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矿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真

  摘 要:乌海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是典型的资源城市。但是近年来,其城市发展面临着产业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空间与人居空间严重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其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乌海市提出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双重任务的在前提下,促进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能解决好矿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充分供给等问题将有利于乌海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乌海 对策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目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相互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上协调相融,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达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三农”问题是关键。农民的问题涉及农民的素质问题(即怎样从全社会环境出发提高其素质)、工作问题(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工作)、收入问题(如何刺激农民劳动,提高农民收入);农业问题即农业生产效益问题,如何使我国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满足自己后向市场销售的观念转向规模化生产看齐,向现代化农业看齐;农村问题即农村医疗、保险、教育、基础设施等的待遇享有问题。
  矿区的城乡一体化有着不同于一般城市和地区的特点。由于矿区城市大多为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资源枯竭因而经济社会发展陷入衰退的困境,以及由衰退引起的失业人口增多、地方财政困难、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资源城市本身也面临着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在此基础上,矿区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需兼顾城市本身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使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与城市转型的任务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乌海市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乌海市作为内蒙古西部新兴的工业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城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从事农业生产人口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农业人口比重小,城市化率比较高。乌海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始于2002年的农业税费改革,2004年率先在全国地市中启动了城乡一体化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乌海市自2005年采取了单一户籍制度,从户籍制度方面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城市是一个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保持一定的种植业是必要的;城市要有多种产业,产业单一是不完善的。在取消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情况下,保留一定的农业和农村人口作为副食品提供的基础,于是便产生了问题。户籍上,农民和市民不再分割,但是原来的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享有的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被无形地剥夺了,使得农民不再享有原有的惠农政策。而身份上虽已成为市民,但市民所享有的一系列保障制度,比如医保、低保、基础设施的服务却享受不到,造成一种城也不管,乡也不管的“双不管”结果。
  其次,乌海市煤炭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资源枯竭从而引起经济产业衰退的困境,并由此引起城市失业人口增加,地方财政困难,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最后,乌海市在工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城市,具有典型的工矿城市特点。其小城镇又大多是在工矿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总体布局结构上没有统一规划、随意建设、布局分散、功能混杂、亦城亦矿,造成建设质量档次低,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条件差,不能有效地承担管理公共行政和公益事业的职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弊端日益显露。
  三、推进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城乡融合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要使市民享有的保障制度快速普及到农转非的市民身上,使身份上转变为市民的农民也拥有同样的制度保障。
  其次,对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市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减少税收,实行农业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也不是消除农业,仅发展工业建设,保有一定的农业生产,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再次,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以城乡融合为立足点,以社会保险为核心,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分享更多社会保障,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建立城乡融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制度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将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使农民享有同城市市民同等的公共产品服务。调整农村财政投入结构,将现有财政资源重新配置到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并增加这些方面的投入,另外,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公共财政资金。
   (三)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就业创业机制的建立
  扩大就业客观上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民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功能齐全的劳动人才市场;加强劳动者技能,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并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另外,中央和地方也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
  (四)乌海市的城乡一体化要以“大乌海、小三角”为视角
  从规划角度来看,乌海市城乡一体化不能局限于其行政区域内。乌海地处蒙甘,呼包鄂经济周期中,要以“大乌海,小三角”为视角。城市的发展要有依托,城市规模和人口是动态的,但土地的规模一定,乌海的特殊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要求把周边小三角的工业区吸引过来,吸引过来以后要靠农业来支持。另外,在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中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五)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增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等各项社会事业落后的状况;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拓展农业功能,以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业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城乡产业间的融合与互动;同时要有效利用好城市科技资源,更好地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另外也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农业直接生产的产业化,而且是从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一体及其全过程的产业化。因此,要注重农业在生产领域中的区域化合理布局、专业化科学生产、企业化高效管理,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同时,要注重在流通领域形成农副产品的现代物流体系,以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集成物流和商流,渗透到国内外的大市场;在加工领域形成农副产品的新型先进的加工业体系,使农业生产链条延伸到第二产业;在农业服务领域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服务,尤其是在优良品种引进、培育和“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加工等方面,要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六)农业的发展要以高产高效为目标
  针对乌海的情况,把农业做精是方向,一方面可以发展精种农业,以设施园艺和观光休闲农业生产为途径,并开展农业观光旅游,这样可以安排设施产业工人,减少农村人口,解决一大部分土地流转后的农民的工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把一部失业工人吸收过来,解决其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和高科技农业,乌海市的葡萄种植在全国小有名气,但其深加工产品仅是红葡萄酒,应该在其基础上开发新产品,例如可以利用葡萄籽的抗氧化作用开发护肤品,等等。
  四、总结
  乌海市在地级市中搞城乡一体化是比较早的,由于城市本身因矿而兴,先城后乡,工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居民收入水平高,农村人口只有总人口的6.6%,城镇化比率较高等特殊性被选为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试点之一,在自治区内更是唯一的试点。因此,要争取更多有利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师云.城乡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J].科技智囊,2009(3).
  [2]韩俊.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经济观察,2010(3).
  [3]许传新.成都城乡一体化模式对西部大开发的借鉴意义[J].四
   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莫晓莲.乌海市实施城乡一体化加强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3).
  [5]李秉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财政角色的调整与完善[J].商业
  时代,2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