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环保产业发展之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回 颖
环保产业是近来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不仅对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当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和谐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吉林省环保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包括环境设备生产、环境技术服务、环保工程建设等综合型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吉林省环保产业现状
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十五”计划期间,吉林省环保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1998年,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有330家,从业人员有3万人,固定资产近18亿元,年产值15.1亿元,年利税3.2亿元。到2004年,环保企业已达5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固定资产156.8亿元,产值36.5元。用于环保产业和污染防治资金约占GDP的1%,环保产业的产值为GDP的1.5%。
环保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体现在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技术服务等方面。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环保产业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全省采用国家级、省级环保重点实用技术46项,特别是在水污染的防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锅炉除硫除尘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工业废渣特别是粉煤灰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保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全社会人才、技术、资本投入的市场氛围。环保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骨干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户,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户,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企业,形不成集约化优势。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配套性差、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环保产品的规模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施工、运营维护等分别由不同单位进行。由于没有整体性考虑,造成设施的不配套,质量低下。环保产业领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市场信息传递交流渠道不畅,缺乏多功能、全方位的市场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松散,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产品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十五”计划期间吉林省对环保产业直接投资只占GDP的0.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环保产业的几点建议
环保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当前要抓住建设生态省的有利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环保产业有序发展。在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通知》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吉林省环境保护产业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环保产品认定、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招投标、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等制度,加强环保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无证、伪劣、淘汰的环保产品进入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要给环保企业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2.依靠技术优势,大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环保产品。环保企业是以先进的环境科技为支撑,优先发展环境科技,是环保企业发展的基础。环境科技创新可以增强环保供给的替代效应,使供应的效率提高。吉林省科研院所较多,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先进省和国外的一些前沿技术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和整体水平方面。如环境质量动态监测、高性能防治污染技术、混合与复合状态的毒理作用等领域需要大力加强科研。尤其在环保设备的成套化、标准化、自动化及电子化,一些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等环保技术整体水平方面,要借助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环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在秸杆综合利用方面,研制具有消除污染综合利用的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占领广阔的农村市场。
3.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重点企业。吉林省已经把环保产业列入生态省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应加大环保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在所得税减免、技改贴息、资产重组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上市,发行环保股票和环保债券,疏通社会融资渠道,增加环保投入,提高资金投入效率。
4.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吉林省环保产业特点是小而散,技术水平低。要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尽快规模化、集团化。吉林省在脱硫除尘、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要加大支持力度,创出环保名牌产品,组建龙头企业集团,逐步实现环保产业化。
5.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综合利用技术。结合吉林省实际积极采用预防污染的方法,推广能源、清洁设备和工艺,把污染控制在生产源头,从全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在全省环保产业中占比较大的比重,我们应把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技术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循环回用技术”、“冶金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玉米酒精废水液制饲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环境,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6.搞好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大环境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引导“绿色消费”,逐步变单纯的政策要求为人们自觉的绿色行动,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