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低碳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頔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重整乾坤”。什么是经济危机的救赎?怎样实现潇洒得意的经济转型?如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彻底的蜕变?
低碳经济,来了。地球变暖,气候异常,灾害频仍,这是来自自然界集体的报复;金融寡头、经济海啸、恐怖主义,这是人类自己种下的祸根。低碳经济是人类趋利避害本能作用下的全新选择,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灵丹妙药,是摆脱集体性困境走向新希望的必由之路。
点击属性:关于发展观的转变
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成为全人类走出困境的新领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伴随着沃土、清泉、矿藏、能源以及生物多样性耗损的加剧,各种环境污染更是不断地伤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从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到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从日本水俣湾的怪病,到北欧森林与湖泊的死亡……一次次惨痛的环境事件彼伏此起,由地方和区域逐渐蔓延开来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已经给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依靠自然资源强行进行科技升级,以掠夺和占有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因为环境的破坏而被“客观”敲响了警钟。事实已经证明,西方资本主义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暮途穷。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无节制的消费模式,将是地球环境所无法承受的。
来自科学家的警告此起彼伏。从1962年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到1968年哈丁的《公地的悲剧》,从1971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到1972年杜波・伊斯的《只有一个地球》等一系列著作中,专家们都不断地向人类发出了预警。
据世界银行统计,如以20世纪整100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那么在这100年当中,人类共消耗煤炭2650亿吨,消耗石油1420亿吨,消耗钢铁380亿吨,消耗铝7.6亿吨,消耗铜4.8亿吨,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20世纪初不到300ppm上升到目前接近400ppm的水平,并且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文明带来的阴暗前景,高碳排放引起的全球碳平衡失调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预测指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那种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
2003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 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并掀起了发展模式的B与A之争。布朗把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称做“A模式”,把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称做“B模式”。他呼吁全世界立即行动,以“B模式”取代“A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可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走过200多年的西方发展模式,已然穷途末路。
解决方案成为重中之重。这才是低碳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性依据。低碳经济,是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果说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进入“汽车时代”,那么低碳经济将把可持续发展带入“航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发展经济,一方面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巨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通过国际合作,共建低碳经济、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对于中国及发展中国家而言,沿袭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自主发展中又面临着科技落后、实力不强和贸易壁垒等重重障碍。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它使人们可以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摒弃方方面面的分歧,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实现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
事实上,中国正成为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国家之一,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国内10个城市率先推动LED绿色照明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产业调整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来自于能源、环境的压力十分巨大。依照著名的卡亚公式原理,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口数量、GDP总量,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等几个变量,可以计算出中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其总量和增速在国际上必将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政治议题之后,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加以应对,推行低碳经济,采用低碳模式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整理碎片:关于低碳经济的价值
随着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解决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共鸣,全球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经济的整体趋势已经确立。
选择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出发点,是对它的价值判断。从宏观上来看自不必说。而从微观即经济本身上看,作为新一轮投入产出周期,它的好处在哪里?
其一,低碳技术有全球应用价值,收益效应明显。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这意味着一项有效的低碳技术可以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将获得较高盈利。
其二,低碳经济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出效应明显。以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的新经济体系,至少可以在源头治理(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过程治理(生产和消费过程力行节能)、末端治理(对已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生产性利用和废物性回收)这三个环节上有显著的产出效应。在市场导向下,以上每个治理阶段都可派生出完整的产业链,并推动整体经济的低碳化,低碳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其三,低碳经济本质上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稳定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同时,由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将从全新的意义上带来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随着低碳概念的普及,社会上也悄然兴起了一批“低碳一族”,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摄氏度、尽量减少收看电视广告的时间……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一些人在生活细节上注意节能减耗,以减低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低碳产品的丰富,人们将能更加直接地感受低碳带来的冲击,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应用,充满想像的创意将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富有魅力,而在低碳经济这个新行业里,创意也开始变得举足轻重,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的这场运动中,新的创意能够改变产业格局,也能够改变财富格局。新能源,新理念,新生产与生活方式,将带来新财富的创造。在智能电网、风电和核电、节能玻璃、汽车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这五大板块上,能够产生的社会财富将令人刮目相看。
最为重要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不二选择。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顺乎世界潮流、合于中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的不足300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约2000美元,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消耗量却迅速增加,且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很不合理,这些都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举例说,1996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仅为10亿吨多一点,而2006年就已经超过了24亿吨。在不少地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突破了限界与容量。如此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控制碳排放强度方面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力图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同时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目标。
要实现低碳经济关键是要降低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中国是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当前的能源基础水平及能效较低,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观念更新的方向。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长期稳定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推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的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创新,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创造经济新价值的通路。目前,“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 “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与新政策正在逐步推广。环境、经济与社会实行这种大变革的结果,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从容克服传统经济的危机病灶,使社会经济生活向好。
建立系统:低碳经济的未来
2008年7月6日,中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并成功捕集出纯度为99.99%的二氧化碳。这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首次在中国燃煤发电领域得到应用。
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第一个问题是,低碳经济在未来能否取代传统经济?
取代传统经济,挑新经济的大梁,低碳经济不是传统经济的补充,而是全新的技术革命。
众所周知,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实质是能源发现,由于能源替代了手工劳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电力,实质是能源传输,通过降低能源传输成本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由于人类的信息处理速度加速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很有可能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
在最近一年里,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30到40年中,全球每年对低碳经济的投资将在5000亿美元以上。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与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
第二个问题是,为新经济担纲,低碳经济是否具有内在的动力?
低碳经济将推动全世界的经济结构实现根本性的转型。低碳经济以能源变革为核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从产业结构看,低碳农业将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呈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新特征;低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低碳产业如电气、电子等产业将出现较快发展;低碳物流将提高利用物流比率,发展减排物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低碳服务市场,包括低碳旅游服务、低碳餐饮服务等将得到更大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过去和现在价值链的分布一直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今后产业价值链可能分布在高技术产业,即向低碳经济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倾斜。
总之,作为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面对这样一场事关大局的大趋势和大变革,你准备好了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8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