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政策效应和政策效率两方面建立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关键词:高层次;创造性;政策机制;评价指标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层次人才是第一资源中的高智能群体,被称为“第一经济增长点”。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人才群体,具有高层次、创造性和社会贡献突出等特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主要包括:①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②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指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主要科技奖励的获得者;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⑥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⑦知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扩大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规模并优化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学科结构、地域结构与年龄结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包括人才引进与集聚政策、培养与使用政策、激励政策等内容,对于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规模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明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就必然要对政策机制的效果进行评价。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将指标体系设计分成四层。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2.2 评价指标的含义
  2.2.1 政策效应B1
  政策效应指的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的实施对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人才规模c11
  人才规模主要从总量上和增量上阐述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6个三级指标: ――两院院士密度Dm。其计算公式为:两院院士人数÷人口总数。
  ――长江学者密度Dm。其计算公式为:长江学者人数÷人口总数。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密度Dm。其计算公式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数÷人口总数。
  ――两院院士增长率Dn4。反映的是两院院士连续两次评选的增加数占基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本届院士人数一上届院士人数)÷上届院士人数×100%。
  ――长江学者增长率D110其计算公式为:(本届长江学者人数一上届长江学者人数)÷上届长江学者人数×10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增长率Dn6。其计算公式为:(本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一上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上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100%。
  ②人才结构c12
  人才结构主要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区域和行业结构反映人才队伍建设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地区人才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Dm:反映的是地区人才数量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地区高层次人才总量÷地区GDP)÷(全国高层次人才总量÷国家GDP)。
  该指标大于1表明该地区人才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行业人才量与行业发展的协调性D122:反映的是某行业人才数量满足该行业发展的需要程度,其计算公式是:(我国该行业高层次人才总量÷该行业总产值)÷(全球该行业高层次人才总量÷全球该行业总产值)。
  ③创造性成果c13
  ――国家级科技奖励数目D13: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项。
  ――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数量D132: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率D133:指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量占科研成果总数的比率,反映的是科技成果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科技成果总数×100%。
  ――相对引文指数(排除自引)D134:为目标国家或地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被引用次数(排除自引)占其全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的百分比,其含义是论文被引用的频率。相对引文指数是反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大表明目标国家或地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被引用的频率越高,论文的质量越高,其计算公式为:(论文被引次数一自引次数)÷论文总数。
  ――拥有三方授权专利数D135:三方指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由于不同国家专利法之间的差异,使得运用该指标测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时情况变得复杂,为此,统一采用考察各国在美日欧申请专利的情况的方法。
  ――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数D13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社会效益c14
  社会效益指的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级指标:
  ――对外贸易独立度C141: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值越大表示国家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越强。 ――科研成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C142:指科研成果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
  ――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D14a: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及竞争力,是体现一个国家高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2.2 政策效率B2
  政策效率反映的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反映政策体系本身的运行效率,具体包含以下指标:
  ①政策的指向性C21
  主要包括:
  ――政策的目的性D211:反映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政策的制定目标是否明确。
  ――政策的需求性D212: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政策的制定要明确高层次人才的特质,满足其自身发展的相关需求,达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②政策的计划性C22:
  ――政策的连续性D221: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政策的连续性主要指在不同阶段政策保持连贯性、接续性、相对稳定性,以产生持续效应。
  ――政策协调性D122: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的分配、重组、展开和运动中保持同步性和协调性,使各种政策形成合力。
  ③政策实施性c23
  ――相关部门的执行力D231: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对政策贯彻、落实的力度,及与其他部门相

互协调的能力。
  ――相关办法文件的完善程度D232:针对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级别的部门对促进政策实施工作而制定的规章、管理办法、意见等文件。
  ――政策推介力度D233: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政策制定后首先要对政策进行推介,使得各实施主体以及最终受众都能理解政策,常用的推介方式包括公共推广、网站推介和海外推介等方式。
  ――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D234: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指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措施。
  ④政策反馈情况C24
  政策反馈指基层部门、统计部门、执行部门、上级政府派驻调研人员、舆论和公众等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检测,向政策制定者提出对政策执行的改进意见,促进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政策执行更加准确、有效。具体可采用政策执行度D24来衡量,即政策执行人员和政策实施对象对现行政策的满意度、支持度和对未来政策实施的拥护度。
  
  3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效果评价的方法
  
  3.1 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具有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向结合起来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3.2 综合评价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评价的过程是通过建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指标体系,统计各项指标的历史数据,用灰色预测法计算各指标的预测值,分析各指标在政策未实施时的预测值与政策实施之后的实际值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政策实施后该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判定政策实施后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若实际的总加权分大于预测加权分则表示该政策是可行的,反之则应立即终止该政策的执行。
  
  4 结论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评价是人才政策建设的重要环节。完整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除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执行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且政策机制的评价是决定该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正或终止的重要依据。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效果评价属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且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相关统计数据较匮乏,政策产出又具有复杂多样性。本文结合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现状,从政策效应和政策效率两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既考虑到政策体系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同时也对政策体系制定、运行和实施进行了度量。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研究。该体系适用于各地区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推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