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富 龚翠英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区位独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成为开放开发的热土。迅速发展的经济系统与自身脆弱的生态系统形成尖锐的矛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而,研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与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GDP)3021.73亿元,增长15.6%,比全区快1.4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9%,占全区GDP的比重达31.8%。
北部湾经济区自然生态良好,其中广西北部湾海域是迄今中国自然生态最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北部湾陆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将会凸现出来。港口和近海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等的建立,将会增加海上石油和化工原料运输,可能会出现溢油、化工原料泄漏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陆域人海河流将会出现无机、有机及重金属污染物泄漏,引起陆域污染物排泄到近海,威胁海洋环境,生态经济问题有恶化趋势。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广西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城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大气环境方面,广西北部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在二级水平;水环境方面,2010年广西北部湾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整体较2009年有所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7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57.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二)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在广西北部湾,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已成为广西北部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乡镇工业布局不当,工业污染比较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比较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日趋凸显。由于广西在中国属于欠发达自治区,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对环境的治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
(三)污染减排工作任务艰巨
广西关于“十二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江河及大中型水库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北部湾经济区污染减排压力仍较大,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当前,北部湾地区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新项目不断上马,新投资不断注入,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明显;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碳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和人才“瓶颈”突出,实力和竞争力偏弱。
(一)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的落后
目前广西的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北部湾经济区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能源技术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北部湾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另外,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布局,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尽管广西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转变,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此引发和加剧了多种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资源正在被污染、破坏,严重影响北部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三)山区林立,交通设施不完善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长期以来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交通设施不完善,已经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超重型的产业结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强度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四)公民思想保守,网络沟通不足
由于广西属于后开发地区,所以很多思想和文化在北部湾经济区不够扩展和深人人心,“官本位”思想现象还是较为严重,在民众心目中,仍然没有服务型政府的意识,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自己本身服务和宣传的不到位,另外也是民众的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意相信政府的改革。北部湾经济区的城乡均等化服务不均,也造成了网络沟通不畅的现象,使政府在低碳经济方面的政策的制定或执行上不能群策群力。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确保广西“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
(一)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北部湾,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工业化路子,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壮大区域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抓好运行设施监管,从严查处造假行为。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在制糖、铝业、锰业、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拉动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靠汽车、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北部湾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
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北部湾地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四)加强区域互利合作
由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大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促进各方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广西北部湾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参与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应发挥比较优势,拓展低碳经贸合作;优先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打造“低碳”北部湾;借鉴“低碳世博”模式,打造“低碳”中国-东盟博览会,开设中国-东盟低碳论坛,促进中国-东盟低碳经济合作。
(五)构建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北部湾经济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特点,在较扎实的工业基础和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燃煤电厂、粮油加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等重大项目及其后续项目,抓紧建设果蔬、海产品、钢铁等深加工业,建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工业园区。
(六)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体制机制
广西北部湾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广西区政府要制定、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相关能源立法,推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视野的低碳经济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资源市场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低碳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将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绿色GDP考核干部任用督导机制。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要求,我们应该结合北部湾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战略优势,用战略性的眼光、系统性的发散思维方式,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以制度改革为保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打造一个具有经济生态位、政治生态位与文化生态位融合的经济区;从而真正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和谐、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