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团调查简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君豪

   [摘 要]本文就金融危机下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情况作了统计和归纳,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认识和矛盾心态,为高校就业中心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就业
  
  调查团来自北京科技大学6大学院, 16人组成。目标高校选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1300名学生;收回1655份有效问卷。在企业选择方面我们也遵循了多样化的原则,并采访了中国铝业(国企),甲骨文(外企),亿发万佳(私企),宇信易诚(科技公司)等公司,录制了193分钟的访谈。
  本文就金融危机下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情况作了统计和归纳,真实的掌握了当前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认识和矛盾心态,从大一开始树立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起跑线上做好职业规划,提早做好就业准备。同时反映了毕业生的心理困扰问题,为高校就业中心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为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调查摘要与结论。
  1.大学生关注就业的时间
  14.6%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可见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大学生的就业忧患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大一对专业的认识还很浅薄,对社会也没有很多的接触机会,一般大三开始考虑就业或深造的比例最高,占36.5%。
  2.金融危机下就业难,高校生的选择
  66.2%的学生选择考研或读博继续深造,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与学生对本身的职业规划有关,高校大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好,学校资源丰富,进一步深造,追求高精尖,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3.对创业的态度
  近一半人对与创业还是处于保守态度,还有近1/4的人认为创业困难重重,不会考虑。可见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有待提高。这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期待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创业一开始往往要承受比一般就业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而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往往期望很高,身为名牌大学毕业生,总觉得出来工作应该就有相对优越的环境,这一种心态对于创业可谓是一大障碍,只有对创业有更多的认识,对自身的发展有更深远的规划,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国家,社会,学校也应该做更多的工作,鼓励创业。
  4.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的接受度
  45%的人会勉强接受,超过20%的人会根据情况而定。看来相对前几年,高校大学生对小城镇和乡镇单位的接受度有所改观,说明大学生能更理性地分析当前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进一步领悟个人价值的发展方式。但毕竟也有超过15%的人坚决不接受,这种歧视和选择还是一直存在的,虽然不要求每个人都对小城镇有比较客观理性的态度,但这方面工作还任重道远。
  5.对专业对口的态度
  超过一半的人对专业对口降低了要求,认为只要有关联即可。也有近1/4的人根据兴趣选择,淡化了专业意识。从另一方面可看出“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数毕业生首选“先就业再择业”,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6.对行业的选择
  从这里可看出,高校毕业生的行业选择往往考虑这几方面因素:前途和希望,收入,稳定性,专业对口,创业机会。对于前途和希望占最高的比例,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还是目光放得比较远的,同时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不高,择业更符合当前实际。
  7.如何选择公司
  个人发展空间占最高的比例,同时注意公司的发展前景,与选择行业时看重希望和前途不谋而同,而对与薪水高低并不再是首选,看来大学生的择业越来越理性和客观了。
  8.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的
  比例相对均衡,更有所求,这不仅是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也看出每个人的追求各异,与当今多层次培养人才,多维度全面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9.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
  不难看出,北京高校毕业生的月薪期望还是过于偏高,这在乐观的心态作用下,也反映了个人期望和现实的冲突,从而增加了就业困难,造成更多的落差感。高校大学生应该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从而更科学地定位。
  10.在校期间的就业准备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更多大学生提早地多方面地开始做就业准备。但在准备过程中也面临很多的困惑和阻碍。在这一方面,有必要加强学校就业部门和学生的良性沟通,从而提高就业率。
  11.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学生对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自我认识――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
  普遍存在的经验问题和沟通协调能力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劣势,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活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在各方面培养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颖. 浅谈高校毕业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J]. 辽宁教育研究, 2001,(08).
  [2]宋伟. 金融危机笼罩的“就业季”:路在何方[J]. 中国研究生, 2008,(10).
  [3]肖慧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0).
  作者简介:张君豪,北京科技大学2008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团”团长。籍贯:浙江丽水,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
  
  调查团指导老师:北京科技大学组织部孙景宏部长
  成员:荣毅 章淑玲 张文辉 李幼琼 李苗 周雪庭 何聪姣 相叶 刘正 陈曦 袁娜 高帅 温馨 任潮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5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