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波段性结构演进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楼儒铠 邹 华 袁金丹 宗晓淙

  外商直接投资是为了寻求新的市场或更加低成本的劳动要素,选择一个资本报酬率更高的区域,但单纯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促进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因此产业集群并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为目的,而是行为结果。
  产业集群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引起外商的直接投资。在最初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给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内在动力,但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一个可能性是原有的外商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削弱,外商的投资趋势会逐渐减缓甚至撤出该地,甚至引起产业“空心化”,由于承接商外制造业大量转移(大大超过了FDI流入量),引起区域内生产能力不足,设备投资下降,就业萎缩,生产基地关闭等诸多问题:另一个可能是实施外资带动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也就足促使外资项目产生要素和资本的集聚效应,扩大地方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纵深拓展,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力推动下构建地方创新网络,从而增强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结合两种大方向路径,可以假设产业集群结构演进示意图如下:
  根据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以不同的作用强度和功能特征以及互动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业集群的初始形成。可能是受某个当地或外资企业或某种地方文化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孵化效应,并随之初显集群效益,驱动外资开始进入。在这一阶段FDI流入量并不明显,产业集群亦处于起步时期。
  第二阶段:在显著的集群效益、旺盛且高成长的需求及当地优惠的行业投资政策等多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外商纷纷前来投资。这反过来又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效应。在此阶段FDI的增加速度承上升趋势,即若设h为FDI流入量的函数,则h的一阶导数与二阶导数均大于零。
  第三阶段:大规模外资引发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民营企业的发展,FDI规模的扩大引起了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区内和区外的竞争升温,促使了产业集群的规范化与结构调整。这一阶段FDI净流入量持续上升,但上升速度逐渐减少。
  第四阶段:由于对劣质路径依赖,经济政策等环境的恶化,成本利润等比较优势的丧失,使得该地区产业集群对FDI逐渐失去吸引力,FDI净流入量增速递减。
  第五阶段:FDI净流入量递减速度快于当地投资条件恶化速度,故递减到一定程度将会达到一个与当地投资条件相适应的净流入规模。之后若投资环境未有改善,FDI将由于当地资源耗竭,劳动力成本走高等因素而持续撤离,造成当地产业的空洞化。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是这种产业集群的特点。
  走向“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结构的演进方式与走向“空心化”的方式区别最主要在于第三四阶段:地区内外竞争加剧,民企和外企的互补性优势突显,推动双方走向竞合。随之第五阶段重复着第三四阶段的过程,在产业升级与优化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集群的常青。
  从图上可以分为五个波段,不过总的说来产业集群依然是以“起步一上升一后续”三波段的形式发展,下文将对图1与图2结合实例对三波段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说明。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起步即图1与图2中的第1阶段,形成阶段又可分为诸多不同模式。
  在市场化条件下,中国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市场创造模式,第二种是资本迁移模式。市场创造模式即主要凭借专业市场在某一地区的高度发展,使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并继而创造了充分的信息市场机制和劳动市场机制,形成主要缘于专业化市场的发达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资本迁移模式则是属于不依靠专业市场而形成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经常和一个偶然事件有关,比如可能是由于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偶然”性地发现了一个地方,将该企业的一个工厂迁到这个地方,或在这个地方新办一个工厂,该企业便会“锁定”在该地区(lock in,krug,man。1991)。并有可能引发同类的企业和相关的企业朝这个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其次,借用朱华晟的称法。资本迁移模式又大致可以分为空间扎堆型、群体迁入型、定向嫁接型三种。事实上,区域发展实践有时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策略。例如,初期采用扎堆式引资,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进而更容易实现外资群体迁入的目标,或者空间扎堆的外资诱发了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之后通过定向嫁接式引资,推动地方集群的升级。
  另外还有通过形成原因将产业集群分为五类:1,在中心城市城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群。2,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群。3,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群。即原材料来自境外,成品出口,委托方是境外企业,属于外向型经济体系。为了方便比较本文采取的两个比较案例用的都是“三来一补”形式的产业集群。4,在农村或乡镇企业工业基础上,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特色产业群。5,在与大型企业配套下形成的产业群。
  当然,由于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与模式的多样化,一个产业集群可能分属不同类别。但不管是何种分法都代表了一个产业集群“起步”阶段的趋势,FDI在第一阶段流入量并不多,甚至可能在第二阶段才进入集群。
  
  二、产业集群从报酬递增走向“空心化”的原因分析
  
  无论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企业的成长与壮大,本质上都是一个技术演变和制度变迁的过程,而技术演变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初始的技术和制度选择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它会使技术演变和制度变迁进入某一特定的路径,而不管该路径的绩效如何,都会对该路径形成依赖。于是,在技术和制度变迁中能否获取竞争优势就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如果初始时某地区选择了优良的技术或制度,该地区的经济便会沿着这种技术或制度所决定的特定路径,步入良性循环,增强比较优势,提升地区竞争力:相反,一旦开始时选择了次优的技术或制度,由于报酬递增,在最初阶段的确会给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内在动力,然而外部条件的改变,会使原有的比较优势削弱,传统的路径依赖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产业的优化升级受到制约,并逐步走向产业“空心化”的结局。由此即导致了图1中第Ⅵ、V两部分趋势。
  以东莞制造业为例。东莞制造业走上劳动密集型路径依赖的道路,作为一种技术或制度选择,必然要遵循这种理论使该路径强化。具体而言,东莞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路径依赖之所以强化,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规模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最初的选择由于产业发展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如虎门服装业、大朗毛织业、石龙信息业、厚街家具业、清溪和石碣电子业等都已经基本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
  2 示范效应。初期较低的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成本不高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批企业家的“蜂拥而入”。同时来自内地一批又一批的劳动力投入到该行列中并呈现出逐

年递增的趋势。
  3 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指的是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的前相关联关系和后相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东莞的制造业中,产业关联度较强,一种产业在东莞的扎根能够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涌入,形成上下游企业关联配套的链条式的产业结构。例如,在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以电脑整机及配件为主导产品,行业配套能力强,电脑整机的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东莞长期以来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的最底端,虽然曾经历发展的辉煌时期,但劳动力资源禀赋已无多大优势,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偏低:粗放式的产业结构带来的是较低的利润率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退化。加之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消费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一系列冲击,东莞凸显出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随之m现并加重了产业“空心化”的趋势。
  
  三、产业集群中内外企业有效互动的形成机制
  
  与东莞同样属于“三来一补”形式的产业集群,同样面对着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结构粗放,技术与管理理念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困境,同样处于内外竞争加剧,环保要求与质量标准提高等挑战,嘉善木业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顺利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外资大规模的进入嘉善不仅仅扩大了木业规模,增强集群效益,还明显地改变了本地木业市场的竞争结构。本地民营企业除了直接或间接地从外资企业那里获得有用的技术与管理知识外,也通过其他途径如与邻近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获得新的专业知识i技术与管理技能。提高竞争力。之后的区内外竞争加剧更是迫使外资企业开始与民营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网络,与地方企业分工协作,分享原料购进渠道和产品营销网络,提高相互的信任度来获得更适时的产业信息。逐步地,本地与外资双方走向了竞合。同时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层次,产业链中心也胶合板转向了家具。
  在这个产业升级(图2中Ⅵ、V两个阶段的上升趋势)的过程中,内外企业达到了一个有效互动的模式,其中的形成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机制同’时也为空心化的预防提供了参考思路:
  1 显著的区位优势是嘉善吸引并稳定外资的基础条件:
  2 政府主导创建的产业发展环境,为内外企业提供竞合平台:
  3 持续增长的地方人力资本是内外企业达成竞合的关键因素。
  随着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实力悬殊日趋缩小,两类企业之间的身份与形象差别将逐渐模糊,彼此竞争关系日益明朗化,竞争范围也可能从争夺客户扩大到争夺高质量的供应商、熟练技工、中高级管理与外贸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由此,FDI的再一波潮流会因为产业链的扩展而到来,地方与外资的合作或将从基于降低成本和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转向基于快速反应市场变化和增强产品供应能力的创新性合作,即地方产业网络向创新网络演进。
  
  四、结论与启示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大致能够分为“起步一上升一后续”三个阶段,同时在上升阶段与后续阶段中或会存在FDI净流入量的拐点。虽然大致的发展模式如此,但是成长路径却不是固定的,在产业集群形成后的转化升级过程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另外,本文仅提供了一个大致的产业集群结构演进模式,但关于空心化影响因素,产业升级的路径,FDI净流量上升阶段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后续理论与实证研究将是必然要进行下去的内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