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启峰

  摘要:文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lo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前10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效应
  
  劳动力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它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国民过分注重预防性储蓄,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投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工具。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投资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效应的基本分析
  
  ―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具有三种效应:
  第一,扩大就业。外商投资既可以带来直接就业效应,也可以产生间接就业效应。就业是投资的函数,外商投资增加,会直接吸收劳动力就业;通过投资乘数作用,外商投资又可以带动其他领域和企业的就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而间接增加就业。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估计,每一个直接就业会带动1~2个关联就业。
  第二,转移就业。外商通过组建合资、合作企业,购并内资企业,使原来内资企业的劳动力转移到外资企业。
  第三,挤出就业。就业挤出效应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导致一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裁员,或导致国内一些企业倒闭破产,从而使许多就业者失去工作;二是指跨国企业并购往往会减少东道国的从业人数。跨国企业采取兼并收购东道国原有企业股权的形式进行投资,如果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以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就可能减少东道国就业机会。联合国1999年对7个中东欧国家发生的23起跨国并购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雇员都有所减少。
  这三种就业效应,可以归结为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则取决于正负两方面效应的比较。而要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能仅依靠定性说明,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仅包括直接影响,而且包括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外国直接投资雇佣劳工而创造的就业机会;间接影响则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国内投资的变化,从而对总的就业人数产生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业人数Q作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作为解释变量,构筑对数回归分析模型:
  LQ=C+αLFDI+δ
  以1985~2005年期间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见表1)做回归分析。
  
  为体现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历史变化,本文分别对1986~1995年,1996~2005年和1986~2005年3个时期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和外商直接投资两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时期:LQ=-0.571679=1.17467676LFDI(1985-1995) t -0.732891 6.45925 1 R2=0.822562 F=41.72193 第二时期:Llo=-3.541610+1.639434LFDI (1996-2005) I -2.227963 6.374095 R2=0.835489 F=40.62909 整个时期:LQ=-0.480296+1.147652LFDI (1985-2005) I -1.157383 14.58824 R2=0.918039 F=212.8166
  从模型同归结果知道,1985~2005年期间,外商企业从业人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为1.147652,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增加1.147652个百分点;1985~1996年期间,外商企业从业人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为1.174676,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增加1.17个百分点:1996-2005年期间,外商企业从业人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为1.64,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增加1.64个百分点。因此,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变化较为平稳,而且最近10年的直接就业效应高于之前10年。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币汇率存在高估的情况,而最近10年由于人民币汇率及时调整到位,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得以体现,外商愿意雇用更多员工工作;二是最近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更加自由,给外商雇用更多员工提供了保障。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总就业的影响
  由于总就业的影响因素不确定,因此,在模拟总的就业量(Q)和外商直接投资(FDJ)的关系时,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刘1983~200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依据AIC和BIC准则,比较3个模型,得到以下模型: LQ=-7.027589+0510151LQ(-1)-0569176LQ(-2)+0.607038LQ(-3)-0.09937LFDL
  具体估计结果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各个系数相对还是比较显著的。本年度的就业和滞后一期、二期和三期的相关系数都在0.05以上,还是比较强的,说明就业本身有很大的惯性,这主要因为劳动就业具有很强的刚性。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每上升1个百分点,总就业的总量下降0.099370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总效应为负,而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创造的就业效应为正,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间接影响为负。这主要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迫使国内企业裁员提高竞争力或直接破产,从而使对总就业的影响为负。
  为了进一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首先采用取对数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发现,LFDI和LQ都是一阶单整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具体检验结果如下:
  
  注:检验形式(C,T,P)中,C、T、P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
  其次采用EG两步法对外商直接投资额和总从业人数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做LQ和LFDI的最小二乘同归,回归结果如下:
  LQ=10.58624+0.0980342LFDI

  发现同归模型各个系数显著,R2=0.896050,但是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必须考虑“伪回归”的存在性,必须通过协整检验。记回归残差:
  μ=LQ-(10.58624+0.098034LFDl)
  第二步,对回归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ADF统计量的值为-3.218378,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水平平稳,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总的就业量之间的确存在线形的长期稳定关系,也就是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总最增长0.09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就业量具有正向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总就业的影响在短期内为负,长期为正。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长期的就业增加0.098个百分点。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到吸纳就业人口有一定的时滞,而且这种吸纳效应也并不像预期的那么明显。
  
  (三)储蓄和就业的相关分析
  什么是中国就业的决定因素呢?国内居民储蓄(s)代表内资是值得考察的重要变量。本文着重储蓄和就业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选1978~2005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刘取自然对数后的储蓄LS和就业量LQ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单位跟检验结果证明以上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份平稳的(见表3)。因此,采用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进行分析,其记法为在原变量前加“△”。
  
  注:检验形式(C,T,P)中,C、T、P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
  对△LS和△LQ这两个平稳性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与滞后项的敏感性,本文将滞后期取为3阶的。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居民储蓄波动是就业总量变动的原因,但是就业总量的波动并不构成国内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由此可见,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最影响甚微的情况下,国内居民储蓄构成了中国就业总最变动的原因。
  
  三、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机会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东道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的大小。流入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越大,在技术、经济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越大,对提高就业水平的积极作用也就越明显。
  
  (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中外合费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费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对就业的间接效应,可能大于外商独资企业对就业的间接效应。主要原因: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内资的积累,从而增加总就业量;二是我方可尽量控制合作和合资企业尽可能多地在我国采购中间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带动间接就业量的增加。而外商独资企业在短期内可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外商无意在我国增加新的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外商独资企业所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而且外商独资企业有可能减少从我国中间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而尽量多地从母国或其他国家采购,南此形成其对我国的间接创造就业效应较为有限。因此,外商独资企业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丁其创造就业效应的相对提高。
  
  (三)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入中国市场后,与国内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就会减少国内企业的就业机全。相反,如果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后,能创造一些新的行业,并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形成互补关系,就会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不管是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国内投资,在考虑对劳动力的需求时,都会考虑工资水平的高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一个重要因素就足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数量上直接效应表现为正,而且最近10年的贡献比过去10年有所提高,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扩大是有益的。因此在引进外资时,要充分利用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促进产业关联,增加间接就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关系决定了其对总就业的效应。因此,要增强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就是大力扶持当地配套企业的发展。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零部件采购率和配套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关联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群集的形成和提升,而且可以创造间接就业。
  
  (三)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比我国企业具有明显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这些外商企业进入饱和市场,那么,国内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就会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裁员,不断释放出失业人口。更为严重的是,那些无法抵御外资企业而破产、倒闭的周内企业,会释放出更多的失业人口。因此,在当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应适当限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进人我国已饱和的市场,以减轻对国内企业的挤压,减少国内企业的失业压力。
  
  (四)促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模式多样化。外商直接投资如果在采购和出口上实现“两头在外”,间接效应很低,而且它又与国内企业争夺市场空间,不利于创造总的就业就会。因此,我们应促使外商直接投资的多样化,使各种模式取长补短,促进就业增长。
  
  (五)加强人力费源开发,保持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中,这反映了我国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资企业雇佣更多的人员是不利的。我国只有采取多重措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或人力资本,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或人力资本,国家应该改变教育产业化的做法,从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