想的演化核心也表现在对人管理对象和管理者的认识上。在传统管理时期,管理以效率为中心,认为人是机器,是经济人,普遍采用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改进工作技术,以提高劳动效率。个人的需求被放到次要的地位,窒息了个人获得团体认可的愿望和获得社会满足的愿望,以及通过公共生活达到社会目标的愿望。梅奥开始在管理理论中引入“社会人”概念,把管理对象由“经济人”上升为“社会人”,直到麦格雷戈指出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学说及威廉G大内Z理论学说,极大地完善丰富了激励理论,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教育和技术层次的专家,使命感、成就感、责任感等在工作中的意义远远大于金钱与物质。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能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的发展、成就和成长为主。在激励方式上,企业强调的是把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在激励的时间效应上,把对“信息人”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在激励报酬设计上,应当突破传统的事后奖酬模式,转变为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奖酬机制。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