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文玲
赤峰市元宝山区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市辖区,具有工矿型、城郊型农业特征,总面积952平方公里,辖5镇2个街道办事处、66个村、59个居委会,总人口32.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万人,该区耕地面积34.7万亩。区内驻有年产煤炭超千万吨的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和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元宝山发电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元宝山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加快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产业化富民两大战略,突出构建煤电能源、重化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地企一体化进程。该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属地财政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08元和574元。
元宝山区地域狭小,人地矛盾突出,相对于一直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农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元宝山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和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三项措施并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领域发展。2005年,该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95亿元,其中以“肉鸡、奶牛、蔬菜、饲草(料)”为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34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7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了69.4%,农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近年来,该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该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借鉴现代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经济,用工业的方式改造农业,把农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不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产能,提升农业对工业的贡献率,使农业和工业有机结合。内蒙古草原兴发是从元宝山区培育成长起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草原兴发股票上市后,成功实施了低成本扩张战略,实现了公司集团化,完成了从产品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了绿鸟鸡、蒙羔羊和世界屋脊牛三大产业与品牌,其产品通过“一园两店”营销网络销往全国各省市区,通过外贸出口到境外,形成了覆盖国内、连接国际的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成为全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通过草原兴发的龙头带动,目前元宝山区已有养鸡户近千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00余人。自1990年至2005年,该区鸡产业累计实现产值9.9亿元,农民从中获纯利超过亿元,特别是2005年该区鸡产业实现产值达2.8亿元,农民从中获纯利2800万元,人均获利241元,占农民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3%。赤峰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自2004年5月份投产以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2004年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80吨的基础上,2005年又新上两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360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70万元,同比增长422.26%,带动了该区1663户农民发展奶牛产业。
为突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元宝山区相继在区内云杉路和平庄两地规划建设了面积为2.6平方公里的草原兴发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和1.5平方公里的平庄工业项目区,构建了农畜产品加工业平台,聚集了草原兴发、赤峰伊利乳业、帅威元兴奶牛饲料、土霉素碱、季戊四醇等一批有实力的农畜产品和化工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食品、饲料、酿酒、医药、生物化工、生物科技、蔬菜等产业迅速发展,农产品基地规模迅速扩张,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四大优势农产品基地
本世纪初,面对国内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严峻形势,元宝山区委、区政府在组织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加快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依托龙头企业为养而种、为加而养,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区,确立了以“鸡、牛、菜、饲草(料)”为主导的四大产业基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该区肉鸡饲养量达2371万只,其中出栏2203万只,饲养量同比增加695万只;奶牛存栏30426头,同比增加12931头;牛奶产量累计完成5.4万吨,同比增3.4万吨。2005年建保护地蔬菜7438亩,其中温室3428亩,冷棚4010亩,该区保护地蔬菜总面积达到2.5万亩(2006年新建冷棚13,846亩, 该区保护地蔬菜总面积达到3.8万亩);肉牛饲养量6.9万头,出栏4.3万头;肉羊饲养量20.7万只,出栏11万只。
三、合理规划,发展规模化种养小区
元宝山区高度重视农产品基地布局规划工作,坚持小区化发展方向,走大群体、专业化、标准化的路子。按照建设四大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发展要求,规划建设了20公里绿鸟鸡养殖长廊、5个百万只以上养鸡专业镇、4个百万只以上养鸡专业村、5个奶牛养殖镇、19个蔬菜种植基地村。目前,该区已建成鸡饲养小区71处,其中绿鸟鸡放养场27处;奶牛小区48处,其中设计规模5000头奶牛牧场园区5处;保护地蔬菜小区26处,其中3000亩以上的蔬菜产业园区3处;建设青贮设施105300万立方米,人工种草2.8万亩,种植青贮玉米3.8万亩,粮饲兼用玉米基地13.5万亩。这些种养小区专业化程度较高,建设档次符合龙头企业品牌要求,吸引了一大批专业生产农民参与,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整体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程度,对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完善科技培训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
元宝山区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列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第一要素,制定并落实了科技项目推广计划,与国内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79项。其中,奶牛胚胎移植、智能卷帘机、恒压供水、微灌、营养块育苗等技术和卡依罗西红柿等品种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04年,元宝山区与合作企业及外商成功举办了营养块育苗新技术推广会和西班牙卡依罗西红柿采摘节,2005年又成功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各项交易额达到5.27亿元。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制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畜牧业实用技术手册》、《肉鸡出口基地标准书》、《乳业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奶牛饲养技术100问》、《奶牛科学饲养管理百事通》等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在该区范围内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针对元宝山区养殖小区密度大、专业性强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组建了区动物防疫中心和镇乡动物防疫站,公开考录了工作人员,健全了动物防疫工作网络。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区动物防疫中心化验室,提高了该区动物防疫工作能力。上述措施有效保证了该区农产品符合绿色农产品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目前该区有11.6万亩农田被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占该区总耕地面积的39%。
五、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
该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联系市场、龙头、农户、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其列入产业化经营序列进行管理,引导、鼓励种养大户和农畜产品加工户与农民进行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建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使其在章程和制度的框架下规范运作。目前,该区绿鸟鸡、奶牛、肉牛、肉羊、蔬菜等行业都成立了协会或合作社,现有涉农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88个,发展会员8400户,带动基地户7800户,该区有农民经纪人1950人,这些协会和合作社多数以种养小区为依托,联户参与、合作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信息传递、产销合作和发展订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该区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数量和质量,使大多数农户摆脱了单一、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
加快农畜产品市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古山绿源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市场边建设、边使用,在蔬菜销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依罗西红柿平均每斤售价达到1元以上,每亩收入在10000元左右,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古山绿源蔬菜产业园区与北京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蔬菜产销挂钩协议,合作共建万亩蔬菜基地。赤峰绿源蔬菜产业有限公司驻石门市场农畜产品营销中心2005年9月28日正式组建,成为赤峰市农畜产品面向北京市的宣传和营销窗口,拓宽了该区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了该区产业化发展的后劲。元宝山镇四道井子葵花交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自治区东部地区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场。
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地建设
元宝山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户自筹资金有限,银行为规避金融风险提高贷款门槛。在这种情况下,元宝山区一方面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效益和聚集效应,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以奖代补资金,每年财政出资50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并将上级支农专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生态建设等各项支农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以项目为载体,尽可能向产业化基地倾斜,五年已累计向“鸡、牛、菜、饲草(料)”产业基地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投资风险担保体系和融资体系新路子,不断创新融资机制,制定了《元宝山区奶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注入200万元财政资金成立了奶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为该区奶牛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风险,调动了养殖户积极性,降低了金融部门偿贷风险。鼓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区农村信用社定点储蓄,平衡存贷比例,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2005年,该区广大干部职工累计定点储蓄1200余万元,调动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1.57亿元,五年间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户担保贷款累计向种养户发放贷款近4亿元。重视社会资金投入,广泛招商引资,五年间社会融资6亿多元用于兴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项目。注册4000万元成立了福牛奶业有限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借贷3000万元支持农户养殖奶牛,实现了农户、企业、金融部门和政府共赢的局面。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头年,元宝山区农业产业化将本着“龙头企业有新发展,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经营机制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再创新水平”的总体要求,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该区14.4万农民中有5万人口人均一头奶牛,5万人口人均一个大棚,2万人口人均2000只鸡,加上其它种养业收入,农民人均产业化增收达到5000元左右,该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能力将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0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