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寻租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胜宝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寻租作为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会计寻租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颜敏等在《会计寻租研究》一文中将会计寻租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理论上。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企业寻租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二是当会计准则制定后,企业通过具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尽量满足自己的目的。比如,为了满足证券监管部门关于首次发行、再融资或保留上市资格等规定中刚性财务指标要求而进行操纵盈余行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了会计准则这种“契约”不完全性的特征,利用在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剩余控制权达到寻租利己的目的。(林钟高等,2007)本文涉及会计寻租行为主要是由会计政策选择或变更(含强制性会计变更和自发性会计变更)导致的。
  
  二、新会计准则中主要的寻租空间
  
  (一)广泛引入的公允价值,增加了寻租机会
  新会计准则的38项具体准则中,分别有19项、12项和14项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中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运用。然而。有关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够明晰、难度大、操作性较差。比如,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可根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确定: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但是,假如企业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公平交易”如何界定。市场选择的不同导致公允价值的计量差异如何处理: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形下,如何运用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做出可靠估计也没有全面的说明。此外,我国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不够完善,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及评估的规范化水平还需提高,这些制约了公允价值确定的客观真实性,为会计寻租开了方便之门。
  
  (二)利用资产类准则中的变化,进行会计寻租
  1 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
  新准则第五章第十八条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本文认为,资产组的划分较难确定,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新准则对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由于在确认资产组时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诸如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等因素,当企业有较多产品、生产线时,较难确定资产组;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确定资产组则更加困难。这样,对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
  
  2 上市公司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进行会计寻租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规定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者可以选择其一,改变为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当期应计项目的组成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水平取决于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取得情况,而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获取是不确定的,而且。该准则也未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提出严格限制条件,这样,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就具有一定的可操纵性。在公司经营困难时期或者金融危机压力下,上市公司有可能出于财务报告的压力,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夸大利润或低估亏损,进行会计寻租。
  3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归属和多种摊销方法的存在为盈余操控提供机会
  现行准则允许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计人无形资产价值的规定,然而“开发阶段”与“研究阶段”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判断和划分。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把更多的支出归人研究阶段,将其费用化来“隐藏利润”:也可以出具一系列证明文件合法地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调高当期利润。另外。在多种摊销方法并存的情况下,使得上市公司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并可以通过选择变更摊销年限或改变摊销方法来达到调节业绩的目的。如:一些上市公司通常会选择用加速摊销的方法,调整相应摊销费用,以此来加快投资成本的回收,甚至达到其盈余操控的目的。
  4 可能存在利用职工福利费转回操纵利润的隐患
  由上表可以看出,应付职工福利2006年末的余额巨大,而且占到了当期净利润的15%-50%,甚至存在100%比率的公司。比如,上海汽车、中兴通讯、攀钢钢钒、格力电器、安阳钢铁等都超过了30%,同方股份甚至达到了100%。这些余额无论是选择在2007年大量转回或在后续的财年慢慢释放,都会存在较大的利润操作空间。
  
  (三)利用负债类会计准则,进行寻租行为
  1 新会计准则中对借款费用的新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寻租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专门借款扩至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此规定。将一些存货的利息支出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调高公司利润。
  2 新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寻租提供了新空间
  新债务重组准则重申了债务重组相关利得及损失回归损益表的规定,并细化及明确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它改变以往将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缩减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转而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作为当期收益。这样,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豁免或部分减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到当期利润中,使得公司的账面业绩发生变化,而且。愈是那些亏损较重、负债较多的公司,其调节利润的空间就愈大。
  
  三、制约会计寻租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正确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机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在披露信息方法上。本文提出对照披露法。其基本思路是:改变目前多种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混合列示的状况,有效结合历史成本更强调可靠性与公允价值更强调相关性的特点,把采用两种计量属性得到的两种计量结果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列示。即在现有财务报表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报告金额的列数,将“期末余额”由一列增加到两列。分别按“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列示。哪一列对决策更有用,交由使用者判断。该法优化了数据在报表上的披露方式,更有助于使用者决策。另外。在计量

上。需要帮助准则实施者在确认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借助内部模型。在市场失灵,处在虚假繁荣状态下的资产或陷入困境的清算状态的资产,交易市价难以反映金融资产的内在真实价值。因此。此时可以采用“盯模型”的会计方法。企业利用公认的价值评估模型估计出金融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代表其实际市场价值。(国际会计准则(IAS39)允许企业采用“盯模型”的会计方法替代“盯市价”的会计方法: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SFAS157)规定,当公允价值既不能从公开报价中直接得到,也不能从可观察的市场数据中取得,只能采用内部估值模型估计得到,也就是“盯模型”。)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新会计准则在确认和计量、披露方面主观性增加,要做到真正公允还必须解决人为操纵问题。而人为操纵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程度高,公允价值在许多时候成了关联方之间随意达成的价格。这些严重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公司治理对代理人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在公司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的一套产权制度安排。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为了制约内部人控制,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以均衡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是建立在内部控制的目标即信息真实、资产安全和效益提高基础上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
  
  (三)提高准则实施者的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其次,会计人员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诚信是阻断职业判断失当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防火墙。例如,公允价值究其本质是一个估值问题,准则实施者不但是报表的编制者,在新会计准则下还是估价师,这就需要增加报表编制者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目前公允价值计量主要由财务报告者自身估计确定,那么财务报告主体的控制者就会利用自身的控制权利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公允价值参照物。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公允价值要做到真正公允,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备的会计准则和准则实施者的素质缺一不可。
  
  (四)建立健全资产计量的参考数据库
  除了提高准则实施者的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这一个人素质内因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数据库支持,以便报表编制者在对资产定价选取参数使用,包括宏观、行业、企业等分析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数据信息库。尤其是针对公允价值,为了规避财务报告主体的控制者利用自身的控制权利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公允价值参照物,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可以考虑设置独立公正、具有信息优势的权威机构定期发布各个类别的资产、负债、权益的基准公允价值。财务报告主体据此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记入相应的公允价值账户,期初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的差和期末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的差记入公允价值损益,形成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根据这个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允价值信息,审计财务报告主体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财务信息。
  
  (五)加强审计规范建设。提高审计水平
  规范和提高审计水平,建立历史审计和公允价值审计双重审计模式,可以从公司外部进一步制衡会计准则的运用。促使会计信息更加公允。随着新准则的广泛运用,尤其是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业务提出了新的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有时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依赖于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这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这种情况下,审计师是查账师兼分析师。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一样需要估值技术,风险管理知识,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测试。这样才能对资产风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正确的审查。注册会计师除遵循历史成本审计外,应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公允价值审计情况,并披露两项审计差异的材料。这对揭示企业或金融机构潜在的财务风险、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规避或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会计准则的修订或改进要密切结合我国国情,继续适度引入先进的国际经验
  以职工福利费问题和无形资产问题为例,将多年累积的职工福利费问题,一次性在当期转回处理,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且,这一项调整影响范围很广。面对如此大额大范围的调整,不应该采用未来适用法在当期一次性调整。应该采用追溯调整法往前追溯调整。从而更加合理与当期收入配比,降低准则变更对当期利润造成的虚增。又如,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单项资产和现金产出单位分别规范,并解决了资产减值测试的操作性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再如。针对开发费建议如下:(1)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及所处的程度。明确列举出与之相应的一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作为划分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参考标准。(2)关于无形资产摊销确认为损益的问题上,可借鉴IAS规定,“摊销通常应确认为损益,但当包含在资产内的未来经济收益在生产其他资产时被吸收的情况下,摊销费用可作为其他资本的一部分入账”。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不同地域、行业以及规模的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相应变化,甚至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盈余操纵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新准则的实施将会使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内在价值得到正确的反映,使其会计信息数据更加贴近于公司的实际价值,并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做出理性的判断和相应的投资决策。当然,在制定准则时需要充分关注准则的技术性及经济后果:在准则指南中,进一步做出充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