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政府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效民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形势严峻。本文在对江阴市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小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 中小企业 优化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国务院于2009年9月19日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们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4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1、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的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从业人员。这说明它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多于大企业。除了资本集中程度差异的原因外,中小企业组织成本低、经营灵活性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保持中小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特别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证明:大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普遍在裁员瘦身,表现在就业人数上是负增长,但发达国家失业率提高得并不明显。从中我们看到,是中小企业更多地吸纳了就业人员,缓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作为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在我国更加突出,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我国自改革以来的新增就业门路,主要是靠中小企业提供的。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中小企业的崛起可以将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承接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近3亿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解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转移劳资力的就业问题。
2、中小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分竞争。过分集中和垄断,会使经济丧失活力。众多中小企业活跃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地制约和抑制垄断。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小企业法》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法案,其初衷就是消除垄断对经济的危害,限制商业中的不公平竞争,控制企业合并规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客观地讲,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大企业对经济的影响相当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高额利润,往往容易达成联合协议,从而在某一个或几个市场领域形成垄断,这样就限制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泛,难以达成利益共同体。正是因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保持了市场竞争,避免过分集中,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与垄断进行竞争的强有力对手。只有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才会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才会有更合理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
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和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而且它们作出贡献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由于中小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管理环境较宽松,对个人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约束也较小,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使它更具有技术革新的动力;中小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敏感,更具有创新意识等原因,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体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实践证明,发展中小企业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世纪的主要发明中60%是由独立发明人或小企业完成的。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技发展项目的一半以上是小企业完成的。进入80年代以后,大约70%的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从发明与革新的成本看,雇员少于1000人的企业取得革新的成本大约是中等规模企业的1/4和大型企业的1/25。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国总数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4、中小企业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同时必须看到,它们也面临更多的风险与艰辛,困难与挫折。唯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在创业与创新过程中展现的可贵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昌盛的重要力量。因此,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激发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此外,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稀缺的资源。创业者大多是以中小企业为起点,并在企业发展中得到锻炼,逐步成为企业家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创造企业家的土壤,而且中小企业的高失败率,将那些不能适应市场的企业淘汰出局,使那些能够创造与把握机会的、具有智慧与能力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因此,中小企业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09年江阴以GDP总量1713亿元、财政收入271亿元的综合经济实力,第7次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行榜榜首,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一支重要的力量――全市7836多家中小型工业企业。目前江阴市中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71.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50.63%以上。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江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幸福江阴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这些表现在江阴同样非常明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明显下滑,内部需求不断减少,江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冲击,虽然总体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但也暴露出一些多头受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江阴中小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成本提高。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2007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7.47%,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此外,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得中小企业出口汇率风险加大。二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贯彻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之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江阴中小企业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冶金两大产业占比在三分之二左右,需要大量增加劳动投入和资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因此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三是原材料成本增高。江阴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的原辅材料,随着国内、国际市场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15.4%,资源依赖性的特征促使其产品成本升高。四是企业环境资源压力。纺织、冶金、电力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量的61.3%,大量消耗土地和矿物资源,环境维护成本也与日俱增。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
长期以来,江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80%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基层信贷人员对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金融产品单一和金融衍生工具缺乏,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充分。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小,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题,使得江阴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趋紧。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根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江阴90%左右的中小企业资金偏紧,融资困难。
3、中小企业企业竞争力弱
江阴中小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有待做大。江阴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162家,其余占总数85%的中小企业年平均销售仅为565万元,在统计之外的个私企业规模则更小。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江阴110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国家级的只有4家,省双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只有4家。目前江阴的中小企业还主要以纺织、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产品大多是中低档为主,特别是纺织服装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商标、品牌和专利。三是内部管理有待完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制管理为主,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离现代企业制度还很远。企业员工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江阴中小企业中,中高层专业管理人员仅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19%;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4%,企业人才层次普遍较低。四是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有待改变。多年来,江阴中小企业的加快增长,主要依赖大量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的投入,铁矿砂、羊毛、棉花等工业原辅材料全部依靠国内、国外市场,产品也主要在江阴以外的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使江阴中小企业面临两头受压的风险。
三、政府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在中小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扩大政策支持,减轻成本压力
近年来,江阴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每年市财政都会安排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向资金,至2010年政府出资部分将累计达1亿元。从2007年至今,江阴每年都有近百家中小企业获得中小企业发展专向资金的扶持,这表明政府具有相当强的财政实力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的做法。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降低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的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时提高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减轻外需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负担。
2、引导资金流向,减少金融冲击
2007年以来,江阴信贷规模总量每年都维持在900亿元左右。金融部门加强对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培训和管理,对江阴所有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加快中小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确保增加的信贷额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身上。一要坚持有保有压。坚持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之间的放贷额度应有所区别,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特别是市农商行可以适当提高其放贷额度,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裕的资金支持,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二要坚持区别对待。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贷款应有所区别,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根据中小企业要求信贷时间短、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就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从而摊低自己的信贷成本,使中小企业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高利贷的拆借。三要坚持重点扶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应有所区别,应该加强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如太阳能、风能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的支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3、健全担保机制,完善担保体系
作为县级城市,信用担保体系不发达、企业寻保难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当前,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层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担保贷款风险共担。第二层次要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组建再担保公司,为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大大提高担保公司行业融资担保能力。第三层次要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间的股权质押,鼓励行业(专业)协会、商会建立互助基金,营造行业内良好融资环境。要进一步发挥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积极性,扩大担保的层次。
4、构建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江阴市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失衡,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足。为此,一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要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推出的机会,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进一步落实重组企业的规费减免、资源性配置优先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依法上市。中小企业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境内外上市的要求、模式和规则,利用上市的途径做大做强,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要加强对私幕股权投资的引导与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中间业务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支持江阴中小企业发展。二要积极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如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等,改变江阴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严重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高,可以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方式进行特别融资,就是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债券。三要积极利用基金渠道融资。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让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适当增加典当行、风险投资公司、创投公司、保险机构等企业数量,使中小企业拥有一个新的资金汇聚渠道。四要积极利用创新金融模式融资。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借鉴我国村镇银行和美国硅谷银行的模式,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开拓阶段,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使民间资金通过市场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要积极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从制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
5、帮助产业升级,推进二次创业
目前,江阴市为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市财政拨款5000万元,企业和民间资本参股5000万元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大中小企业创新的热情。面对当前的高成本,广大中小企业既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消化高成本,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外部拓展。中小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高成本风险的能力。江阴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光伏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风电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品种开发,发展终端消费产品,形成一批小而特、专而精、优而名的产品、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小巨人”企业群和行业“单打冠军”。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高新产业规模化。鼓励区域内大、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在区域内扩大产业链分工协作,形成配套型经济,培育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降低区域内企业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
6、创新产品服务,拓展国内市场
中小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出口受阻的新形势,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市场,为内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利用居民消费升级拓展市场空间。江阴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转变,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已不仅仅满足生活必须的需要,而是向品牌和中高档消费品发展,消费潜力的内在价值巨大。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创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满足内需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江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一万元,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三资”促农兴农建设,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水平,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为契机,以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寻求自身产品价值的突破点刺激内需。三是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以财政手段,加大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力度,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
7、搭建“三创”平台,完善社会服务
要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外资进入各类开发区及其建立的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创业和发展;通过专业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和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江阴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江阴人才技术合作基地等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更好地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手段,使中小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加的合理,把高端制造业、研发和服务业为主的外资企业集聚起来,使内外资企业形成新的合作共赢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树立“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提高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规划。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与服务机构的联系制度,加强对服务机构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服务机构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黄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9(14).
[2] 宋文静: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扶持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3] 倪雄飞: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中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J].企业经济,2009(7).
[4] 余远坤: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9(5).
[5] 周叶:江西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8(11).
[6] 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中政府活动的行为经济学解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 丁勇: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2008(4).
[8] 陈昕: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9] 吕一博: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
[10] 马丽: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浅析――美国、德国、日本的政策对比[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11] 陈胜东、张胜荣: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2] 许先国:香港特区政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7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