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补与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学敏

  内容提要:“环渤海”概念提出近20年,一直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经济体,原因在于存在一个“地理上的错觉”。为此,应该更多地关注京津冀与晋陕蒙的经济和生态联系,因为晋陕蒙是京津冀发展的经济腹地、能源保障和生态屏障,京津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刻也不能离开晋陕蒙。
  关键词:京津冀;晋陕蒙;经济腹地;能源保障;生态屏障
  中图分类号:F1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001―04
  
  引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加速“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以后又启动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规划中的“环渤海”包括京津冀辽鲁五省市,试图构建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体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更强调,要发挥“环渤海区域”等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至此,“环渤海”的概念变得耳熟能详。问题在于,果真存在“环渤海”这个经济发展区域吗?它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吗? 事实上,所谓“环渤海”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其各部分之间在经济上联系并不紧密,区域内的三个板块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它们是通过极不相同的路径获得发展的,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辽东半岛以广阔的东北地区为腹地,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其首要任务;山东省则试图推进“一体”(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两翼”(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通过合作、沟通、协调以推进一体化进程。正因为如此,“环渤海”概念和“环渤海经济圈”提出多年来,虽经过各方的多重努力,但仍然是联系松散、协作进展缓慢,且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把“环渤海”作为一个整体,把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硬要放置在一起,是一种地理上的错觉。
  反观京津冀和山西中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以下简称晋陕蒙)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 晋陕蒙是京津冀发展的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它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中心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经济腹地,也就无所谓经济中心。一个中心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不能离开广阔的腹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腹地因素对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不断增大的腹地发展规模、腹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持久性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面对独立后的弹丸之地新加坡如何发展殚精竭虑,曾哀叹新加坡“有心脏而无躯干”。在他看来,这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所幸,新加坡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也是夹缝中的求生之路。
  作为中心城市,或者,作为未来一体化的大都市群,北京和天津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广阔的经济腹地。固然,作为京津的周边区域,河北包围着京津,被认为是京津的天然腹地,京津的产业发展对河北有一定的辐射能力,河北也在事实上承接着京津的产业转移。然而,京津城市的扩展,以京津为核心的大都市绵延区,都会突破北京和天津的行政区域,把河北纳入京津发展区域,使河北成为京津发展的自然延伸,京津冀共同构成首都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域,本身就是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无所争议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个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区域也应该有一个支撑其发展的广阔腹地,这个腹地应该而且也只能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西省中北部以及陕西省的北部地区,即晋陕蒙地区。
  晋陕蒙作为京津冀发展的腹地,不是一种主观上的臆想,而是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考虑。
  在历史上,天津曾经是北方的工业、金融和商业贸易中心,对于内地具有比较强的辐射功能。但那时,各地受到天津经济中心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天津最重要的经济腹地是华北,其次是西北,而东北受天津的影响则比较小。可以看出,华北和西北就曾经是天津经济中心的广阔腹地。
  在现实中,京津冀和晋陕蒙已经初步形成了这种功能互补的经济关系。
  首先,京津冀作为北方的区域经济中心,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北京的经济实力与上海、广州相当,天津也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从发展潜力上看,京津冀拥有4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京津冀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区位条件优越,与韩日隔海相望,对外开放条件便利,且拥有一个以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沧州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它为区域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是,完备的港口设施并不是要带动天津、北京抑或是京津冀经济的自我循环,而是要形成一个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广阔的腹地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与其相联系。只要整个区域内产业繁荣,就有了广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港口输出才会有充足的货源,大量输入也才会有动力,这是因为强大的腹地需要源源不断地得到外来物资的补充,消费外来的产品。区域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京津冀经济中心与腹地产生经济联系的物质基础,利用这个基础条件,京津冀经济中心对腹地的辐射才能有效实现,而接受辐射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经济繁荣的地区。
  其次,晋陕蒙地区与京津冀在发展中也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上,除了内蒙古有些针对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外,上述晋陕蒙地区(陕北、山西中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都是通过京津冀的沿海港口,晋陕蒙的农牧业及其加工产品以京津为最主要的销售区域和市场,而京津地区则更多地承担区域金融、贸易以及生产性服务等多种功能,作为中国经济的控制和决策中心,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晋陕蒙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京津地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北京和天津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支撑力和影响力,在这里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或国家级经济与政治组织,是国家资本集散的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和影响国家或区域性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还因为,京津地区具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是国际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也是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的重要创新基地,通过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能够有效地优化资源与要素的空间配置,沟通与晋陕蒙的经济联系,从广度到深度上带动晋陕蒙的经济发展。
  从未来发展来考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合作和竞争不再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区域范围内,而是扩展到整个世界范围。在东北亚,中日韩之间的合作会加强,竞争也会加剧,合作和竞争同时存在。为了实现合作,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多收益,使经济竞争更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则会表现在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和国家的层面上。日本以东京都为中心的地区、韩

国以首尔为中心的地区和中国以京津为核心的地区将会构成一个“三角”区域,由此形成三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为此,京津地区必须要依托一个发达和繁荣的腹地,动态地看,河北将是京津的自然延伸,而其腹地就是晋陕蒙广阔区域。京津冀通过与晋陕蒙腹地经济的相互渗透,借以增强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能力。
  
  2 晋陕蒙是京津冀发展的能源保障
  
  京津冀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冀东油田、华北油田、渤海油田都分布在这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需要区外资源和能源的输入,晋陕蒙地区就是京津冀的能源保障和支撑,内蒙古的电力、山西的煤炭、陕北的石油和天然气持续地支持着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国能源自西向东输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区域。
  晋陕蒙能够作为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支撑和保障,是由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区位决定的。
  晋陕蒙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北部属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区域,亦即国家“八五”时期提出的“三西”能源基地,主要包括:山西省的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陕西省的延安市、榆林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等六个地级市,共65个县(市、区、旗),总土地面积约22万km2,总人口1417万人。由于所涉及的地市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晋陕蒙能源基地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单元主要包括榆林市北部六区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和定边县)、鄂尔多斯市八区旗(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山西的大同市和朔州市以及保德、河曲、偏关、宁武、兴县等县。
  晋陕蒙能源基地的陕蒙地区基本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也包括山西北部的部分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东西宽400kin,南北长600km,平面略呈矩形,包括黄河河套以南、渭河平原以北、吕梁山以西、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区域,总面积约40万km2。鄂尔多斯盆地属典型的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呈“几”字形从盆地的西、北、东三面环绕流过,南部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贯穿。总体为高原地貌,以中部白于山和长城一线为界,北部为波状剥蚀高原,大部分地区被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覆盖;南部多为黄土覆盖,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十分破碎,切割强烈。这里是世界罕见、名副其实的巨型“聚宝盆”,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素有“地下煤海”、“半盆油、满盆气”之称。
  就煤炭资源而言,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现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晋陕蒙宁地区占到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晋陕蒙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神府煤田、东胜煤田、宁东煤田以及陕甘交界的黄陇煤田等。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为了稳定煤炭产量,国家从2003年开始编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总体规划方案,2006年国家批准在全国规划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根据规划,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主要承担向华东、华北、东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煤炭基地承担向京津冀、中南、华东供给煤炭;蒙东(东北)煤炭基地承担向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供给煤炭;云贵基地负担向西南、中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华亭)、宁东基地承担向西北、华东、中南供给煤炭。
  就石油天然气资源而言,鄂尔多斯盆地自1970年以来,长庆石油勘探局先后找到油气田36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91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5万亿m3。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体上呈南油北气的分布特点,形成的油气田主要有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榆林气田、靖边气田。
  不仅如此,晋陕蒙还是京津冀地区二次能源电力的主要供应者,负荷中心在京津唐,电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呈“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目前,向京津冀地区电网送电主要有6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通道,最大输送电力负荷超过1000万千瓦。
  由此可见,京津冀的电力主要来自于山西和内蒙古,煤炭主要来自于晋陕蒙,天然气主要来自于陕北,按照“生态足迹”分析,京津地区一刻也不能离开晋陕蒙,要实现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协调晋陕蒙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3 晋陕蒙是京津冀发展的生态屏障
  
  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极其宽泛,它涵盖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如果仅有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加,而社会问题频发,不能称之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同样,离开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仍然不能喝到清洁的饮用水,不能呼吸到洁净的新鲜空气,沙尘弥漫,即使GDP飞速增长,也不能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所以,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必须是人与人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
  以此为基点来考察京津冀的发展,可以看到,京津冀经济快速发展,但其资源短缺,环境本底不足以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京津冀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生态单元,它在资源和环境上严重依赖于上游的晋陕蒙地区,那里生态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深刻地影响到京津冀的发展。
  京津冀的上游地区基本上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虽然学术界对农牧交错带的定义和范围一直存在着争论,但学者们都以年降水量400mm作为重要的界定指标,属于半干旱区,其范围大致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东部、东南农区向西北牧区的过渡地带。从地形特征上看,农牧交错带基本处于我国地貌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边缘地带,包括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冀北山地、阴山、山西北部、陕北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等,从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等,大体上就是前述的晋陕蒙部分;从气候上看,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系统不稳定,呈现出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风速大且侵蚀强烈。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对外界的扰动敏感性极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长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生态系统失调和环境恶化,出现了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地威胁着京津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京津地区的上游地区,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科尔沁沙地一字排开,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河北怀来的天漠,与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

离仅70km。据笔者在鄂尔多斯调研时获取的一份资料称,肆虐京津地区的沙尘暴每六粒沙子中就有一粒来自于库布齐沙漠。
  为了遏制造成京津地区严重空气污染的沙尘天气,2002年3月,我国政府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这里的“京津风沙源”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行政单元的75个县(旗、市、区),面积达45.8万km2的环京津地区。主要采取的对策包括:封山育林,杜绝一切经营性采伐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植被;对流域内的陡坡耕地和库区周围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开展飞播造林;在山前险地区实施爆破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改造残网破带;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入库泥沙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人工种植牧草,增加地面覆盖,变放牧为圈养;开展生态移民,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京津冀与晋陕蒙在生态上的不可分割性,晋陕蒙地区构成京津冀地区天然的生态屏障,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考虑京津冀自身的发展,还必须综合考虑晋陕蒙地区。
  可以看出,京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晋陕蒙的广阔腹地和生态屏障。反过来,如果京津地区仍然沙尘暴肆虐,人民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没有清洁的饮用水源,那么,所谓的现代化就只是一句笑谈。
  
  结论
  
  京津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没有腹地和生态屏障,不能离开晋陕蒙地区的能源和动力支撑。
  从走向上,晋陕蒙区域内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东进”的特征。所谓“东进”,是指晋陕蒙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捆绑在一起,要以更广阔的区域空间视野来审视晋陕蒙地区的发展。京津地区是国家既定的优化发展和重点发展区域,但是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晋陕蒙的能源动力支持和生态屏障支撑。
  在京津冀地区的保障区晋陕蒙地区,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支撑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产业首先是能源和载能及相关产业,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化工、建材等。目前,在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已经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同时,也会依托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一个城市群,它在京津的辐射下,以太原、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城市发展互为犄角,以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大同、忻州、乌兰察布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整个区域发展的节点,形成区域内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以与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相呼应。这个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极化效应,带动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为此,基本结论是,与其关注所谓“环渤海”区域,把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硬要放置在一起,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京津冀与晋陕蒙的关系,关注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2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