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教材是国家教材的重要补充。本文以东莞市英语乡土教材Travelling through Dongguan 为例,从分析情境、研制目标、编制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与重建五个主要环节探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乡土教材,并总结在探索实践中的收获。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英语乡土教材;乡土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10-0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17)这意味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和比较文化异同的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受国家统一考试和地域差异的局限,不能在国家课程有所涉及,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用英语有效传播乡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乡土教材,是国家教材的重要补充。乡土教材是指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它不但能服务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介绍、宣传和推广作用,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认识和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的机会,培养乡土意识,提升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本文以东莞市英语乡土教材Travelling through Dongguan 的开发实践为例,分析和研究其开发教材的具体过程,探讨对开发英语乡土教材的认识。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
迄今为止,课程开发的常见模式有三种: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情境模式被视为是一种灵活、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可以包含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英国Denis Lawton提出的“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sis)”理论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Skilbek则明确划分该模式下课程开发的五个程序:分析情境→制定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追踪与重建。
这五个程序循环往复,始于情境分析,终于追踪与重建,但终点又是新的起点,有利于课程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教材是课程的物化构成部分,是联系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开发英语乡土教材借鉴了这种模式,制定了“分析情境→研制目标→编制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与重建”的流程。
1.分析情境。
(1)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分析。
《课标》在文化意识的三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释中外文化现象”(教育部,2017)。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要注重外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求学生能用外语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2)对地方需求的分析。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光旅游、居家创业。“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东莞前拥深圳香港,背靠广州,是大湾区新的经济主力城市。如此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正在对话世界,需要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需要与其它国家交流来往。学生也希望掌握本国文化和乡土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因此,结合本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Travelling through Dongguan 乡土教材的开发应运而生。
(3)对开发教材的教师资源的分析。
开发英语乡土教材的教师队伍有18人,其中包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英语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一线优秀教师,大多数都喜欢在教学之余专注教育科研。为了增强理论水平和提高科研能力,工作室邀请了大学教授开理论提升讲座、课件制作专家教微课制作和深谙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师做文化咨询。
2.研制目标。
教材目标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灵魂和指南,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城市文化情怀作为教材总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学习活动掌握语言能力,通过富含本土文化的语篇材料渗透本土文化意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3.编制方案。
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先后参阅了广州乡土教材《羊城揽胜》、《新概念英语》、英国优秀教材New Headway和English in Mind等,通过分析和比较,确立教材内容和编写风格。教材主要人物为东莞学生Li Jiaqi和外国友人Mr. James;语篇材料从16个话题反映莞邑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本土特色;版块设计分为Warming up,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和Words Bank6个部分。整个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适时复现,螺旋上升。
4.组织实施。
(1)编写示范。
在确定了课程目标、教材框架、版块设计后,进入了教材编写阶段。这是教材开发的关键部分,充分反映出编者的理论水平、素材积累和编写能力,所以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后,先展示示范教材的编写要领和细节,以便整个团队方向明确,操作规范。
(2)教师编写。
学习了编写示范后,编者们力争以主题为引领,从活动观出发,创设交际情境,依托多模态语篇,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和乡土文化,发展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有问题及时询问专家或互相请教,多次修改稿件。教师完成任务后上交,先互相审稿,再由主编者审定编排,然后交给专家定稿。
5.反馈与重建。
教材成型后,设计师生评价标准,先小范围试点上课,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反思教材是否符合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是否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是否能提升学生乡土文化意识、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后再修改教材,力求教材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三、开发英语乡土教材的收获与感悟
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过程是一次教研过程,能将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的广阔空间。首先教师要提升理论水平,以《课标》为纲,博览群书,更新观念,加强教材开发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行动。其次教师要善于多渠道收集资料,严格分析、筛选和整合材料,增强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特色和创新是教材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乡土教材的内容不是简单地堆积信息,也不是高深如地方史志,不仅要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还要体现时代变化的趋势、英语学科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再次教师在开发教材时要全面了解开发过程,横向、纵向把握教材的趣味性、实用性。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开阔学生视野。活动设计真正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学生在鲜活的生活实际中找寻课程的本义,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后教师要同心协力,互相交流和学习,才能保证教材开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EB/OL].https://baike.so.com/doc/24654045-25544986.html,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7-336).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9).
[5]彭素飛.高校技术指导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6):28-31.
[6]彭莉.依托乡土文化资源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0):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