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金融全球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阳岚

  【摘要】全球化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课题。当我们这个时代朝着更为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迈进时,加强对于金融全球化的思考,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主要从金融全球化的概念界定、类型、益处及风险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 金融一体化 益处 风险
  
  最近几十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的那种“世界性”,即在某种程度上今天人们所说的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在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金融全球化也在快速向前推进。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额越来越大。如今,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一个没有全球金融体系的世界,我们是无法想象的。诚然,许多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与这个金融体系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大多数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那些还在实施资本管制的国家,正逐渐融入这个体系之中,而所有主要的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实现了金融一体化。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界定
  
  金融全球化,主要是指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主体、金融工具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金融资本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市场的自由流动,从而达到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金融一体化,从单一国家角度考虑,是指在金融开放的基础上,其金融活动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形成一个联动整体的发展态势。单一国家的金融一体化,首先表现在该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活动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即走出去;其次表现为外国金融(经济)主体参与本国金融活动,促使本国金融市场与外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即引进来。从发展过程分析,金融一体化首先从金融区域化,部分发达国家的金融一体化,例如欧元区的货币一体化,再过渡到世界金融一体化。可见,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是不同的概念。金融全球化是一个总括概念,指跨境资金流动造成的日益增多的全球联系。金融一体化指一个具体国家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显然,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例如,金融全球化一般与金融一体化同步发展。因此,在本文中这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类型
  
  在评价和体验到金融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及风险的同时,明确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四种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影响。
   1、公共部门一体化
   公共部门一体化是通过主权外债实现的,具体可以采用两种形式来进行:一是根据国外或国内的法律,发行外币债务;二是发行外国人能够在发行国国内市场上进行认购的本币债务。
   2、公司或部门一体化
  公司部门一体化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境外债和在其他国家市场发行股票的方式实现的。
   3、公司部门深度一体化
  公司部门深度一体化是通过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公司股票或债券发行国的资产市场上买卖这些国家公司的股票和债券来实现的。
  4、银行部门一体化
  银行部门一体化是通过银行在全球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进行临时资金借贷来实现的。
  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国内和国外公司之间的长期契约安排,使得如今的全球化不同于以往的全球化。在全球化发展的早些时候,各个国家都专门进行产品的生产。有的国家生产原材料,有的国家生产制成品。如今,相比之下各个国家越来越注重生产过程。大部分国际贸易都涉及到中间产品――在几千英里之外进行装配和销售的零部件。当然,如果没有发生现在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通讯和交通的革命的话,这是不会发生的。但是专攻生产过程而不只是专门生产成品,在某种程度上应是因为发生了通讯和交通革命。例如,利用飞机将高价值的零部件从一个大陆运送到另一个大陆。
  此外,公平地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实现的公司部门一体化,是不可能威胁到国际金融体系的,更别提像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当然,不幸的是,现在和将来,世界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主要是在那些动荡的地方进行,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都容易受到政治不稳定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不稳定是怎样给联邦储备局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普遍认为,石油供给的剧烈震荡,例如油价的急剧上涨,就给任何谋求在不抑制实际经济增长前提下维持价格稳定的中央银行提出了难以对付的问题。
  
  三、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益处
  
  表面上,接受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之间似乎存在正相关。一般而言,工业国家与全球经济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超过发展中国家。因此,接受全球化显然是经济上先进的一种表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面前,全球金融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并不如许多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么广泛。一篇由四位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和他的三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同事所撰写的优秀论文,全面考察了大量关于全球金融一体化益处的研究资料――全球金融一体化是否和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是,从某种程度意义说,这些研究资料在分析方法上是有缺陷的。例如,大部分研究依赖过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来衡量各个国家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程度,大部分研究没有对资本管制的影响和所研究国家的制度特征影响加以区分。他们谨慎性的结论认为,全面考察现有实证研究所得出的要旨是:宏观层面的数据往往没有,或许是不能给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提供明确的答案。基于行业、公司层面的数据以及事件和个案研究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提供有用而确实的证据,而且往往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洞悉全球化实施影响的渠道。此外,那些经受住他们周密审查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体化的主要益处不是直接源自资本从富裕国家向贫穷国家的转移,而是源自金融一体化对提高资本输入国机构质量所起的促进作用,这包括公司治理的改善,银行监管的质量和金融市场的深化。然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些从金融一体化的间接影响中获益最显著的国家也许不能吸引外国资本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机构太薄弱而不足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四、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之下,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金融体系中出现的任何差错都会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即所谓的“伙伴风险”在不断增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频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显示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伙伴风险”以及有效监管的失控和乏力。
  如果有由金融全球化所产生的风险,那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一种长期资本管理所带来的主要风险,其更可能是本土的,而不是从国际市场输入的。然而,有一种风险也许会被输入,从而使得欧洲中央银行(ECB)可能在对付欧元区的重大银行危机方面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这不是因为欧洲中央银行资本不充足,没有一个单独的政府能够保证它的偿付能力。原因在于欧元体系的货币运作是由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而不是由欧洲中央银行进行的,每个中央银行都有政府保证它的偿付能力。实际上,欧洲中央银行的弱势在于这样的事实:它无法直接获得察觉出早期危机所需要的信息。而这完全要依靠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以及欧元区里那些直接负责银行监管的机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是在欧洲中央银行授意下还是某个其他欧盟机构的授意下,欧元区的银行监管都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集中化趋势。

  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现在的状态要比十年前好得多。一些国家包括某些东亚的国家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汇率,许多国家积累了比十年前多得多的外汇储备,部分原因是中国对于各种各样初级产品的渴求使得他们的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得非常高引起的。有些国家也减少了他们政府的外汇债务,而且他们的银行对于通过短期外币借款来为国内借贷提供资金来源的依赖明显减少。
  然而,金融一体化产生了新的脆弱性。在过去的几年中,股票和本币债务的外资购买快速增长。一些新兴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韩国、菲律宾、土耳其和乌拉圭的外国间接投资超过了直接投资。不论是由于这些国家国内经济或政治的发展还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引起这些权利持有者信心的丧失都有可能导致这些权利的出售。
  当然,外国投资者的撤离效应是不同于主权债务危机效应的。此外,如果汇率足够灵活,那么股票和债券本币价格的下降以及本币贬值可以使得外国投资者的撤离效应变得温和。但是,抑制贬值的需要会大大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使更多外国投资者撤离。因此下一个新兴市场的危机也许和近来的危机有所不同,但是,像某些人那样,认为我们在未来不可能会见到更多的危机则完全是不现实的。
  
  五、结论
  
  全球金融体系既是力量的源泉也是风险的源泉,从而需要世界上各个重要国家的密切合作。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采取了促进密切合作的措施。眼下它所强调的多边监督就是要提醒各个重要国家他们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要承担共同的责任。至于货币基金组织是否有勇气采取下一步措施,我们还将拭目以待。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能强迫各个国家遵从它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如果这些关键的国家没有采取维持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稳定性的必要措施,它能够也应该做好“点名和羞辱”的准备。总之,针对新特点、新问题,必须采取系统的思考。
  1、正确的认识
  既然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已进入即时强关联的时代,从长远来看,各国经济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动效应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过度地损害他国利益,最终也会影响本国的利益,因此各国政府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必须要有正确的、充分的认识,形成相对一致的目标,这也是解决全球金融一体化所带来的复杂问题的基础。
  2、构架稳健的关联体系
  贸易与金融是连接各国经济的桥梁,贸易和金融市场波动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稳健的贸易和金融市场将是促使开放复杂巨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
  3、建立有效的协调与管理
  系统的理念与即时强关联巨系统时代相适应的必然是更加广泛的或全球性的协调与监管体系的建立,即建立新全球经济金融协调与监管同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Chose,M.A.、Prasad,E.、Roof,K.、Weir,S.-J:Financial Globalization:A Reappraisal[Z].IMF Working Paper,2006(6).
  [2] Goldstein,M.:What Might the Next Emerging-Market Crisis Look Like [J].Working Paper,2005(5).
  [3] 普拉萨德、罗高夫、魏尚进、柯塞: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 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