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丽燕

  摘 要: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农业,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宁夏设施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介绍丁宁夏近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确保设施农业向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 发展现状 对策
  
  设施农业又称可控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是农业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生产方式。在宁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丰富农产品市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为建造的一定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优良的可控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巨大的生产潜力,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获得动植物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农业生产方法。
   
  (二)设施农业的特征
  1 工业化生产。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农业的工业化生产的诸多特点。生产品种和生产过程不受地域、节令和气候特征的限制。2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3 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抗灾害能力强。4 科技含量高、贡献率大。5 规模化、专业化、市场性强。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模式,生产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才能不断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也就是说需要市场推动。
  
  二、宁夏发展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年年抗旱年年旱,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这是宁夏,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自然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重新认识和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以避灾农业来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宁夏有着发展设施农业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区内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梅雨台风,不潮湿,作物病虫害少,土壤、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好,工业污染少,可以发展成为我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1989年,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问题,设施农业首入宁夏,并首次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区内设施农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7年,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1.7万亩,其中川区设施农业面积达40.2万亩,山区达1.5万亩。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渔业、设施养殖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在引黄灌区的一些乡村,设施农业收入已占到家庭总收入的60%,远远高于种粮收入。
  2007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特别是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发展50万亩、户均1亩以上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战略实施后,全区将有217万农业人口直接受益,4年后收入增长50%左右,而且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将更加丰富。
  但是,要实现宁夏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我们就必须正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部分农民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农民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设施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顾虑较多。另外,“等、靠、要”的思想相对严重,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差距较大。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足。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温室大棚建造等前期投入资金数额较大,村及农户的资金不足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向较高层次的发展,比如修建面积为0.17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1.8~2.2万元左右,虽然政府每栋补助1万元,但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另外,设施农业的科研开发、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等财政投入甚微与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太大。
  
  (三)发展水平不高
  首先是设施档次较低。目前我国设施温棚建设标准已有第五代水平,其坚固性、保温性大大提高,当然造价也相对较高。而我区设施农业装备档次还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类型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设施类型所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谈不上对设施内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有效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即受严重冲击,生产没有保障。其次是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大多还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设施种植与养殖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管理总体水平较低。还不能为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证。再次是抵御突发灾害的能力较低。无论是管理经验、防寒抗寒措施和设施等均在这方面暴露出细节的不足。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设施农业如何应对,农民心中没底。设施农业的技术培训大多涉及如何建棚,如何种植,对于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内容涉及相对较少。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基本以个体农户自主生产和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发展措施。劳动生产率不高,品牌产品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现状不容乐观。保鲜贮藏、深加工、产品销售等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设施园艺与设施养殖产品生产链的进一步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各类设施的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不完善。特别是耕作、植保、微灌、电动卷帘、自动控制等普及率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五)市场意识不强,劳动力素质不高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逻辑、行为准则和对市场预测及信息发布的预警机制,市场空间狭窄,市场信息服务欠缺,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发展不够,设施生产不到位。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青少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三、促进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科学规划
  设施农业涉及农机、农艺、土地、水、电、路、物资供应、大棚建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各级政府应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规划。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土地调整、设施建设、生产管理、产品销售、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重要性的宣传
  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可采取专题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大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生动鲜活的成功范例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的建设中来。
  
  (三)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金融部门也可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的作用,继续实行“小额贷款”的信贷支持。
  
  (四)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问题
  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已有的技术力量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要健全县、乡、基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加快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要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
  
  (五)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全面推行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强对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从生产源头上强化对设施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管理,确保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进一步做好配套服务问题
  应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成立协调服务组织,做好设计、建设、技术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信息服务,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基地、加快实施“农产品畅通工程”,拓宽流通渠道。
  
  (七)加强对设施农业主体的培训
  充分利用各级农业科技机构、推广站所、教育教学基地,采取分期分批、分片培训、现场指导和技能服务相结合等办法,全面推进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应用技术、设施栽培(养殖)技术和管理营销技术等。利用现代化手段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开展常规种植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基本生产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8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