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教材里汇聚着编者的心血,藏有“大”乾坤。文章选取如何通过自编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选题,旨在依托于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究如何通过自编教材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挖掘课程对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自编教材
作者简介:唐明道,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太平教育指导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8年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科研小课题“基于新《纲要》的小学低年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GDXKT186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046-0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因此,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开发及自编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自编教材要遵循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有梯度地进行设计开发,避免模块化、形式化。本文从基于生活经验、依托教育基地、结合周边的人文环境、融合学校特色、整合学科课程资源等五个方面着手探究自编教材的编写策略,通过充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小学生的心智、潜能以及创造力,全面推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成新《纲要》的所设目标。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自编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贴合小学生的生活,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调查发现,小学生的知识基础都较为薄弱,但在课程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知识,包括地理、历史、生物、科学、工程类知识,其知识的学习也较为抽象,不容易被直接感知。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注重调动小学生的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内容。比如,自编《我家的交通工具》,就可以通过展示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小客车照片等插图,以还原生活场景、反映真实生活。文本和插图之间、各个不同种类的插图之间要依托于生活,并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如果编者巧用具有生活气息的插图,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的引入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小学生观察时往往缺乏顺序,而插图色彩鲜艳、占比面积大且特征更加明显,学生在阅读自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首先会被插图吸引,因此,巧用插图提高阅读的吸引力,可以使教材的阅读效率由浅入深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在基于生活经验编写教材时,不但要使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活动性、互动性、易操性以及延展性、生成性,使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贯穿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之中,呈现出层次性与递进性,还要注意分析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个人兴趣、价值观、注意力等方面的特征。在自编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编写时还可以组建“学生编写组”,以为学生提供选择活动主题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构思选题,将一部分自编教材的特权转让给小学生,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其主体意识,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化被动为主动。
二、依托教育基地自编
教育基地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广州市从化区有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果教师能依托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效开展综合实践类课程,就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所承受的殷切期待。
从化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坐落在太平镇钱岗村的广裕祠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是考据北民南迁历史以及南北建筑风格互相借鉴发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筑文物。此外,坐落于太平镇的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塔顶有一钢球,其圆孔的垂线与塔底正中的经纬线交点相互垂直,北回归线正从这个圆孔经过。每年夏至中午12时26分,太阳直射光线经过这个圆孔,人站在这里,会有“立竿不见影”的奇观。我们把这些资源写进教材《我们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让学生了解其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了爱国主义思想。
三、结合周边人文环境自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地方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自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还要充分考虑周边的人文环境。比如,有的小学地处古镇聚集区,民间美术的元素反映在当地的风俗器物中,包括建筑、农具、服饰、装饰品等等。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就可开展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折、剪、刻、抠、粘、画等多种技法,创造出造型多变、形式多样、颜色多彩、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实践证明,自编以剪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可以同时传播当地剪纸艺术中蕴含的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比如,通过自编教材让小学生了解窗花、春联等生活中常见的剪纸元素,同时,在教材中讲解剪纸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有趣的小故事,如十二生肖的历史典故、农夫与蛇的民间传说、老鼠娶亲的童话故事等。由此,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最终达成创意物化的目标。
太平镇是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也是荔枝种植基地,钱岗糯米糍、井岗红等荔枝品種闻名遐迩。为此,我们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制订计划、活动探究、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北回归线上的荔枝》的编写。比如,发现问题部分:从化哪些地方出产荔枝?距离太平镇约80千米的吕田镇出产荔枝吗,为什么?由此,引导小学生从荔枝的种植入手,探索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最后,学生通过调研、研学、探究及查阅科普知识了解到吕田镇的冬天通常有霜冻,会直接把荔枝树给冻枯,得出荔枝树的种植地一般不低于零摄氏度。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北回归线附近是最适宜荔枝种植的地方,也增强了小学生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哪些地方出产荔枝,世界上哪些地方出产荔枝,南回归线附近出产荔枝吗……通过此主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笔者认为,在自编教材时,教师还要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设计以“体验农耕文化、深入农业文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自编教材加强学生对土地、农具、农业产品等的横向认识,并促使他们以纵向维度,从时间轴上了解农业发展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对农村的情感链接较为淡漠,虽然随处可见山林、河流、田地这些景物,但却缺少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有关环境探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小学生了解农田的土壤情况,山林的变化以及农业用地的保护与改良方法,增强其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四、融合学校特色自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依托学校,在自编教材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校本身的特色,注意吸收和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既包括学校的物质资源,又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资源,使学生了解到校园文化之美,从而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比如,钱岗八一小学是一所具有十多年军校共建历史的学校,部队为该校建有军事训练场地,并定时前来训练学生的队形队列、开展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师生参观军营等,通过多年的共建,学校形成了传承广裕文化、彰显八一风范的办学特色。在此背景下,我们自编了《军校共建》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部队建制命名各班级,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听唱国歌,并开展国防教育及军事知识讲坛,举行队形队列、军体拳、野营拉练、防空演练、内务整理叠被子等实践活动,参与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为民服务活动。通过让学生亲历部队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并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形成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也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具备自理能力,达成价值体认及责任担当的目标。
五、整合学科课程资源自编
当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性,自编综合实践课程教材还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生会学到木雕、剪纸、泥塑、稻草纺织等,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相对应地设计调查访问校园周边古镇的民间艺人、作坊、剧团等任务。又如,民间文学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充满趣味,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田间地头的民俗故事、阅读家乡的民间文学作品,加强对学生民间文学中所包含的社会生活情境的认识,促使其实现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在对民间文学进行创编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促进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
再如,为了留住学生对禾苗的记忆,我们自编了《稻草编织》这一教材,并开展了充分整合美术、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化地处城乡接合部,农田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这时候,我们美术科组将美术课搬到了田间地头,学校师生利用稻草共同编织创意作品,由此,不仅吸引了周边越来越多的观众,还引起了各级领导及新闻媒体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成就了现在童话世界般的“广州西塘稻草节”。有鉴于此,我们以稻草为载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培养现代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课程实施计划:一是认识水稻,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同时借助古诗《锄禾》及数学知识模拟计算粮食浪费的严重性,使学生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二是理解稻草的编织,包括设计、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实践操作,晒作品。实践证明,此课程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最终达成创意物化的目标。
总之,巧用自编教材,能让学生乐在其中,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走出家门、走进学校、参与社区、了解国家、放眼世界,最终有效形成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 吴亚南.《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实践[J].中国标准导报,2012,(7):36-37.
[2] 陈艳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
[3] 邹红.走向世界的第一站——玉带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探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朱泽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