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湖南现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对相关资源的依赖性相对较大,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较大。今后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唯有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尽快实现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转变,走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基于湖南省2007年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在对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由此加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系列化对策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对策建议
1 湖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与特点
1.1 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2007年湖南省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 407名企业家中,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作用的有2 338人,占97.1%,其中63.0%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88.7%的企业家选择在“十一五”后期采取创新战略促进企业发展。表明湖南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2004~2006年,全省有57.0%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2个百分点。其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占55.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在有创新活动的1 373家被调查企业中,84.7%的企业开展了R&D活动,其中开展持续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73.1%。表明湖南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成功率不断提高。
1.2 创新投入逐步增多,企业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2006年湖南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湖南工业企业共投入创新经费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创新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2个百分点。其中内部R&D经费投入31.9亿元,占技术创新经费的比重为29.2%;R&D经费投入强度为0.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
从创新的经费来源看,2006年,在湖南工业企业创新费用中,企业资金占75.1%。从创新活动的主体情况看,2004~2006年,在湖南成功实现产品创新的工业企业中,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占69.3%,由本企业集团研发的占5.2%;在成功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中,由本企业自主研发的占62.8%,由本企业集团研发的占3.6%。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格局基本形成。
1.3 创新产出结构改善,产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
2006年,全省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17亿元,占总产值的16.1%;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9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9%;其中新产品出口收入85.4亿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12.4%。2004~2006年,在湖南工业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原始创新所占比重为45.5%,在工艺创新中,原始创新比重为38.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8和2.7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结构有所改善。
同时,湖南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全省被调查企业中,对主营产品拥有自主品牌的占53.6%,明显高于全国34.8%的平均水平。其中,在2004~2006年间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申请了版权登记、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分别占到21.4%、35.6%、6.1%、和18.4%,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2)。
1.4 优势区域、优势行业、重点企业的创新能力凸显
从地区分布看,一点一线地区特别是长株潭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明显优势。2006年,一点一线地区企业的R&D经费占到了全省的86.5%,其中长株潭三市又占全省的66.5%。从产出角度看,一点一线地区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的78.1%和77.7%,其中长株潭三市又分别占全省的53.5%和54.0%。
从行业分布看,湖南工业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几乎集中于制造业。2006年制造业R&D经费占全省的比重高达91.5%,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的98.3%和98.4%。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湖南6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约有70%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26.4亿元,占全部企业投入总量的82.8%,R&D投入强度为0.78%,高于企业平均投入强度;在企业实现的国内市场新产品销售份额中,大中型企业也占到83.5%。
2 湖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与问题
2.1 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明显
从宏观层面考察,湖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为27.6,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中部省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综合实力低于湖北和河南,高于安徽、江西和山西。
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明显。从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看,广东、江苏分别高出湖南72.4分和49.1分;从R&D经费内部支出看,江苏和广东是湖南的6~7倍;从万人技术成交额和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看,江苏和广东是湖南的2倍。
2.2 创新投入不足,资金瓶颈制约明显
近年来,湖南工业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长,但总量仍然不足,强度仍然偏低,难以满足创新的需要。2006年湖南省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经费投入109.4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73%;R&D经费支出31.9亿元,在中部6省处于最低水平,不到河南的一半,只有江苏、广东的1/7(见表1),占技术创新费用的比重只有2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如瑞典,2004年这一比例即高达62%。 形成全省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研发活动资金严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总量近几年虽然逐年增加,但投入强度却没有多少改变;企业的科技投入有所增加,但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仍然很低;金融与科技结合不够,科技贷款规模不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小,运行机制和管理也不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门槛”限制,私人资本追逐“短频快”的利益驱动,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很难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2.3 创新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创新人才奇缺
创新以人力资本为第一资本,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但目前湖南工业企业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创新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100 21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还不到企业从业人员的10%,明显低于相邻的广东、湖北等省。且人才的65%左右集中在国有经济领域,而创造了全省近50%高新技术产值的民营科技企
业。其科技人才数量却只有35%左右。同时,目前在湖南,人才身份单位化、分配大锅饭、人才资源配置非市场化等体制性问题还没有得以根本解决,加上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造就机制、选拔使用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分配激励机制、流动配置机制等不健全或欠灵活,以及认识上、观念上的差距和政策措施乏力等,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湘成才、离湘展才”的人才外流现象,特别是从事电子通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流往沿海开放城市,致使湖南企业高科技创新人才青黄不接,高层次创新人才危机日益严重。
2.4 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湖南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全省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不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扶持政策。2006年,湖南工业企业共获得政策性贷款8 017.1万元;享受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的减免税5.5亿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减免39.8万元,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条件不断完善。但从全省2 407家企业创新调查的统计结果看,这些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还不强。例如,多数企业家认为现行的政府采购政策、免征技术转让开发营业税政策、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的科技项目政策、企业相关科研设备加快折旧的政策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等,对企业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或者预期效果。其成效不大的原因,被认为是“此政策吸引力不强”,或者“政策办理手续繁杂”,甚至许多企业还“不知道有此政策”,政府的政策服务不够到位。集中到一点,就是政策环境有待明显的改善,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湖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3.1 从营造创新环境入手,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要在基础性、公共性技术研发活动中发挥主体和引导作用外,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制度保障作用,尽快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敢于创新和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要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要建立健全激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金融政策和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要不断完善创新活动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要通过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广大企业成为研发主体,特别是要推动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及辐射能力的大企业成为技术投入主体;要鼓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制定相互衔接、互相配合的产业政策、科技支持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 充分依靠创新主力军,积极强化企业创新活动的三大主体作用
切实发挥企业在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3个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自主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的牵引作用,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微观层面。企业自身也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经费的投人,加快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一要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企业创新,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决策者。决策者有了创新的理念,有了创新的精神,就会动员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并带领企业积极与外部进行创新合作。二是要在坚持自主研发为主的同时,积极促使企业的创新由单一创新向创新联盟转变,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实行多边技术协作、技术联盟,不断创新培育出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
3.3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突出强调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绝非排斥技术引进,实施借“外脑”开发、合作开发,是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提高创新效率、弥补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一种有效举措。今后,一是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如对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由省里统一引进;建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用以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运用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等。二是企业要高度重视对软件技术、关键技术的引进。要实现从重视引进硬件技术向主要引进软件、专利、图纸、工艺及关键技术转变,并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制定详细的消化吸收规划。三是企业要加强对各种引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要统筹安排,分散引进,突出重点,做好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单项技术系统集成、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系统集成等,以有效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四是要积极采用国际并购方式引进技术。跟踪相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及企业重组信息,敢于并善于逆向并购,用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并购国际技术型企业,以获取核心技术并争取消化和有所创新。
3.4 培育创新产业和品牌,以产业升级促创新,以品牌带动促创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应当在以产业促创新、以品牌促创新等方面有切实举措。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要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创新、加强集成”的原则,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塑造高新技术企业,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自主创新;二是要以自主品牌带动企业创新。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本身就是提高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今后要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品牌湖南”建设,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发展制度,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3.5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为此,一是要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并根据创新型湖南发展建设的需要制定好创新人才的长远规划,加快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后备队伍。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建立统一的人才引进政府资助机制.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包括海外留学人员来湖南企业工作,为湖南创新发展服务,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承包经营、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人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要整合创新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市场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为优秀人才的自由流动提供平等快捷的渠道和服务。六是在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机制的同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培养各种急需、紧缺的专业后备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同时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对企业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持续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