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大博 高 妍

  土地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对盐碱地进行植被恢复和开发利用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构非常关注的热点。各方面专家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后,认为碱地不仅可以治理,而且是再生的可利用的资源。
  国外对盐碱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间对盐碱地的地理分布、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30年代形成了以水利措施为中心的灌排、防渗等进行盐碱地改良的基本理论。二战结束后,又提出了盐碱地的化学改良和植物改良措施。近年来逐步转向耕作土壤的综合治理研究。目前国外主要侧重于大型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报防治和休养生息的保育方式等。在节约用水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土壤耕作与施肥、利用土壤改良剂、高矿化水应用以及选育耐盐品种提高作物抗盐力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国内对盐碱地治理利用经历了单项措施到农林水综合措施,从小范围利用到大面积综合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业生物措施改良为主,60年代为水改阶段,70年代至今开始全面治理工作。吉林省“六五”期间,利用筛选到的耐盐碱性强的碱茅草改良盐碱地获得成功;“七五”期间碱茅草改良盐碱地适应区域试验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改良我国内陆盐碱地探索了一条新路;“八五”、“九五”期间开展更广泛试验;“十五”期间生态省建设开始启动,成功选育创建了耐盐碱品种――羊草人工移栽新技术快速恢复顶级优势植被的新方法,这是生物改良盐碱地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通过近几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及西部治碱工程的开展,我们对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认识。
  
  一、盐碱地资源论,即盐碱地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143.157亿亩,其中我国为148695万亩。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
  以往不少人认为,盐碱地寸草不生,种什么也不长,是不可利用的土地,甚至是废弃的土地。治理盐碱地也只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只看到盐碱地不利的一面,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很珍贵的土地资源,因为有许多生物包括植物、微生物,都可以适应这一环境。
  1、盐碱地是珍贵的后备土地资源。根据1996年吉林省遥感数据资料显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万公顷,其中轻度盐碱地6.1万公顷,中度盐碱地46.41万公顷,重度盐碱地面积44.4万公顷。如果这些盐碱地都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就可扩大人均西部面积1886.7平方米,扩大人均全省面积353.3平方米,扩大人均全国面积6.7平方米。除此之外,盐碱地还是发展草业经济,扩大建设用地的重要资源。安排建设用地,增加对盐碱地的覆盖面积,可以防止土壤风蚀和沙化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盐碱地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和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第一,可以利用盐碱地发展生态经济,变废为宝,使“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第二,可以利用碱地生物资源,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包括天然碱性大米,天然碱性蔬菜,碱性畜产品(肉,蛋,奶),碱性饮料以及其他保健食品;第三,可以综合利用盐碱地,延长产业链。利用盐碱地植物和植物副产物,生产保健用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各种药物,构建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化。
  3、盐碱地资源有多种利用途径。吉林省盐碱地区域,干旱风大,气温昼夜温差大,天气炎热,光照时间长,有利于蛋白质和糖分的积累。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利用,多样性动植物保育等。
  4、盐碱地改良后可循环利用。通过生物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创新,依靠技术扶持、产业拉动,不断开发适合盐碱地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如:草牧经济链、新能源产业链、功能产品产业链、土地
  轮耕休闲产业链等等。
  
  二、盐碱地“双健康”理论是开发利用盐碱地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的膳食结构以酸性食物为主,酸性比例远远大于碱性比例,这对人的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提高碱性食品比例,利用盐碱地资源生产碱性功能食品来改善食品结构,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可谓一举两得。这就是“双健康”理论。
  所谓的“双健康”就是通过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使盐碱地植被恢复,实现土地资源健康;通过对盐碱草地、盐碱耕地和盐碱泡沼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盐碱地农牧业,进行深加工,开发碱性动、植物食品,改变人们的酸性食品结构,增加碱性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
  “双健康”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和其他措施,恢复盐碱地植被,实现土地资源健康。目前,吉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工程、生物、化学和管理措施。
  工程措施就是建设工程围栏、浅翻、深松和挖沟。对水资源较好的地方,采取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的办法。
  生物措施则是根据盐碱地的类型,采取对轻、中度退化的盐碱地建设围栏和适当补播耐盐碱的各种草种,对重度退化的盐碱地则采取人工种植耐盐碱植被等办法。
  化学措施就是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退化程度,采用石膏、石灰石,工业废弃的酸渣、酸液及生化制剂等,进行少量探索式的试验治理。
  管理措施是采取 “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权属不变,群众受益”的原则,公司化、集约化强化管理,采取围栏、禁牧等措施。
  第二,通过发展碱地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碱性食物就是含有钙、钠、钾、镁等碱性元素的总量较高、在体内氧化后的最终产物呈碱性的食物。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但这部分碱性体质者只占少数,大多数人为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英国一位病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指出:只有“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碱性食品对于提高智力,缓解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很好的功效。由于人体血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因而科学家建议改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品。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碱化土壤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特征,可以挖掘碱地环境生长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利用盐碱地生物资源,开发具有保健、药用、日用化妆、美容、环境美化等功能的天然绿色植物产品;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包括天然碱性大米,天然碱性蔬菜,碱性畜产品(肉,蛋,奶),碱性饮料以及其他保健食品,构建产业链。
  进行盐碱地的开发与整治说到底就是要达到土地资源健康和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盐碱地的治理就要以“双健康 ”理论为基础,围绕“双健康”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开展重大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研发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和碱地生物资源与机能高效利用途径,推进碱地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化,探索碱地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碱地生态经济,充分发挥碱地生态经济产业的引领和拉动作用,紧紧依靠碱地生态科技进步,培育碱地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促进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特色碱地生态经济发展。

  
  三、盐碱地生态经济论,是盐碱地发展生态经济“双健康”理论的实践活动
  
  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简单的说就是要把盐碱地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在治理的同时加以利用。这正符合“双健康”理论中“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的两层含义,是对“双健康”理论的具体实践。
  土地盐碱化是吉林省西部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部现有草地面积133.3万公顷,50%以上的草地盐碱化问题相当严重,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甚至林地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盐碱化问题,并有发展扩大的趋势。土地盐碱化给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土地盐碱化加剧了贫困程度。西部是吉林省贫困面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全省10个贫困县有5个在西部。由于盐碱化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每年都有一部分人口重新返贫;第二,土地盐碱化加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土地盐碱化的加剧,使草地资源锐减,生产能力不足,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土壤中水的涵蓄量减少;第三,土地盐碱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西部盐碱地面积加大,程度加重,土壤内生物菌群减少,土壤团粒被破坏,毛细现象增强,水分大量散失,土地板结,植被不能正常生长,导致风沙四起,干旱频繁,洪涝灾害也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压力,长此下去,对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综合治理西部盐碱地,恢复其生态环境已成为吉林省实施生态省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通过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开发适合盐碱地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对碱地各种饲料植物、功能植物进行加工、利用,重点发展草业和草地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和碱水养殖业,以及生态产品加工,构建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链,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推行“政府引导+科研单位+企业”模式,依靠政府扶持、技术创新、产业拉动,使不毛的盐碱荒地变废为宝,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改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促进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以上3个理论观点不是孤立的,是辩证统一的。盐碱地资源论是盐碱地“双健康”论和盐碱地生态经济论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导向;盐碱地“双健康”论是盐碱地资源论和盐碱地生态经济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盐碱地生态经济论是盐碱地资源论和盐碱地“双健康”论的工作方法和实践手段。
  
  (作者单位:吉林省国土规划研究室)
  (责任编辑:云 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5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