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爱东 谌福民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节约交易费用;获得外部经济;推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创造学习与创新环境;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等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有的产业集群优势弱化。后劲不足,甚至走向没落和终结,比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匹兹堡钢铁产业集群、中国温州桥头镇纽扣产业集群等。
一、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一)大部分产业集群的规模小,很难产生集聚效应
集群就如同单个企业那样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出整体优势和外部经济,我国的地方企业群与国外相比规模过小。而且是简单的扎堆,并没有实现价值链上和技术上的集中。
(二)大部分集群没有形成产业链,集群内部缺少自我增强机制
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技术上的服务没有形成密切联系主导企业的产品,缺少自我增强机制。从而影响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和研发体系缺位,政策上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欠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使得集群内部企业往往丧失商机,集群优势受到抑制。很难实现集群的迅速升级。
二、产业集群升级分析
英国Sussex大学的Humphrey,Schmitz总结了产业集群升级的4种路线:产品性(productupgrading)、工艺流程(processupgrading)、功能性(functionalupgrading)和交叉产业部门(inter-sectional upgrading)的升级。国内学者也主张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通过4个方面来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工艺流程升级是指通过引进新工艺或重组生产网络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升级是指通过引进新的产品种类、功能,以新的产品、新的品牌带动市场份额增加,实现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是指通过重新组合价值链中的优势环节。专注于某些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放弃或外包某些低附加价值的环节;价值链升级是指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到价值更高的产业价值链上。或者转向新的高附加值的价值链。
三、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
(一)分工和专业化
产业集群本身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产业链中若干配套的企业与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集群在一起而形成的专业化分工网络。分工和专业化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生,产业集群形成以后又推动了产业集群区域分工专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个必然的结论是,随着分工的发展。产业集群也会逐渐演进。
分工的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演进。第一。分工专业化水平影响着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率。随着分工的细化,经济组织元素单位数量增多。无序性加剧。整个市场环境对所有组织结构进行类似生物界“适者生存”的选择,有可能使无序转变为一种时空或功能的有序状态,提高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分工使信息分散化,从而会促进社会获取知识的总能力和增进生产力。生产效率的增进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从而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二,分工演进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分工的发展要求分工网络、交易网络同步扩大,如果与分工有关的交易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则分工的网络效应就会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引起产业集群的演进和扩张。第三。分工导致的收益递增增强了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在产业集群地区。外部性经济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增强了产业集群的吸引力。而且。分工的程度越高。这种产业集群对各种要素的集聚力就越强。
随着分工的演进。生产链条延长,集群内企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化企业对其专门领域内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促进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与使用。迂回分工链条的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随着分工深化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现有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开始严重限制知识积累和专业化分工的进程,生产者会根据所从事专业生产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交易方式,完善和规范交易规则。改进交易手段,提高交易的效率。通过专业化生产所实现的专业化生产和交易方面的知识积累。能够使产业集群的整体生产效率、技术、管理和组织水平得到极大的改进。产业集群演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分工与专业化不断演进的过程。
(二)纳入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的地理特征是“大区域离散,小区域聚集”。正是各个价值环节的地理聚集特征,使得许多地方产业集群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下的一部分。
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的产业演进经验表明。与全球价值链中的龙头企业建立起紧密的、重复性的生产和交易关系,能够为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重要的支持。在这种紧密的、重复性的生产和交易联结中,供应商与全球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距离更短、交流更直接更频繁,交易中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也更丰富,因此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获取有关技术发展和全球市场变化的新资讯、新知识。通过获取、吸收从龙头企业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可以逐步积累创新升级所必需的能力。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升级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认清本集群的产业类型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特点。不同的产业类型其价值链构成的环节特征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价值链分析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产业的价值来源、价值构成、价值分布以及不同环节的进入壁垒等。
其次,动态地把握价值链的变化。不但要把握全球产业集群动态。关注全球产业动态,还要正确把握自身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全球价值链的合理嵌入点和价值环节。
最后,通过创新来培育产业集群的优势,使产业转向更加有利可图的价值链环节。通过学习创新,改善工艺流程,创造新的品牌和差异化产品,降低不同价值链环节的进入障碍。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有两条典型的产业升级路径,一是市场扩张,沿着OEM(原始设备制造商)GLC至全球分包协调者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二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沿着OEM(原始制造商)至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产业集群能够逐渐形成区域品牌、集群治理关系、技术创新系统、商务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区域性资产。当这些区域性资产与全球生产网络中龙头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时,它们可以有力地支撑集群内企业以及集群整体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产业升级。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萌发与形成,政府的作用也许是有限的;但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政府的影响力显然是有效的。由于产业集群的演进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在负强化机制的作用下,有可能会出现无效率的锁定状态。显然,这种状态的改变仅凭市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作用更具影响力。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大多处在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低层次发展阶段,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区域品牌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形成。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的竞争。地方政府应着力改善产业集群的共生环境,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发展,防止产业集群衰退消亡。
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
1制定全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特点,制定发展我国产业集群的长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并对地方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2提供发展产业集群的公共资金。促进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必须有资金支持。应把发展产业集群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企业创建提供资金支持。
3设立产业集群的促进机构。促进政府与企业、大学和企业、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满足企业的需求。协调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的活动。
4培训集群经理人。政府为地方和促进机构培训集群经理人,培训集群经理人在项目整合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化、政策指引和评估、国际经验借鉴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技术创新。
5建立产业集群内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内。建立与金融机构交流联系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提高金融机构对于技术和项目的识别能力,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