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梦想引领企业不断超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记者

  个人档案:李宁先生出生于广西。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中国国家体操队。在他整个运动员生涯中,总计获得106枚金牌,其中包括14个重大国际比赛冠军(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被誉为“体操王子”。李宁曾四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五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9年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25位20世纪世界最杰出运动员之一,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运动员。2000年被列入国际体操联合会设立的国际体操名人堂。
  1988年退役后的李宁怀着发展中国专业体育品牌的抱负,于1990年创办了李宁公司。自此,中国运动员结束了在国际体育赛场上身穿外国运动服领奖的尴尬。李宁公司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领先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先生先后获得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技术荣誉博士学位。李宁先生现任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
  访谈时间:2009年5月26日15:00
  访谈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父母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对与错、坚持与放弃;而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一种世俗而亲切的传统,让我学会厚道做人、真诚做事,真实地面对生活。
  近年来,“李宁”二字更多作为公司名称提及,而我们这次以“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访谈,则是主要探索企业家个人的心态、意识、观念等的形成背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您的家庭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李宁: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父母都是教师,我从他们那里受益很多。但这不是刻意学来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影响。首要的影响在性格方面,我的父亲性格开朗,对什么事情都能乐观的看待;我的母亲特别顾家,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她在张罗,而且总是很努力、认真的做事,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激情的人。
  第二个影响来自宗教。我们全家都信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地产生很多与宗教有关的认识。佛学教育更多强调一种包容。从小全家就常常相互交流,做出一些告诫和开导,小孩子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长大,知道哪些是不对的,哪些需要改进。所以有些别人很计较的事情,但我并不在意;而有些别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我却坚持一定要做。企业走到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个人的性格有关。
  第三个来自亲戚,我出生在一个小老百姓的家庭,父母对我最多的教育就是守家顾家。我们这一代兄妹之间,包括父母那一带的几个家庭之间都经常互相照应。我从小是被姑姑带大的,后来回到父母身边,他们一出差,我又会到舅舅家去住。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爷爷奶奶又在农村,只有舅舅是当兵的,手头比较宽裕,所以经常接济我们。现在我们的日子好一点了,反过来我母亲就会经常帮助他们。这种互相帮助是一种家族的传统,很世俗也很亲切。亲戚之间的融洽给我的教育就是厚道做人、真诚做事,真实地面对生活。
  除了家庭,还有哪些人对您影响较大?
  李宁:在父母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教练。一个是广西自治区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一个是国家体操队教练张健。我从八岁到队里参加集训,就开始过集体生活。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来自教练,他们不仅在体操基本功、技术动作方面教导我,也在如何认识世界、接触世界、建立目标、追寻目标、克服困难、增加信心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对您后来从事企业经营起到了怎样的帮助?
  李宁:不只对经营企业有帮助,对我做任何事情都有影响。人要有一份热心和激情,并在此驱使下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迈过去,但是在心里,要敢于做出面对失败的准备。
  我最擅长的就是做梦,体操作为个人项目,很多人会把梦想寄托在我身上,期待通过我的夺冠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崛起;而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当我把梦想与员工一道分享,个人的梦就成了组织的梦,我对梦想的坚持也更多是为了他们。
  企业从创办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您总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擅长的能力是什么?
  李宁:我最擅长的就是做梦,而且能够把“梦”与所有的员工一起分享,最后将一个人的梦变成了一个组织的梦。
  最开始的梦是什么?
  李宁:很简单,只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品牌。我做运动员的时候,一开始还穿过天津的“梅花”牌运动衣。后来随着我们参加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比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明显无法竞争过世界级的企业,于是我们的装备主要由“美津浓”、“阿迪”等国际品牌赞助,对于“梅花”这样的国产品牌自然没有机会再穿。到了做运动员的后期与队友们闲聊,大家都讲到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运动品牌。很多国外品牌要我们去拍广告,但我们更希望为国货做广告。后来回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经历,才会让我产生了做体育品牌的梦。
  这个梦做到今天,与当初的预想一致吗?
  李宁:比当初设想得要好。我是运动员出身,做的产品又跟体育相关,所以会有更多的灵感。但一开始只是粗略地想过有一个专门做体育用品的企业,而现在来看,包括设计、制造、销售、股东利益、员工利益等等相关的一系列东西,在梦里都不是我能简单想到的。只有在具体实现品牌梦想的时候,这些问题才会不时出现。这么多年来,在做梦的同时,还不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了整个组织的体系,从这一点来讲,我还是很满意的。
  体操以强调个人能力为主,而企业作为一个团队,强调的是领导和合作能力,如何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
  李宁:这其中有相同的地方。体操作为个人项目,很多人会把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期待我去实现夺冠的目标,而我的努力也就是为国争光、为父母争光、为祖宗争光。而企业虽然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但领导者同样要坚持一个梦想,更多时候是为了员工在努力。不同之处在于做企业要学会依靠组织的力量去实现这个梦想。
  要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必须依赖组织而非个人。企业是大家的事业,要从“家族式经营”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我始终坚信,只要企业体制是好的,优秀人才就愿意加入,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看得出您对组织非常重视,在企业中如何对它进行完善?
  李宁:这也是一边做一边认识的过程,期间遭遇过不少压力。一开始,公司的规模很小,结构也比较简单,很多决策都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制定,有些事情离开我还做不了。但是当企业慢慢达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做更大层面的工作,包括质量的提升、利润的寻求、受众的争取以及品牌的提升等等,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就不能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我一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做

到面面俱到。
  事实上,在一个组织中,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他单独决策,因为这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低效率。所以我们看重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组织能力。打个比方,中式菜肴的烹饪取决于厨师个人的水平,而美式快餐,比如麦当劳则是组织能力的体现。麦当劳可以不断的重复扩大规模,但是中国餐饮业要想扩大规模就难得多,你必须找到很多个具有同样水平、同样味觉、甚至同样性情的厨师,才能做出同样味道的菜式,这就是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之间的差别。
  所以要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就必须依赖组织的能力,而不是个人能力。因此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当然公司的性质、规模、所属行业不同,所追求的结构也应该是多样的,总结起来就是只要能够提高效率,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合理的。
  目前中国有些大型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停留在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是什么原因让您意识到组织力量的重要?
  李宁:假如你是为了梦想而努力,看到原来的有些做法是阻挡你实现梦想的,那就一定会有一种动力或压力,让你想把公司做得更好。简单的企业模式总要走到面临调整的一天,这时候要仔细想想,自己到底要依赖什么力量去实现目标?如果依赖个人力量,就只能维持原有的模式,甚至倒退;如果依赖组织的力量,则可以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当然是选择改变,从公司治理结构开始、从系统化开始、从流程管理开始、从人力资源管理开始,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同时也鼓励和培训员工,在企业上下形成有效的驱动力。
  您的企业最开始被有些人称为“家族式经营”,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李宁: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容易走进“家族式经营”的误区。比如我做老板,一开始当然喜欢任用自己最信任的人。其实把李宁说成“家族式经营”,并不是因为我的家人在里面,我的家人只有一、两个,而且都是处在不重要的位置上。说“家族式”主要是指“圈子文化”,我的助手是我的朋友,他的助手又是他的朋友,慢慢这就形成了一个“圈子”,可能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
  后来我看到了这一点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障碍,这种文化与我要做一个品牌公司的梦想是矛盾的。企业本来是大家的事业,我希望公司文化能更加开放、更有信任感。于是我们逐步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设计团队,建立起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品牌经营的主体公司,统一了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对业务优势、产业环境以及公司历史优势的分析,很快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愿景目标和专业化发展的战略道路;此外,我们还寻找了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更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回想这些过程就会知道,赚钱是很多企业的第一个目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大的力量,就必须做出治理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战略目标的部署、愿景和理念的挖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组织的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组织才能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应该在于团队的调整和人员的进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宁: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我始终相信,只要企业体制是好的,优秀的人就愿意加入,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有些人的需求超过了公司所能给予的范畴,而有时候公司的期待超乎个人的能力所及。
  反过来,个人对企业所在行业及外部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但组织是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这样来来去去的人就不会因为感觉停滞而担心自己的前途。组织和个人都在不断地前进,组织遇到的新困难需要新的人才、新的力量帮助解决,而个人产生的新需求也可以在组织中不断得到满足,所以组织的完善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的人才。
  当个人与组织出现矛盾的时候,要知道个人能力必须依靠组织才能得到超越性的发挥。在整个团队中,我们主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达成一种共识,即强化组织的力量,再将其落实到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之中。
  相对于组织的梦想,个人的某些欲望会受到约束,如何处理这种矛盾?
  李宁:当然不能按照个人的性格想怎样就怎样,而要依靠岗位之间形成的体系来发挥力量。岗位有高有低,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反过来一个强大的组织能力,又可以支撑每一个岗位作用的发挥。
  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固然有限,但有组织作后台,就能够做很多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反过来,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单独行动,付出100分的力气最多收到60、70的效果,因为他的能力要被迫消耗在很多本来不需要亲自去做的事情上。、比如我们让一个新员工去负责与国家羽毛球队的合作,他可能见了那些体育明星就打哆嗦,见了教练员、总局的领导更加胆怯。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你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组织,会有很多人在背后支持你,安排其他人与你的分工和协调等事宜,他就会放心大胆地去做。
  这就是调动整个组织的力量到一个人的身上,否则单纯依靠个人,肯定要找一个老道的、有关系的、有社会经验的人,全部都是个人基本素质的问题,不可复制也难以做大。这就是组织与个人的差异,当出现矛盾的时候要让大家知道,个人能力要依靠组织才会有超越性的发挥。
  文化、战略和组织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对组织的重视体现了对人的高度尊重。有些企业做到一定程度,领导者会产生“凌驾于人上”的感觉,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宁:与企业建立之初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无论哪一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始于个人奋斗,领导者身上一定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有一个特殊的、不可复制的环境资源优势。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不重视企业的组织。
  但是我们要看到麦当劳、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企业,虽然最初也有某个人的贡献、梦想和号召力在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因素,但发展到今天,那些最初的资源不再能够支撑这么大的规模,也做不到高效的运转。
  我对组织的认识是在学习企业管理以及对西方能动性的规模企业的认识和了解以后产生的,跟我在北大读EMBA也有很大关系。曾有一段时间我极力推崇组织的能力,并将它形成很多量化的标准,包括建立最基本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流程管理、目标管理、支持系统等等。
  这种理解如何取得整个团队的共识?
  李宁:在整个团队中,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达成共识。我们公司中有很多年轻好学的人,从公司治理到学习应用体系的构造,

就学习能力来讲,我们在整个行业、在中国企业里还是很超前的。大家的共识就是希望强化组织的力量,再落实到战略和文化之中。组织、文化、战略三者的关系是:组织必须有文化,文化必须与战略相匹配,而战略会影响组织的结构和文化的积累。它们形成了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合与团队的推动。这种推动既来自于领导层,也必须包括部门经理乃至一线员工。
  从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到最近刚刚结束的“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上,中国羽毛球队首次装备李宁品牌专业产品亮相国际顶级赛事,从对体育赛事的赞助中可以看到李宁企业的发展历程,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宁:赞助羽毛球赛是品牌的市场发展战略之一,未来我们还会把它作为一个专项的体育运动系列去做。在公众能看到的产品背后,还有相关的服务、对市场需求的考察、品牌推广活动等等,是一个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而我在其中,只是参与了董事会的讨论,不涉及业务具体,否则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型就会改变。
  做企业也好,做冠军也罢,都要学会放下,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个位置,一直很累地扛着,梦想也会变成一种痛苦。其实企业家精神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好斗,有人天生喜欢刺激,而我就是天生爱做梦,也愿意为梦想而执着。
  看来您很享受做企业的过程,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这种平和来自哪里?
  李宁:我虽然有梦,但都很小。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我的期望只有几十万,最多一百万的规模,因为我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怎样的工作。获得全国比赛第六名的时候,我很享受,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是先进分子,还有希望进入国家队。后来成为全国冠军,我的梦想是世界冠军,代表国家出去比赛。
  所以现在,如果我抛开体育用品,去做房地产、汽车、电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能否胜任。当然可以做一个投资者,但不会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就算失败了,我也会告诉自己,这些东西我其实是不会做的,还是专心做自己擅长的吧。
  总之做企业也好,做冠军也罢,梦想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一一知道自己能否胜任现在的位置。人要学会放下,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个位置,一直很累地扛着,好像负担一样,梦想也会变成一种痛苦。
  在具体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有些人会想是不是不要让自己那么累,甚至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我觉得你面对困难非常冷静,对精进和随缘的认识也很深刻,如何看待做企业的执着和放下?
  李宁: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问题,其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好斗,有人天生喜欢刺激,而我就是天生爱做梦,也愿意为梦想而执着。具体的手段可以学习,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天生的。
  我始终认为,做事情一定要有目标,有些人嘴上说不在乎结果,那么还要目标干什么呢?不过,要知道一个目标结束了,你是否应当及时树立新的目标?一个目标之后还有新的目标,一个追求结束还有新的追求,由此上一个目标和以往的成就变成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有些东西,一定要学会放下,保持平常心,而对于另一些东西则要勇敢地坚持,看你怎样取舍。
  能说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历的最低谷吗?心情和压力最大的时候是怎样度过的?
  李宁:天天都处在低谷。企业发展的最初有现金的困难、人才的困难、技术上的困难以及市场开发的困难。到今天,推出一个系列的产品以后,众口难调、褒贬不一,但还得继续做。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基本天天都是如此。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企业采取了什么对策?
  李宁: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奥运会之后我们应该会大举前进,但现在则是谨慎的寻求。整个市场都受危机的影响,消费需求不断下降,这对很多企业都有压力。所以现在,我们做任何计划都有两套方案,除了寻求发展,关键是从根本上保障生存。生存才是第一位,活下来就是胜利。
  当然,活下来还要保证健康第一,不能半死不活。所以在做战略和执行的时候,始终考察这个方面,强调未来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中国第一”,现在还没实现,不过已经接近Adidas了。具体这个目标什么时候实现,要看我们的努力和机会。机会是存在的,就看努力方向如何、战略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到位。
  这次危机给我最深的感觉是,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结合的。二、三十年以后,如果中国经济可以跟美国平起平坐,那时候只要我们是中国市场的第一名,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肯定会很靠前。
  什么时候您觉得最快乐?
  李宁:战胜这些困难的时候就很快乐。虽然事业和工作处在低谷,但生活的每一天都很快乐。和朋友喝酒、聊天,和孩子们亲热,这都是快乐的事情。
  您对企业家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如何看待?
  李宁:古代中国,大户人家往往会在发生灾害的时候施粥、赠衣,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有钱出钱”的概念,那时候公益事业以捐助为主,慢慢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和责任。到今天,很多人还认为捐助是企业家应该承担的义务。
  然而现代社会,公益事业不只是钱的问题,很多人需要帮助,但这种帮助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智慧。我觉得,未来应该动员群众的力量,鼓励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哪怕每人每年只花5-10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只是关注现金的多少。比如汶川,现在缺的不是钱,而是爱心、时间和技能。所以企业家可以去做这个事情,因为除了钱,他们还有一些特殊的优势,比如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强大的号召力,可以借此动员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从而提高效率、扩大影响。
  当然,做公益事业还是要应用组织概念,利用组织来更好地整合资源。比如这次北京奥运会,利用组织动员了很多志愿者,这些组织按照既定的行为去推广文化、确定目标,同时对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给予鼓励和提出要求,这样的公益事业更成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家精神意味着丰富的热情和想象力,保持对未来的好奇,以激发源源不绝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有强大的韧性,不因一朝失败而放弃,也不因一朝得意就自满。企业家要艰难地走路、有激情地生活。
  有人说跟企业家打交道分三个阶段:第一,重视你,因为你的事业做得不错;第二,走近你,因为你为人很好,懂得尊重;第三,愿意走近你,因为你让人放松,感觉真实。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些联系和不同?
  李宁: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不只在体育方面,还包括追求目标、面对困难等等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不只对做企业,对你做任何事情都有帮助。我一开始做企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好在坚持下来了,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是说到做人,还是要学会放松,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轻松,才能享受整个过程。但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否则刻意的放松会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很累。
  您怎么理解企业家精神?
  李宁:没有研究过,但我感觉,企业家首先要有极大的热情,否则他的创造性就会枯萎;其次,还要有一些独到的、不可复制的想象力,主要是对未来充满好奇;第三,要有很强的韧性,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不要一失败就想放弃,也不要一得意就自满。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艰难地走路,激情地生活。
  西方将企业家精神分为创新意识、冒险意识、挑战意识和机会敏锐性,而我们把这四个维度拿到中国,却发现并不尽然,中国企业家普遍认为还应当包括敬业、诚信、学习、反思等很多内容。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宁:其实诚信、敬业、责任这些内容,不只是企业家的专利,其他行业也很需要这种精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西方的社会环境更加适合企业家的生存,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也建立在制度比较规范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不是这样,我们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加上企业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崛起的阶层,各种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中国企业家在社会上所得到的待遇和鼓励不同于西方,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创业的梦想,您的成功之路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呢?
  李宁:创业很难复制,你怎么复制比尔・盖茨,怎么复制杨致远呢?所以我想对创业者说――想做就做,创业没有那么多的思考。
  
  责任编辑:刘明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