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包晶冰
摘 要: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在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调研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模型。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农业企业
作者简介:包晶冰(1985-),女,汉族,浙江省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06.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55-02
一、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现状调研
金华市地貌多样,农业基础条件好,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好,是农业大市。全市有耕地面积16.58公顷,主要农产品包括粮、油、棉、甘蔗、药材类、蔬菜、食用菌、瓜、席草、花卉苗木、生猪、牛、羊、兔、鸡、蜂蜜等。金华市农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特点如下:
1.区域特色明显
金华市政府重视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农业主导产业产区相对集中。如兰溪市、武义县、婺城区、东阳市、永康市的粮油区;磐安县、武义县、浦江县的茶叶区;金东区、婺城区、兰溪市的花卉苗木等[1]。随着金华市各地区农业主导产业的明确,产业区域化正逐步形成,但产业整合力度不够。如磐安、东阳一带虽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是“浙八味”的主产区,但基本上是散户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且药材加工少,产业链没有延伸。
2.品牌管理不到位
目前,金华市的农业商品品牌众多,容易形成无序竞争,影响市场开拓和经济效益。如兰溪杨梅、武义宣莲、磐安香菇、武义花卉等大部分都存在品牌众多的情况。缺少像“磐安云峰”这样的产业共有品牌。
3.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2]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产地标志、质量标志、信誉标志,因此地理标志负载的产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尽的财富价值。如金华火腿就是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金字招牌曾给很多火腿生产企业带来利益,也曾一度让使用它的人成为受害者,原因就是这些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管理不够规范。曾经有生产者在火腿生产中使用了禁用的农药,被央视曝光,严重损害了金华火腿这一集群品牌。
4.农产品生产选择盲目
部分农户在选择农产品时,没有从地方特性考虑,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如东阳南马地区,2010年较多农户跟风种植西瓜,西瓜上市后该地市场西瓜供大于求,而这些农户都是各自经营,竞争多,相互合作少,西瓜价格压得较低,影响了农户收入。这种盲目跟风现象缺少政府的引导、市场预测,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化,从而导致农户亏损。
二、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1.资源的制约。金华市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田生产力下降。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人数增加,土地荒置现象严重;此外,土地所有者多且拥有土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健全,水资源存在短缺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洪涝干旱灾害影响严重。
2.技术制约。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农业产业集群过程中,主要的技术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和储运、加工、销售技术等。金华市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低,产品附加值少,农业产业链条短,多为初级农产品销售或粗加工销售。很多农产品因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只能低价销售,或者任其烂在枝头,缺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3.市场制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户间合作程度较低,相互间存在竞争。农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主要通过金华粮食批发市场、磐安特产城等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销售渠道窄。产业集群需要发挥集群效用,扩大市场,打开销路。
三、适应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
1.特色品牌产品较多
金华市是浙江省的农业大市,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两头乌”、“金华火腿”、“兰溪杨梅”、“金华佛手”、“东阳香榧”、“义乌红糖”、“磐安香菇”等品牌。这些品牌市场价值高、消费者认同度高,能给生产者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各产业区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引导和开发该农产品的产业集群。
2.政府支持
近几年,政府重视农业建设,对农业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扶植,农业主导产业产区相对集中,资源优势日渐明显,经济主体发展态势良好。金华市政府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十五”期间,组建省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8家,建成了130多个种子种苗基地和一批示范园区,提高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
3.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发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253家市级龙头企业和81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发挥了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辐射面和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四、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1.集中农村土地,实现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大批量的生产。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过于分散,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可以鼓励农民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有助于农村土地的适当集中,实现区域土地整合、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荒置的问题。
2.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农业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效益显著,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并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产品供求信息、物流信息和车辆信息,提供物流货物库存、运输的全程服务。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给农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农业信息并指导其选择合适的农产品进行生产,尽量减少农户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选择失误,影响收入的情况。重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3.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影响力的扩大,产品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产生宣传效果,甚至能够吸引更多的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等。区域品牌有利于打响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由于农产品的区域品牌涉及到一个区域,牵连较多,单个企业作用小,所以地方政府要注重区域品牌的培养。政府可向社会公众展示区域品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缩短市场接受、认同的过程。同时,开展品牌促销,联合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举办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各类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宣传,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树立集群特色品牌形象,突出区域特色农业优势,使农业产业集群的主体在区域竞争中突出特色,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信心。
四、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模式
根据金华市农业特点,本文提出了以下农业产业集群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
1.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集群能起积极作用。作为龙头企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其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造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链;遵循市场法则,与农户建立和谐、公平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品牌意识,争创区域产业核心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
2.发展农村合作社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组织分散经营的农户,创办生产、加工、营销等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效结合,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初级产品利润,还能分享加工销售利润,有效地增加收入。农村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区域品牌。
3.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
保护农户利益,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农民是弱势群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能有效调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这是关系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及时对农户进行培训,以适应科技、经济的发展;要培养农户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品牌;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双方互惠互利。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让利、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和科技服务等内容增加农户的信任,促进合作。
4.发挥政府作用
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要科学制定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政策及市场情况,结合地方特色,帮助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势农业生产项目。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市场、仓储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及流通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并使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并对农民及时进行培训。
该模式不仅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通过合作社方式加深了农户间的联系,加上政府的配合、支持,能有效促进集群整体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方 涵)
参考文献:
[1] 胡新民.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 李东升.全球价值链下农业产业集群功能升级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09).
[3] 辛岭.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广东省德庆县的调查为例[J].商业研究,2009,(03).
[4] 何鹏.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
[5] 向会娟、曹明宏.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6] 崔秀荣.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07).
[7] 邹蓉、胡登峰.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4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