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读”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宝
[关键词]语文 导读法 激励
一、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学习在于积累,语文的学习更是这样。为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新学期伊始,我便要求学生准备三个笔记本:课堂笔记本、摘抄笔记本、日记本。课堂笔记本要求学生记录每课的重点字、词、句以及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学生在日后的复习中便可高效地把握课本的知识要点。作摘抄笔记和记日记隔天进行,即每周一、三、五写日记,二、四、六作摘抄笔记。这两个笔记本每周要批改一次。另外,每天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轮流抄一个小知识在黑板的一角,可以是格言、名言、成语、诗、词、优美词句等等。也都要收集到摘抄本里。为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我觉得先应由老师确定题目,尽量使每位同学都能下得了手。
二、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导读”法宗旨就在于通过激发兴趣从而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感觉,“激励”是最好的途径。我总是不放弃任何激励学生的机会:课上我主要用情感激励。另外还有评语激励,在学生的日记本、作文本、作业本上,我常常用语言激励他们。还有就是用分数激励,给学生尽可能打一个令他满意或惊喜的分数,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三、课上认真按“导读”法上课或教学
钱梦龙老师提出的四种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即:自读式、讲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我认为应根据课文的不同侧面灵活使用,绝不能孤立运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在第一课时,我主要活用“自读式”教学让学生从“辨体析题”“感知全文”,“组合自然段”,“揭示主题”四步研读课文。经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这篇说明文的总分结构和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说明特点就比较明确了。这样便达到了初步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的教学目的。第二课时,主要运用“讲读式”和“练习式”教法。学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在深入学习的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说明特点会提出不少疑问,因此在第二课时,先运用讲读式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讲解,这样就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式”教法,即通过设计习题、练习掌握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从而达到当堂消化知识的目的,促进了知识的迁移。第三节课主要运用“复读式”教法,即通过“单篇复读”进行,引导学生回味咀嚼,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导读”法教学模式,贯穿了钱梦龙老师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做法,而代之以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合作伙伴。在这里,教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悟。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