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态学农业工业化是生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结果。生态农业规模小、技术支持系统薄弱及社会服务系统薄弱等问题导致生态农业功能逐渐减弱,因此诞生了生态农业高效经营模式。生态农业的商业模式基本设想是农业生产以生态生产为前提,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构建基础,扩展工业化链条,实现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的高效调整。云南省生态农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以促进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态农业;产业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53-2
  近年来,在云南省农村地区实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基本模式得到了有效推广,不同地区探索出了不同的农业生态模式,有效推进了环保农业的实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调整了农业经济,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但是,云南省生态农业以小规模、低效率及低周期规模蔓延,产业规模要求与农村现代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云南省生态农业要转变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思想,开创高效生态农业工业化道路。
  1 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云南省一直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规模、支持农业基地建设,使云南省农业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年,云南省天然橡胶和茶叶等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干燥林的植栽面积达到了40.00万hm2;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336.70万hm2;天然橡胶的植栽面积从29.87万hm2增加至31.20万hm2,生产量从24万t增加至26万t;核桃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46.67万hm2增加至57.33万hm2,增加了24.3%;花卉种植面积和鲜切花的产量分别为2万hm2和41亿棵,分别增长了21%和13.9%。
  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末,云南省内的313个生产基地合计已超过了地方水平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22.59万hm2,199家企业的320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5家企业的216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家公司的50种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認证。
  云南省生态学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个人农产品和个人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加入WTO后,云南省的农产品种类增多,农产品比重增加,通过自给自足销售的比率变小,2001年的农产品比重达到80%。农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农产品出口占云南省总出口量的18.2%。
  2 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省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2.1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滞后
  云南省农产品加工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链短小、松散加工及低水平的工业化等问题,总体经济效益低。农产品加工率低,仅为1.00∶0.15。如果香烟产业被减免,那么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对比产量的比率为0.3∶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1的平均水平。几乎所有产业都还处于粗加工阶段,且生产规模小,设备和管理落后,农产品增值率低。例如,香烟的叶子可提取辅酶Q10,是大部分制造企业都能提取的产品,销售到日本后,日本人从中提取精品或者CI10,生产了健康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产值增加了数十倍甚至几十倍[1]。
  2.2 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云南省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农药和化肥滥用现象严重。200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云南省对苹果、梨、葡萄、柑橘类水果、香蕉、芒果、枣及西瓜等18个水果样品进行了采样试验。结果发现,重金属检测率、亚硝酸盐检测率及残留农药检测率分别达到53.6%、92.6%及38.2%。此外,农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2.3 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滞后
  生态农业开发保障机制迟延,阻碍了云南省生态农业的有效开发。
  2.3.1 土地流通不畅,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农村30年土地政策的引入客观地引起了土地管理分权化,很难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完全适用于地区化生产、特殊生产、大规模开发及集中管理等,并很难形成经济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模式[2]。
  2.3.2 设备投资不合理,生态农业产业链难以形成。项目资金的分权化,造成资金使用困难,很难形成一流的企业生产和加工产业链,对农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3 云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工业化发展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持了生态学平衡,降低了化肥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促进了现有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3.1 加快农产品精加工业发展
  为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中的问题,云南省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引导企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对于达到研发标准的企业,给予减税、人才介绍及留学补助等优惠政策;对于满足政府要求的集中处理项目,政府应给企业一定数额的研发资金。
  3.2 提高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在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化肥使用量,农业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并使用农家自制肥料[3]。此外,还应加强农业技术的使用。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云南省应将现代技术和传统农业相结合,建立农业生产生态学模型。自设研发机构或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需加强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重点开发,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推进新品种和高科技在云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运用,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加强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以农产品产业协会为领导、企业为载体的地区特色品牌。
  3.3 完善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3.3.1 加快土地流通,积极发展规模经济。根据“自主、有偿、合法、规范”的原则,建立农村土地管理机制,推动土地的规模运营、合理运营及集中运营。
  3.3.2 增加设备投资,强化生态学农业开发的追踪力。资金筹措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防御风险薄弱、农民收入的限制以及社会资本的利益追求,农业成为自我发展的产业[4]。需加强生态农业开发的可循环性。
  4 结语
  云南省生态农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与农业的工业化管理有机联系。即基于多种农业开发的概念和理论结合生态学知识、生态经济学知识、地区经济开发理论及系统工程方法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王建波,周文翠.生态农业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3):194,196.
  [2]骆世明.中国生态农业制度的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5):759-770.
  [3]张敏.深海新港农佳生态农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深圳:深圳大学,2017.
  [4]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