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碳经济”悄然启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励 张敏洁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国家已经成为决策层的共识。
  2009年以来,以太阳能、风电、核电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在国内外经济大趋势面前,也必须开辟一条彻底的绿色崛起之路。为此,9月22日召开了“2009陕西省能源化工装备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新技术、新装备、新能源、低碳经济成了这次会议的关键词。
  
  新技术 新装备 新能源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技术、新装备、新能源”,目的在于适应低碳经济时代和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抓住国内外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来陕投资,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实现重大能源化工装备本土化、自主化制造,建设陕西省装备制造新高地,提升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水平和档次,推动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与会致辞中说,面对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的状况,高效使用传统能源,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紧缺的重要课题,而这两者都有赖于技术和装备的突破。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绿色产业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导向,循环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清洁能源、新能源将成为新的重要选择。这不仅为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能源装备制造业提升技术水平创造了难得机遇。
  在此方面,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把关中打造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定位,以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的决定,为陕西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陕西省副省长赵正永提出陕西将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推动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产业联动发展,力争在新能源开发和先进能源化工装备业的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部署。这充分展示了陕西省委、省政府打造产业新优势的魄力。
  的确,陕西在市场空间、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发展先进能源化工装备业的优越条件和明显优势。这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其产值占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50%,计划通过4年时间的努力,促进能源装备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2年,实现产值2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左右,能源装备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
  对此,陕西将支持西电公司成为产值过2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陕鼓、宝石机等4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航天四院、航天六院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重点企业,10个具有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重大能源装备省内配套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新兴能源装备比重由10%提高到30%。新增l~3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l 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lO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以上国家级名牌,5个以上省级名牌。
  
  新能源产业渐成新宠
  
  随着全球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常规能源逐步走向枯竭,以及国际环保主义呼声的日渐高涨,在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抢占先机,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
  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国内民营资本,以及境外投资机构、跨国公司等在内的各路资本都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目前来说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很大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先,在中国结构调整下能源多样化的选择,预示着可再生新能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也将为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更加好的环境。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水电,80年代后太阳能、风电、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小水电、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尽管如此,但崔大鹏却并不乐观,他表示,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在技术方面仍有较大的挑战。他说:“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而言,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技术投入大。”
  
  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国内外能源装备领域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10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与会所做的现场主题演讲,得到了大会的热烈反应。
  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提出了构建地企间的能源及装备产业战略联盟或利益共同体的设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诠释了大力推进能源装备自主化的战略意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归纳总结了煤化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概况,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中卢凯澳斯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凯澳斯,提出了一体化工业污水处理及水回用的方案,非常值得陕西省在项目实施中参考;GE能源集团中国区CEO温跃忠,明确表示GE能源集团全力支持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GE的气化技术为煤炭的洁净利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则全面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他认为,“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这是人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他介绍,“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的。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的实现手段同节能减排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今后几十年,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贮量有限,能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已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一另一方面,我国的石油资源过分依赖进口,受制于国际高油价以及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问题,而国内有限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也在快速消耗之中。因此随时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挑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不竭动力。全球金融危机使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传统产业的衰退给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空间。此时,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进步将填补经济增长所需技术进步的供需缺口。另外,低碳化还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影响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竞争格局。
  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金涌院士强调,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更需要全社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只有如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在该论坛召开的前一天,即9月21日上午,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主持召开了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低碳经济,是陕西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也必然会为陕西经济的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4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