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羊志勇
【摘要】 我市高校体育工作正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高校足球课余训练、比赛与体育教学相差甚远,由于我市高校足球课余训练开展的不够理想,师资状况、经费投入、竞赛制度还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足球课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及发展方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今后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的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 足球 课余训练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工作正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足球课余训练与竞赛与体育教学相差甚远,足球训练与竞赛的发展已远远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需要。竞赛与教学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市大学体育足球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本文在对绵阳市7所高校足球课余训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改革的对策与今后发展方向,以达到提高我市大学足球课余训练与质量之目的。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绵阳市7所高等院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有关课余训练的资料和文献。
2.2.2问卷调查法:对绵阳市7所高校发放调查表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00%,填表者为各高校的足球教练员或主任。
2.2.3访谈法:对绵阳市部分高校教练员及专家进行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1课余训练组织领导:我市各大学课余训练的组织领导基本相同,均为学校领导分管,由体育部(或基础部)主管,再由教研室负责具体训练工作及完成好各项比赛任务。即由学校各级行政组织进行管理工作。
3.1.2运动队的组成:我市高校足球队有业余的,也有高水平的,生源比较广泛,其运动员主要通过:正常录取途径从中学、体校、运动队招生,由于各大学在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政策不同,在足球队组成方式也各不相同:1)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方式组成(体育专业学生);2)以降分和正常录取相结合方式组成;3)以正常录取方式组成。因此,我市各大学足球队的水平也各不相同。
3.1.3足球课余训练模式:由于我市各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改革和管理手段发展不平衡,体育经费有限,在课余训练管理、训练的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训练模式有以下三种:
1)长期训练与赛前集训相结合模式:此类训练模式,是把足球队的训练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每周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有固定的教师按教学过程对教练员进行考核,从而保证足球队的训练工作制度化,推动了校内足球运动的发展,根据比赛的时间,赛前增加训练课的次数,以保证比赛的质量。
2)赛前训练模式:由于受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都是赛前临时组队,其训练时间大多在1个月1。由于赛前临时组队,训练的时间短,训练的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在身体上、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承受紧张、激烈对抗的足球赛。因此,比赛常常出现大起大落,受伤现象频频发生。由于是临时组队,也无法对教练员进行考核,往往比赛一结束,足球队立即解散。
3.1.4 教练员现状
3.1.4.1目前,担任我市各高校教练员共计12人,平均每所学校1.7人,不能满足一个足球队应具备2名以上教练员的要求。教练员平均年龄33岁,在年龄上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在学历上本科11人占92%,硕士1人,占8%。在职称上,副教授4人占33%,讲师7人占58%,助教1人占8%。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学历、业务素质上教练员还缺乏提高业务素质,更新知识观念的意识。
3.1.4.2教练员赛前周工作量及补贴:从教练员赛前工作量与补助费调查中可以看出,教练员每周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量平均13学时外,每周还要平均带队训练3.6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在100分。虽然赛前1个月教学、训练工作量很大,而他们在训练补贴上与教练员的付出存在着高校体育教师知识价值贬低现象。每次训练无补助2所,每次训练补助8元有2所,每次训练补助10元有2所,每次训练补助20元有1所,造成上述主要原因:①政策滞后于当今经济的发展;②运动训练在学校体育中重视程度不够。
3.1.4.3教练员业务水平及比赛成绩与职称评定的关系
在所调查12位教练员中,参加过中国足协教练员培训有2人,获得中国足协,教练员等级证的有1人。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的教练员在更新知识与观念,提高理论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知识老化,吃老本的现象。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足球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及比赛成绩与职称评定、晋级、评优无关。因此,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带队训练工作的积极性,以2009年绵阳市高校足球赛为例,只有2所高校报名参赛,另有10所没有参加比赛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1.5足球训练的经费、场地、器材与设施
从调查数据上看7所高校平均教学经费20万/年,足球训练比赛经费占平均教学经费的5%,显然足球训练比赛经费远远不够,再加上足球本身自我造血,商业运作的能力有限,每年绵阳市只有1所高校得到不固定的有限赞助,其它各高校足球均无赞助,使原本训练与比赛的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从场地训练器材设施上来看,由于人为和历史的原因仍有4所大学无标准足球场地,在经费使上只能满足队员对球的需求。
4.高校足球发展方向与对策
4.1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改变大学体育重视教学轻视竞技训练的观念,使大学体育在教学与训练上同步发展。
4.2 成立相应运动竞赛联合会,对大学足球竞技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4.3 改变大学现有软硬仆体育设施,提高教练员业务、实践能力及声望。设置大学体育奖学金,使更多有足球天赋的学生报考。
4.4运用政策和法规吸引优秀教练员担任足球训练工作,同时运用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鼓励教练员通过学习深造,提高学位和学术水平。改变现有足球赛制,通过主客场赛制,使足球比赛在全年赛季中确保比赛场次。(下转第48页)
(上接第143页)4.5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高校足球,从而增加经费来源,扩大大学生足球赛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伍炜.四川省足球传统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 2008
[2] 陈小娅,任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扎实推动全国青少年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07) .
[3] 徐宏顺.学校足球活动中典型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学校 体育, 2008,(11) .
[4] 冯强.浅谈学校足球和足球运动普及[J]. 荆州师范学院学 报, 2002,(05) .
[5] 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J]. 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 2001,(02) .
作者简介:
羊志勇(1976年6月出生)男,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