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巴彦淖尔嘎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娜 仁

  摘要:本文结合巴彦淖尔嘎查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嘎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现状,并对该嘎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过程中已取得成绩、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巴彦淖尔嘎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巴彦淖尔嘎查简介
  
  巴彦淖尔嘎查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北部,是由原黄陶勒盖和达汉庙嘎查合并而成的。下辖6个牧业区,总户数为308户、总人口为1190多人、总土地面积为44.8万亩,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嘎查。
  该嘎查是图克镇高效益模式化家庭牧场最早且效果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旗、镇、嘎查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嘎查境内交通要道方便快捷、高低压线路全部架通,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同时农牧民依托种养业发展经济的信心倍增。嘎查居民现有住房以砖土木结构居多,人均面积超过30平方米。以户为单位全部拥有摩托车或汽车、农用三轮四轮等机动交通工具,卫星电视接受装置基本普及,移动或固定电话入户率达100%,部分家户已使用了电冰箱、洗衣机、VCD等高档耐用品,泵式自来水部分推广。2006年嘎查生产总值达到4000多万元,集体经济的收入超出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000多元,其中60%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二、巴彦淖尔嘎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优势条件和已取得成绩
  
  (一)独厚的资源优势
  1 自然资源:巴彦淖尔嘎查具有全旗质量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天然草甸草原,每逢夏秋之际这里草长莺飞、蓝天碧野、青湖绿草相映成趣,极具北国神韵。该嘎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厚、降雨集中、雨热同期,适宜作物生长,并且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位大约为2米左右,地下潜水和承压水矿化度均已达到国家标准,适宜灌溉和饮用。
  2 人口资源:2006年巴彦淖尔嘎查8岁以下应受幼教儿童49人,在校学习和外出打工的人数为381人,50岁以下中青年劳动力394人,50~60岁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230人,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64人,全嘎查受过中等教育8人,高中文化程度113人,初中文化程度309人,小学文化程度493人,文盲172人,受过专业培训395人。
  (二)农牧业基础扎实
  巴彦淖尔嘎查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现在全嘎查正以传统单一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向农牧业结合、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现代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经济正被逐步推开。该嘎查总面积为44.8万亩,其中四配套泵水浇地为15531亩,户均50.92亩;林地为15.5万亩,(含防护林,散林和四旁林地)草场为24.5万亩,其中优质草场76759亩;有待开发宜农地区8500亩,湖滩为85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贮玉米,饲草料和土豆等。嘎查现有牲畜为79249头(只),户均为257头(只);2006年仔畜头数为35万多头(只),户均为114头(只):主要牲畜有奶牛、肉牛、羊和猪等,并牲畜良种改良种率达90%以上。嘎查现建有奶牛养殖小区1处,奶站1处,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小区1处,并设有养殖协会,在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牧业带来诸多方便。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工业业化进程日益加快
  嘎查境内交通方便快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通畅。2001年底,嘎查境内高低压线路全部架通,以户为单位动力通电率达81%,照明通电率达95%,并嘎查示范区架设高低压线路2058公里,安装变压器19台,可以初步满足农牧业用电需求。另外,嘎查现农牧业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36%的农牧户实现电机井配套,92%的家庭已实现棚圈、青贮窖、储草棚配套,70%的家庭实现了农机具配套。工业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现嘎查内已经建立一处沙柳切片,天然碱甲河螺旋藻生产基地也位于嘎查内。2006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超出了7万元,现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奠定了嘎查工业产业发展的扎实的基础,是理想的工业经济发展之地。
  (四)乌审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乌审旗资源富集,位于自治区能源重化基地核心区域,内有府深线等主要交通干道。旗天然气、天然碱、煤炭、方沸石等资源储量可观。天然气、天然碱化工、煤化工、新兴材料等现代“四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添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中石化集团在图克镇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已获得实质性进展和位于嘎鲁图镇的新建的电厂,必将为新牧区建设开辟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从而奠定产业支撑和企业辐射的坚实基础,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前提条件。
  (五)国家整体形势以及政策支持提供的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公共财政有一定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牧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自2003年起农牧业税全面减免,并依据有关政策对农业进行适当补贴,镇财政管理体制由自主自理型转为镇财县管,进一步优化了财政管理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全面实施,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已达70%。
  
  三、巴彦淖尔嘎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存在一些没必要的担心
  受传统观念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的影响部分农牧民观念陈旧,既对现代化的生产生活十分向往,又不能及时摆脱分户经营,单打独斗的传统思维方式,并存在一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光打雷不下雨”、“大搞形象工程”、“急于求成,刮一阵风”等的不必要的担心。
  (二)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
  嘎查生产经营体制呆板单一、以户单干、小打小闹,自我发展的生产经营格局延续,充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尚未建立,农牧业科技含量不理想,机械化产业水平偏低,索赔小型机械动力不足,功能不全,不能适应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并且在嘎查众多产量种类中,除鲜奶之外,细毛羊、活畜等其它农、畜、林、沙产品均未实现产业化经营,转化增值能力不足。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难以体现。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待发展、完善
  嘎查现有水浇地分布零散、总量偏少,不能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需求。由于牧区地域广阔,点多线长,供电线路和道路交通延伸覆盖非常难,农用电力不足。交通运输不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节水护水灌溉设施严重短缺:并且在公共设施方面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集市贸易、农机服务等一系

列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待配套完善:现嘎查内有办公和文化活动场所一处,但位置偏远,且功能不全,没有专门的医疗服务站等。
  (四)投入力度不够是现阶段嘎查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
  近几年旗、镇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对“三农三牧”地区的投入力度。从而嘎查的生活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如交通、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和医疗、保险、教育以及饮水困难等的投入还满足不了农牧民的实际需求。虽然问题没有贫困地区那样严重,可还是严重阻碍了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进程。
  (五)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并日益变脆弱
  该嘎查虽已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以及“休牧禁牧”几年。但自从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以来,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增无减,之前所作的努力已变的微乎其微,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这期间上级领导要求每个示范户(共100户)最少要开垦80亩水浇地,并种植精饲料和青贮玉米等农作物,而且其间禁牧6个月。跟随这股热风有些牧户甚至把牲畜全天舍饲圈养,新开垦草场40~60亩,并且打了几眼井,维护耕地灌溉和解决牲畜的饮水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草场退化和沙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范围不断扩大且程度加重,农作物的产量低而不稳,草牧场产草量载畜量下降到令人担心的程度。
  
  四、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是一项惠泽广大农牧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巴音淖尔嘎查的丰富的资源优势,扎实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大农牧民强烈的创业激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巴彦淖尔嘎查如何更有效利用现有优势条件、规避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坚持不懈地狠抓农牧业基础建设,统一“为养而种、以种促养、多元养殖”的思路,走建设养畜和多种经营的路子,使嘎查社会经济多项事业快速发展,农牧民物质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解决和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切切实实地把嘎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好已成为当务之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