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前景广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春生

  2011年6月9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在南京开幕。在斤幕式上,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表示,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并面临新一轮调整周期。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在今后几年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为我国继续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新机遇。
  中国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为智力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已确定了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从财政、税收、金融、电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国不仅对港台、日韩等近岸市场具有传统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欧美发包商的青睐。2010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已达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3%。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环境良好、前景广阔。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成为主要推动力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发展,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大批跨国公司选择将业务链发展到中国,他们或是在中国成立分支机构,或是以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等形式,在为中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
  服务外包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参与到服务外包行业之中。在供给方面,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IT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为服务外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从业人员中持有大学学历的人员的比例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在需求方面,各个企业的竞争压力都在不断地上升,而服务外包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为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业务分担,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同时,由于财务和员工的灵活性,使公司的业务空间得到一定的扩展,服务外包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使社会分工更为专业化,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
  在人才资源、投资环境因素方面,中国越来越重视人才教育与培养,投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截至2010年6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共10498家,从业人员181.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34.8万人,占74.1%;经培训就业人员73.6万人,占40.4%。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服务外包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逐步提高的,这也是我国服务外包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诸多问题面临考验
  
  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与欠发达,限制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服务业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发展基础,是一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模和深度的决定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对于服务业较发达的国家来说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但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且也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市场发育处于服务外包的初级阶段,只是部分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外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有限的市场规模不利于服务外包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不能发挥出完全竞争下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用,不利于我国服务外包市场向高附加值的业务领域发展,也不利于外包行业的良性发展。
  缺乏有经验的服务外包人才和技术。人才是保证外包产业健康发展的新鲜血液,缺少足够的人才储备将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外包技术则是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升级,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的更关键一环。
  
  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多数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服务外包市场也很不规范。但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速度较快,具备发展服务外包的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实力亟待提高首先,在人才资源上面,我们还是处于劣势。其次,就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中国的盗版现象要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海外发包商对我国知识产权的担忧,也严重阻碍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包括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千百十工程”。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已有相当一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获得了CMM5等多项国际资质认证,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承接项目,例如诺基亚公司就把手机日本本土客户服务外包给了我国的呼叫中心运营商。
  外包业务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由于不同的国家在资源、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比较优势使得各国在选择外包服务领域时各不相同。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主要以承接嵌入式软硬件服务外包为主。在未来的几年,通过对中国的现状观测,我国仍将以ITO(IT外包服务,IT outsourcing)作为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项目,BPO(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 ng)业务与ITO与BPO的捆绑业务为辅。中国在ITO业务方面的巨大潜力,将吸引国际中的更多发包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承包给中国。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已经开始有公司在离岸外包的承包国候选名单中考虑中国与爱尔兰作为接包国,但是从现在的国际市场中来看,印度仍将在一段时间中作为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但是,中国在软件服务外包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在将来超越印度成为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承接第一大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抛开国际市场不谈,单就国内市场,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服务外包具有相当强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有助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更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在成本与劳动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的成本低廉是国际市场中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成本优势是国际发包企业在选择接包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我国在软件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极为丰富的,而且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工资水平,我国可以算上是廉价劳动力,这种在成本与人才上的比较优势无疑会吸引到国际企业的注意,有助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第三,当前的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需求已经超过了印度这种在此领域较为成熟的国家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这种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就需要更多的IT专业人员的服务,尽管印度具有良好的软件服务外包水平,但是印度有限的人力资源是无法应对如此之大的国际市场的需求的,不仅如此,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将促使我国这种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的软件服务外包国家的迅速发展,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客户。
  第四,从发包企业的角度考虑,风险分散化是发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行服务外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发包企业将所有的外包项目都承包给一个国家,那么,这个企业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家风险。因此,选择将项目承包给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将有助于风险的分散化。
  2009年,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于第四届中博会期间透露,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实现到2013年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的目标。毕马威最新研究报告称,到2012年,全球IT产业外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而现阶段IT和IT类服务占中国出口额的比例仅为3%,远低于印度26%。预计到2015年,中国IT产业外包市场规模可追平印度,市场规模达到700~900亿美元;IT和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到2011年将达300亿美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近两番。服务外包行业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服务外包规划的目标是,2015年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数达到340万人,2011~2015年期间行业将新增190万人就业,其中,吸收大学毕业生人数140万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4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