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审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琳子 童中贤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给株洲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调整发展战略是株洲的必然选择。
  
  一、“十五”期间株洲市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重工业比重太高。多年来,株洲一直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因此,重工业发展迅速,而轻工业发展缓慢,2005年,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3%。而且株洲市的重工业主要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长此以往,会给株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第二,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缺乏活力。以工业为例,200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为23.8%,而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仅为1.7%。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国有经济普遍缺乏活力,制约了株洲经济的发展。
  第三,工业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令人担忧。株洲自建市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株洲的沉重“历史包袱”,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更为严重。2005年,株洲二氧化硫年均值在全国108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排102位;2000-2005年,株洲市酸雨频率由50.3%增加至83.8%;2005年,株洲市核心区主要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3090吨,比长沙与湘潭的总和还多22865吨;2005年,株.洲市生活烟尘年排量0.86万吨,而长沙年排量0.04万吨、湘潭年排量0.09万吨,约为长沙、湘潭总和的6.62倍。
  
  二、“十一五”期间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
  
  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株洲市实施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四大战略,建设开放、文明、繁荣、宜居的特大城市。经过2006年、2007年这两年的努力,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教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城市公用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然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给株洲市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长株潭既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株洲作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一直存在着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如何建设好“两型社会”成为了株洲重点考虑的问题。
  
  (2)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
  2008年,株洲人民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行等不利因素,株洲没有退缩,奋勇前行,全市紧紧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突出四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从综合实力来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9.5亿元,增长13.4%。经济增幅位于长沙、岳阳、湘潭之后,居全省第四位;高出2001--2007年年均增幅1.1个百分点,经济处在持续增长期的较高平台上运行。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连续跨越600亿、700亿元和900亿元三个台阶。全市人均GDP达到24563元,居全省第二位。
  从产业发展来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53.1:34.6调整为12.1:54.6:33.3,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这是由于“5115”工程和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推进,但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47.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6%,比2007年提高5.3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发展较快,园区规模工业393家,分别比上年新增企业262家和122家;在2008年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株洲市名列全省第二。
  从科技教育来看,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争取国家、省级计划项目65项,落实国家和省级科技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创新基金13项、省重大项目4项;全市申报专利1476件,同比增长14.8%。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从城市建设来看,2008年,全市通过“环境建设年”活动,政务、法治、市场、人文、市容、生态、市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10月,株洲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此次湖南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截至2008年底,株洲市森林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平方米,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茂景优、绿染全城”的美丽景象。同时,株洲市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分批关停了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生产线工艺装备113家(条);城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40天,比上年增加24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规模工业能耗大幅度下降。
  可见,经过三年的努力,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四大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说明四大战略促进了株洲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符合株洲发展的要求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株洲市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写上了精彩的一笔。
  
  (3)存在的问题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在制定战略与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战略内容发生新变化,原有战略的实施缺乏可持续性。与“十五”期间相比,株洲市的发展战略增加了新的内容,即“产业兴市”和“文化提升”,而原来的“开放强市”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却没有被提上议程。“开放”曾经是株洲的特点之一,多年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开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离不开“改革”和“开放”。而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地区而言,县域经济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产业发展和文化提升对株洲市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改革开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个战略的实施效果也许不是短期就会显现出来的,因此,战略的制定应该是科学的,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第二,战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执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四大战略中,科教先导战略和城镇带动战略是“十五”期间的科教兴市战略和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延续与发展,战略实

施八年来,效果显著,促进了株洲市的快速发展。但是,产业兴市战略和文化提升战略的实施效果却不太明显,这可能与实施时间较短有关,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执行力度,探索更好的战略实施途径。
  第三,
  “两型社会”建设应该成为株洲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内容。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先行先试、在全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的艰巨任务;同时,株洲市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最多的一个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能不能建设好,关键在于株洲。虽然株洲市已经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株洲重工业企业多、环境问题严重且由来已久,所以,株洲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必须继续加大投入、执行到位,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株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成功。
  
  三、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2008年7月23日,在株洲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株洲市提出了“保二争一”的战略目标。“保二争一”,就是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确保株洲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的位置,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从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对这个战略目标实现最具有挑战性的对象是岳阳市、衡阳市和常德市。
  通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额作为比较分析的总量指标,将株洲与这三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近几年,株洲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方面占有优势,而其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值较小、增长速率较低。因此,要超越衡阳、岳阳、常德,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株洲是工业、商业非常发达的城市,而且交通方便,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只要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其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依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作出的,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满足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株洲市只有依据客观存在的经济条件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才能制定出符合需要的发展战略,并在指导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2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