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在版编目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海平
【摘要】在版编目减少了图书分编工作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图书分编的工作质量和速度,促进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我国实施在版编目时间不长,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本文就CIP数据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文图书 在版编目 存在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简称CIP)是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分类、《文献主题标引规则》进行主题标引,然后将基本款目(目录卡片样例)印在即将出版的图书的特定的位置(书名页、版权页),使图书本身以及书目资料能够同时为出版社、图书馆和读者所利用。在版编目的实施不仅减少图书馆图书分编工作的重复劳动,而且提高了图书分编的工作质量和速度,促进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文献资料的网络化管理和书目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我国实施在版编目时间不长,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为此,CIP数据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分析如下,有不妥之处,请同仁们不吝赐教。
一、常见CIP数据的错漏
1.著录数据方面的错误
(1)题名与责任者项著录不准确
例: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陆莉娜主编的《协和博士论坛》,此书属系列图书,共分为:专家论当代、医家谈医道、名士话人生三个分册。其CIP数据分别为:“协和博士论坛/专家论当代/何祚庥等著”、“协和博士论坛/医家谈医道/秦伯益等著”、“协和博士论坛/名士话人生/秦伯益等著”,这三种书的书名与责任者项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因为这三种书并不属无总书名的多题名图书,也不属多责任者无总题名的图书,所以,“专家论当代”、“医家谈医道”、“名士话人生”应作为副书名著录;又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书名与责任者项的信息源应取自书名页或版权页、封面,但这三种书CIP数据的责任者均不出自规定的信息源中,而是从目录中析出的,这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三种书的正确著录应为:“协和博士论坛:专家论当代/陆莉娜主编”、“协和博士论坛:医家谈医道/陆莉娜主编”、“协和博士论坛:名士话人生/陆莉娜主编”。
(2)版本项著录错误
例1: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的《牛津初级英汉双解词典》(第二版),其CIP数据为“牛津初级英汉双解词典:第二版/(英)克劳利(A.Grawley);李北达编译”,将“第二版”作为副书名处理了,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著录应为“牛津初级英汉双解词典/(英)克劳利(A.Grawley);李北达编译.-2版”。 版本项对于读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版本,就意味着图书的内容有所不同,或增加或删减了部分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版本。
(3)出版、发行项著录错误
例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论述导读》第二版的出版时间为“1999年8月”,其CIP数据为“1997.5”,但此出版时间在版权页或书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均找不到,而且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出版时间的著录只需著录到年,所以此书出版时间的正确著录为“1999”。
2.主题词标引方面的错误
例: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范英,刘小敏主编的《以德治国纵横谈》一书,其CIP数据中的主题标引词为“资本主义-发展史-通俗读物”,分类号为“D091.5-49”。该书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内外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如何以德治国的典型事例和经验等,其主题标引词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俗读物”。
3.分类标引方面的错误
(1)分类错误
例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生500问》,其CIP数据的分类号为“R85-44”,而“R85”在《中图法》中是“航空航天医学”,与此书的内容相距甚远,若按多主题图书分类的标引规则归类,笔者认为,此书应归入“耳鼻咽喉科学”,所以正确的分类号应为“R76-44”。例2: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神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其CIP数据的分类号为“R792”,而“R79”代表的是“外国民族医学”,“2”是依世界民族表复分所得的号,但这一分类号与书的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其正确的分类号应为“R741”。
(2)专类复分不统一
例: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妇产科急症学》,其CIP数据的分类号为“R710.597”,其“0.597”为临床医学专类复分表“急症、急救处理”的复分号,而1995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其CIP数据的分类号为“R71”,显然没有进行专类复分,为了使图书分类祥略统一,应加上专类复分表的复分号“04诊断学”,故此书的正确分类号应为“R710.4”。
4.其它方面的问题
(1)排检项不规范或遗漏
①主题词标引符号不统一。例: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出版,段如麟,陈解民主编的《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其CIP数据的排检项中文献主题词的标引为“Ⅲ.妇产科病-诊断学”,而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周宏灏主编的《遗传药理学》,其CIP数据的排检项中的文献主题标引为“Ⅲ.遗传学:药理学”,两书主题词中的词与词之间的标识符号不统一。但根据多年的分编实际工作及图书的在版编目中经常见到的,笔者认为应以“-”为标识。②遗漏分类号。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黎军著的《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其CIP数据的排检项漏掉了分类号。
(2)分类号印刷错误
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牛津物理学词典》,其CIP数据中的分类号为“04-6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分配革命》,其CIP数据的分类号为“FO14.4”,显然这两种图书的分类号错误都是因印刷错误造成的,为此两种图书的正确分类号应分别为“O4-61”和“F014.4”。
(3)印刷位置不规范。目前大多数出版社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版编目,所以有的CIP数据印刷的位置也很不规范,有的印在书名页的背面,有的印在封底,有的印在版权页,但版权页印刷的位置也很不规范,有的在书名页的背面,有的在封底,有的在封三或封四,或在附图之后,或在附图之前,所以参照很不方便。笔者认为,CIP数据应统一印在版权页,且紧跟着书名页为佳。
(4)CIP数据的有无不统一。因为目前有许多出版社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版编目,所以有的出版社执行实施,有的出版社没有,即便是同一出版社在同一年出版的图书也是如此。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病理学技术》有CIP数据,而在同年出版的《妇产科手术学》则没有CIP数据。
二、讨论
1.CIP数据的特性
CIP数据应具有:①权威性,以推动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国家书目数据库,使我国的书目数据与国际水平靠拢,实现图书馆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及书目资源共享。②标准性和规范性,CIP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可信度,也影响CIP数据的实施和推广,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是CIP数据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也是实现书目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条件。③准确性,在版编目的图书全部依据《中图法》进行归类,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统一格式著录,按照《汉语主题词表》标引主题词,使其提供的数据尽可能地做到准确无误,这是确保CIP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④统一性,标准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统一,编目工作采用在版编目数据的过程也就是贯彻和执行统一标准的过程,对不符合国家标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数据应拒绝出版,使CIP数据规范出版社的在版编目工作,保证在版编目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⑤完整性,编制CIP数据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图书馆图书分编工作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CIP数据的完整程度如何,体现了CIP数据质量的高低。所以,CIP数据必须对书名、责任者、著作方式、版次及出版时间等的标识做到正确一致、完整,才能显示其优越性,只有做到覆盖面广、报导及时准确,才能加快推动书目资源现代化、网络化管理和资源共享的进程。
2.造成CIP数据错漏的原因
准确的CIP数据可给我们的编目工作带来启示和帮助,但错误的CIP数据往往会给我们的分编工作带来误导。通过对以上CIP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CIP数据错漏的主要原因有:①编目人员的素质与在版编目所要求的和应具备的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对图书的分类、编目规则不够熟悉或是责任心不够强,而没能对图书主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以致造成分类错误或标引不到位,例如有的图书归类错误或分类深度不够。《中图法》的分类深度一般控制在6级左右,虽然有些类目下不一定有文献保证,但大多些数图书是可以依据《中图法》类目穷尽归类的,也就是说能在下位类找到其确切类目的,就不应粗略地归入其上位类。然而,如果对分类规则不熟悉,就会造成分类数据上的错误。②对国标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执行力度不够。此标准已颁发了十多年,但目前有些出版社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进行在版编目,所以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CIP数据错漏问题。③出版部门对在版编目重视不够,表现在对付印前的清样校对不够认真、仔细,以致于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漏。 ④出版社与CIP数据中心的沟通不够。因为出版社只负责按照CIP数据工作单的项目填写有关数据,连同正书名页的清样复印寄给CIP数据中心,由CIP数据中心根据图书著录规则、《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对此进行审核、修改、加工成可排印的CIP数据格式,然后再寄回出版社排印。由于CIP数据中心只是依靠出版社所提供的工作单进行审核、整理、加工、编排,很难达到对图书进行准确、完整的著录要求。
3.办法和建议
(1)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CIP数据中心编目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在版编目人员能系统学习图书馆学相关的业务知识,随时掌握图书馆学发展的新动态,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分类法及主题词表的发展与变化,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编目标引,使CIP数据不断趋于完善。在版编目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编目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文献工作经验,还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建设,培养编目员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高素质的编目队伍。如各出版社应聘请专家开办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进修班,以提高编目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编目员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仅要能熟练掌握编目规则,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而且在工作中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2)健全审核机构,完善审核制度,提高审核力度
由于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中心不可能对每一种CIP都进行审核,因此,势必造成很大一部分CIP数据未经审核就进入社会;即使是经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中心审核过的数据,也会因其审核量大审核不严格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健全审核机构。比如可借鉴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的经验,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中心也可以以该中心为总的审核机构,再根据各省区的条件设立各省或区域性的分支机构,总部对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组织、规划、调控、监督、培训等工作。加强书目数据质量管理,提高审核力度。比如可制定行之有效的审核制度、差错率与奖惩制度等。CIP数据中心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权威的图书馆编目中心编制,以此来强化图书在版编目中心,负责图书在版编目的组织、协调、审核等工作,以提高在版编目准确性,减少失误。严格贯彻和执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在版编目数据工作准则,加强图书出版的管理,规范CIP数据工作,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实施工作进行质量审核校对,形成制度,并将这种制度作为出版权的获得方式,以维护国家标准数据的严肃性。以降低差错率,保证数据质量。
(3)加强在版编目中心、出版发行部门与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严格出书规范
虽然《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是针对图书馆编目员来制定的,但作为在版编目中心、出版部门仍应与图书馆加强沟通与联系。CIP数据应属图书馆编目的业务范畴,如出版人员不经过系统的图书馆业务学习,又没有一定的文献编目经验,存在的问题就很难杜绝。这就要求编目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12451―2001)及其引用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规定的内容,根据“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工作单填写说明”,正确地填写“工作单”,出版新书时应保证著录信息源的记录完整、准确。保证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共同促进我国在版编目的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图书的分类应力求详尽,主题标引力求深细。因为在《中图法》的分类规则中允许各图书馆在实际归类时定好各馆的使用本,依据各馆的实际情况确定类分的详略。而如果在版编目在分类时力求做到详尽准确,并做必要的附加分类,那么各馆在参照时只需根据本馆的使用本而决定取舍即可,这样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编目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丹,陈榕.中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范化探讨[J].图书馆工作,2005,(2):24.
[2]周德堂.浅谈在版编目[J].现代情报,2006,(4):71.
[3]张元芸.文献资源共享与CIP数据质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59-62.
[4]骆卫平.探析我国在版编目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25(3):167-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6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