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易国承
摘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难以实现有效,本文具体从建立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使用效率考评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可见,相对于企业的2000元以上的确认标准来说,事业单位的确认标准较低。由于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较低,使得设备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存放分散,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损失风险,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保证其安全性与完整性,更要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的政策性导向,缺乏对投资风险控制的机制。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更多的来自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满足,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等政策性为指导。由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尚未成熟,相关的配套及市场尚处于发育状态,因此,投资的风险必然存在。.
2.存量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对资产的使用效率的考评控制。由于资产的购置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资金或地方政府配套和政策性发展基金购置的,使得资产的来源具有无偿性,因此缺乏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动力,从而导致各业务部门对资产进行“占有式”的管理,使得部分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之间的调剂,
3.由于职能部门的协作性差,缺乏对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控制,使得账实不符。由于职能部门的官僚作风的存在,使得部门之间的协作性较差;同时,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控制,资产无法及时入账或调账,使得在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比对的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财政部于2007年开展了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与资产核实的工作,为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财政部又相继颁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建立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与程序
作为事业单位,在承担公共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投资相关的高新技术行业领域时,应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评审、决策、实施、跟踪、投资处置、验收等环节的控制,严格控制投资与运营风险。必要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目标、建设规模、资金来源、投资风险、投资资产保全措施与资金可回收期、收益等作出评价,然后对可研报告进行独立的评估。
2.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机制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适当的机制引导资源更为合理的进行配置?究其原因,应从过去单纯的以任务完成率、利润增长率、成本、预算完成率等财务软性指标来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来进行业绩评价,却忽视了财务指标以外的相关事项,包括部门在完成任务占用的投资额度、资产、人员等硬性的指标。因此,必须强化相关实物等硬性指标的考核,建立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机制,避免因为资产的无偿使用或低成本而忽视的其效率因素的存在。
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作为事业单位,应加快整合流程的信息化建设,避免资源分割、无法实现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基于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与财务的固定资产模块实现无缝链接,避免应为流程的分割,导致数据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经常因为资产明细帐和卡片无法与实物台帐相对应,出现数据的误差而出现摩擦,影响着部门协作的效率。
可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繁重,如何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建设呢?作为事业单位,必须依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认真的予以履行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必须建立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和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机制,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抵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