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耕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守英 雷国平

  [摘 要]耕地集约化利用则是当前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和质量日益下降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本文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例,从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利用程度3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特征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上对2006年逊克县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逊克县在耕地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耕地非农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将会逐步流向非农产业,导致耕地利用效率降低,同时由于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耕地资源数量和产出水平有明显降低,总体上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逊克县耕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必须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构优化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逊克县
  
  Xunke County arable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study
  Tang Shou-ying LEI Guo-ping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 in China is much less people, and quality of arable land and declin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Xunke Coun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input intensity, the output effects of three aspects of the use of the extent of the county to build a feature of the arable land suitable for intensive us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space in 2006 on the township Xunke county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arable land intensive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Xunke County in the 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 has been some progress, but becaus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substantial growth area, highlighting the phenomenon of non-arable land, the gradual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will be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resulting in land use efficiency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soil erosion, agricultural restructuring and other reasons, the introduction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output, on the whole, 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 of the village and township level. To further enhance the Xunke county level 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spects.
  [Key words]ar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Xunke County
  
  当前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但土地资源的供给,尤其是耕地的供给却非常有限,再加上耕地利用过程中对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等现象,直接导致了耕地数量的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一现实情况下,挖掘现有耕地的利用潜力,对耕地实行集约利用,通过对耕地增加投入,使之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已成为缓解我国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
  逊克县隶属黑河市管辖,是全省36个商品粮大县之一,因此其耕地利用是否集约、粮食产量是否充足,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起到巨大影响。逊克县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土地利用率高达84%。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占的比重最大,反映山区县土地利用特点,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4%;耕地面积居第三位,截至2006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 702 747公顷,耕地面积109 803.23公顷(变更调查数据),仅占辖区内土地总面积的6.45% 。而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面积为40 681.87公顷,占耕地总量的37.05%。全县的后备耕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集中连片的可肯荒地较少,难于大面积开发利用[2][3]。
  当前逊克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突出的有: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空心村”多等现象,这种耕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当前人地矛盾愈发严重的现实情况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全省粮食生产保有量的切实需要。近几年来逊克县耕地的质量、面积和粮食生产水平持续下降,为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耕地集约利用工作,提出“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积极推进耕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土地政策,明确了耕地利用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耕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4]。
  一、研究对象及评价标准
  1.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研究时点的选取为2006年。空间范畴的研究包括逊克县2006年7乡2镇的集体耕地,不包含逊克农场和森工系统的耕地。

  2.评价标准的确定
  目前,对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还没有专门的评价标准,就本文而言,本文中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设定是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现代化10项标准,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1970年提出的按贫富区分的社会指标体系21项国际标准,以及其他专项国际标准,同时参阅了高德山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5],确定了逊克县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各类指标的标准目标值。并以其为参评标准,对逊克县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如:单位农村机械总动力为15kw/hm2、单位化肥投入量为200kg/hm2、地均产值为20 000元/hm2、粮食单产为7 500kg/hm2、劳均产值为24 780元、灌溉指数60%、人均耕地面积为0.053hm2等。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依照诸多学者的研究分级经验和常用做法,将逊克县9个乡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为4个级别(见表1所示)。
  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评价系统的构建原则,结合逊克县的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本文以耕地集约利用为总目标层(A),以土地投入强度(B1)、土地产出效果(B2)、土地利用程度(B3)三个准则层,各个层面又以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节约用地为重点来选取指标,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其中指标层包括单位劳动力投入、单位机械动力投入、单位化肥施用量、单位农用塑料薄膜投入、单位农药施用量、单位农用柴油使用量、单位农村用电量、粮食单产指数、劳均产值、地均产值、劳均产量、产投比指数、粮食安全系数、灌溉指数、机械化率、农民人均耕地指数、垦殖率共17个指标。
  三、耕地集约利用状态测算
  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综合评价过程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权重确定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人为地凭经验确定权重,如德尔菲法;客观赋权法则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按照某个计算准则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如“熵”值法;半主观半客观赋权法,在人为主观经验的判断基础上,结合客观的计算得出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由于主观因素较重,难免会造成一些误差和误判,而客观赋权法虽然可以减小主观因素影响,但是当前在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方面,现今仍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体系,而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选指标和指标的重要程度也就不可能相同,因此客观赋权法就反而会比较死板和不准确,难以体现不同地区耕地利用的不同特点。鉴于此本文选用半主观半客观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参评指标的权重。考虑到AHP法在求解高阶判断矩阵时计算复杂且容易出错,因此文中在AHP法的基础上参考重庆大学刘渝琳提出的确定权重的简化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6]。
  根据各层次单排序的数据进行层次总排序,最后得出因素权重值结果(见表2)。
  经一致性检验,各项的CI和CR均小于0.1,一致性较好,权重计算结果可以接受。
  2.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首先,根据对逊克县2006年统计年鉴和逊克县国土资源网数据资料的整理和计算,汇总出逊克县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评级指标实际值。其次,对于准则层中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果、土地利用程度状况下的指标,为统计一个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之间的数量级差异,使各项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借鉴南京农业大学黄贤金提出的标准化方法[7],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计算,并表示在[0,1]区间内。本文采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X′ij为第i项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该指标的实际值,Xz为指标的标准目标值。当指标具有正效应时取①式,其值越大说明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越大,反之具有负效应的指标时,取②式,其值越大说明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越小,其数值大于和等于“1”的取“1”。
  3.逊克县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
  根据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原则、指标值标准化和权重的计算,利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逊克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公式如下:
  上式求出的参评对象单一综合指标即反应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高低,其值取值范围Yi∈[0,1],当Yi=0时,土地利用系统处于最不成熟的状态,即土地利用集约度最低,而当Yi=1时,土地利用系统达到理想的成熟状态,其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最高。
  本论文根据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把相应数据指数化,依据所确定的权重,利用公式(5),以逊克县所辖的9个乡镇(不含农场)为评价单元对全县耕地集约利用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并且对其组成部分的指数进行测算,得到相应的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四、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
  (一)综合评价
  从整体上看,逊克县当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全县没有Ⅳ级利用区分布,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集中在Ⅱ、Ⅲ级上,其耕地面积为52 925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6.6%。Ⅰ级区域耕地面积为26 600公顷,占全县的33.4%。近几年来,逊克县在耕地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也照2005年有了明显的缓解,人均耕地面积也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逊克县耕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给逊克县未来的发展,乃至全省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水平差异较大
  2006年逊克县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投入水平差异较大。从评价结果得分情况来看,逊河镇和宝山乡为全县投入水平最高地区,其分值为0.623和0.595,远高于投入水平最后两位的新鄂乡和克林乡的0.129分和0.114分。以化肥投入为例,2006年逊克县化肥总投入量(实物)与2005年相比有所提高,2006年全县化肥总施用量为17 427吨,比2005年16 433吨高出6.05%,但是2006年全县平均每公顷农作物播种用地化肥施用量243.86千克,低于2005年253.33千克,更是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7千克。从各地区来看,2006年逊河镇、车陆乡施用量较高,分别达到每公顷386和306千克,远高于全县平均投入水平,化肥施用量最小的是松树沟乡,仅为171千克,两者相差近2.3倍。而施用量最大的是2005年的新兴乡,达到每公顷900千克强,是2006年投入量的3.69倍。
  2.产出水平较低
  逊克县部分乡镇2006年耕地利用投入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高,而产出效果却相对较低。其中以逊河镇和宝山乡最为明显。2006年逊河和宝山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县的23.85%,投入系数分别为0.786和0.746,是逊克县投入系数最高地区,其化肥、农药、劳动力以及用电量均处于高投入水平,而两个地区的产出系数却处于各乡镇中低水平,分别为0.375和0.233,2006年两地粮食总产仅为14 886吨和2 256吨,仅占全县总产的15.8%。其余各项产出指标也都较其他乡镇有明显差距。
  3.耕地总量不足
  逊克县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土地利用率达84%,其中林地占的比重最大,反应山区县土地利用特点,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4%,但是耕地总量相对较小,而且总体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面积40 681.87公顷,占耕地总量的62.3%。2006年逊克县耕地总量为79 525公顷,比2005年的73 297公顷增长了8.49%,比2004年的58 949公顷增长了34.9%。但是从总体上看,逊克县耕地总量仍然严重不足。2006年逊克县耕地总量仅占黑龙江省耕地总量的0.232%,占黑河市耕地总量的9.8%,与耕地总量最大的嫩江县相比,相差了31.18%。

  (二)逊克县耕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综合效益
  要充分利用科技进行中低产耕地的改造,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改水、改土和综合农艺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耕地质量、抗灾能力和集约利用水平。其主要的技术工作是:①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开沟(环田沟、田间暗沟、中心排水沟)排水,深沟抬田,水旱轮作。②适当加深耕作层,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要因地制宜,采用牛耕或机耕等手段,适当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环境。③调整肥料结构,提高利用效率。目前,逊克县在肥料施用上,存在着重无机化肥,轻有机肥和生物肥的问题,今后在化肥的利用上,要进一步通过狠抓绿肥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磷增氮、充分利用好猪牛粪肥和沼气等办法增施有机肥,提高耕地肥效。④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完善已损坏、老化的水利设施,兴建一批水利设施,提高有效灌溉能力和抗旱能力。
  2.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在逊克县耕地保护的过程中,既要保护耕地的数量总体不下降,更应确保耕地的质量不下滑和农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应加快制定耕地资源保护的管理体系,实现规划与管理、技术与制度并重,明确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重点保护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对建立健全Gis技术建立耕地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利用RS技术及时监测耕地的变化,利用GPS技术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开发区的定位,利用专家系统指导耕地管理,做到“地动人知”;还应加强政府的管制,以防止种种直接的利益驱动而诱使决策失误。同时按照《土地管理法》严格执行政策,并结合做好城镇基准地价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全方位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坚决制止非法买卖、越权审批等行为。
  3.加大耕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
  逊克县现有农田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空心村多,这种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是要通过合理规划,对中低产田的整理改造和零散耕地、小地块进行综合整理,整治道路与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二是要加强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和外部迁村并点整理力度,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三是要确保未利用地开发合理、有效,加强开发耕地的用途管制,大幅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4.提高投入水平
  要切实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的优势,按照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出适用、可行和有效的耕地集约利用投入标准体系;要完善有关制度,加强耕地投入立法。应依据《农业法》中关于农业投入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加快制定《耕地投资法》,以法律形式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类生产性投资比例固定下来。要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专项用于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并对资金的使用审批、监督检查、使用后的审计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专款专用,防止农业资金非农化。
  
  参考文献:
  [1]张国防. 济南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8:1-12.
  [2]逊克县统计局.逊克县统计年鉴[M]. 逊克县人民政府,2005-2006.
  [3]黑龙江省统计局. 黑龙江省统计年鉴[M].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06.
  [4]逊克县人民政府. 逊克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M].逊克县人民政府,2003.
  [5]高德山,刘利. 海城市农业现代化量化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7,(7).
  [6]刘渝琳. 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探索[J]. 生态经济,1999,(6):36.
  [7]陈志刚,黄贤金.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3):33-36.□
  (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