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鄂尔多斯:三化互动 城乡统筹 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贵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期,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步伐,全市形成了“三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态势,“十五”主要指标将超额完成,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00亿元,完成“十五”目标300亿元的166.7%,年均增长27.7%;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0亿元,是目标30亿元的1.67倍,年均增长38.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31亿元,完成目标157.5亿元的146.7%,年均增长24%。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入全区前三位,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区第二位,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发电量、精甲醇产量大幅度增长,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社会事业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这些成就为“十一五”时期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20亿元,年均递增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递增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亿元,年均递增22%;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年均递增2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递增2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到2.07吨标煤以下,水耗控制在195立方米之内。
   ―――社会事业。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保障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6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 人,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3.5张;各级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 万人;五年内新增就业岗位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70%。
   ―――生态环境。到2010年,生态巩固,污染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市、旗区所在地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均大于280天/年,工业重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平均大于270天/年。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年均递增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递增1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牧区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
  
  远景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达到1040亿元,年均递增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递增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年均递增10%。三次产业之比为2:54:44。
  
   一、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
   (一)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工业经济
   根据实施沿河开发、建设黄河经济带和循环发展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抓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综合加工,推动产品长链条、高层次、多次加工利用,实现产业增值。重点打造煤炭、电力、化工、绒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做大做强建材和农畜林沙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高新材料产业及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年均递增27%。
   1.煤炭产业基地。以提高煤矿资源回采率三年攻坚战为总目标,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大力整合煤炭资源和企业,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改革采煤方式,整合矿井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依法淘汰小煤矿,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重点建设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悖牛川矿区、东胜煤田南部神东矿区和东胜煤田北部矿区四个5000万吨级以上煤炭生产基地,西部卓子山煤田一个2000万吨级以上煤焦化基地。2010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其中,地方煤矿达到1亿吨以上。实现50%外销,50%就地转化加工,所有矿井实现正规开采,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回采率平均达到75%以上。
   2.电力产业基地。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市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黄河水资源,合理布局电源点,重点建设一批热电联产、煤矸石发电、大型坑口电厂、天然气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到2010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强化电网建设,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22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干,110千伏辐射供电网架,电网供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逐步实现电网“N-1”供电准则,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3.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煤层气、盐碱硝的互补优势,重点发展煤制油、煤液化、煤焦油、煤制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发展天然气制甲醇及乙烯、聚氯乙烯、甲醇清洁液化燃料等下游产品和氯碱化工产品。工业基地要以基础龙头项目为重点,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形成产业链条,构筑循环经济,搞好布局、规划建设蒙西、树林召、大路、纳林河、乌兰木伦等重化工工业基地。2010年,建设1000万吨煤化工及其精细化工、1000万吨煤焦化与氯碱化工 、1000万吨天然气化工的生产基地。
   4.绒纺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市资源、技术和品牌等优势,以鄂尔多斯集团为龙头,按照建设“世界级绒纺产业科研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面料、羊绒衫、羊绒系列服装等高精羊绒制品和绒丝等混纺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大“鄂尔多斯”品牌运作力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2010年,绒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5%,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5%。
   5.建材产业。加快水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玻璃、高标号低碱水泥等新型建材。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工艺,提质降耗,逐步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具有全国地位的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和北方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高档玻璃和陶瓷工业基地。
   6.农畜林沙加工产业。农畜林沙加工重点发展肉、乳、沙棘、粮油加工等产业。肉类加工以羊肉加工为主,加快大型肉联加工项目建设,培育大型现代化加工企业,年加肉类生产能力达20万吨。乳业要建大型加工项目,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乳制品市场占有率。加快沙柳造纸、高密度纤维板、均质板加工项目建设,粮油加工应提高小麦、玉米、油料等向精深加工发展。沙棘加工应培育、引进沙棘加工龙头企业,作大作强沙棘加工产业。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从资源的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等环节,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多层次利用、转化增值的原则,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煤炭、电力、化工三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煤→电→高载能及其废弃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利用和煤气+天然气化工等循环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努力实现企业零排放。制定和完善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依法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核算体系。到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工业企业清洁生产。

   (三)优化工业布局,重点建立10个工业核心区
   ―――以蒙西工业园区为中心的高新材料工业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纳米级材料、复合功能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高新材料工业及特种水泥、新型工程塑料工业。
   ―――以棋盘井镇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铁合金、工业硅等冶金工业及煤炭开采和煤焦化加工业。
   ―――以树林召镇为中心的北部沿河工业带: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PVC及农畜林沙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旅游产品加工业。
   ―――以东胜、康巴什新区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绒纺和轻工、汽车制造、电子、食品、机械加工及环保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伊旗乌兰木伦为中心,形成煤化工、煤炭采选加工的产业集群。
   ―――以准旗大路新区为中心的东部沿黄河能源工业带:重点发展坑口电厂、水力发电、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及冶金加工工业区。
   ―――以乌审旗苏里格、纳林河为中心的天然气开发及天然气有机化工工业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化工及其下游产品开发以及微晶材料、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业。
   ―――以沙圪堵开发区为中心的冶金、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产品及其深加工、特色干鲜果品、沙棘、手工地毯、高岭土加工业。
   ―――以杭锦旗巴拉贡为中心的西部沿河工业带:重点发展煤电、精细化工、医药和冶金加工业。
   ―――以鄂前旗上海庙镇为中心的煤电及煤化工工业区:重点发展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冶金和乳业加工业。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整体提升发展水平
   依托工业产业布局与发展,构建“三大产业群、一个中心区域、六个城镇发展网络”的第三产业新格局,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形成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阿镇为中心区,其它六个旗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农牧业发展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支撑体系。以优势区域带动、城镇带动、大企业带动、大行业带动、大项目带动,力争把我市建成自治区的旅游大市、文化大市、运输大市,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60亿元,年均递增30%。
   ―――大旅游。按照“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包括旅游线路、景区、市场、商品、文化、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建设“三大精品”景区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恩格贝沙漠生态旅游区、响沙湾沙漠娱乐旅游区。“十大重点工程”为鄂尔多斯中心城区、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工业观光旅游区、包乐浩晓温泉旅游度假区、泊江海子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道图海七星湖旅游度假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大汗行宫旅游区、万家寨水利枢纽黄河峡谷旅游度假区、库布齐沙漠响沙带“世界沙漠公园”旅游区、萨拉乌苏(巴图湾)文化旅游区、阿尔寨石窟(百眼井)旅游区。到201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5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
   ―――大运输。包括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和仓储、邮电通讯等相关行业。重点建设公路、铁路、管道和航空四大运输体系,建设以康巴什新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四大物流基地,完成东胜、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公路、铁路等五个交通枢纽建设。尽快培育鑫诺蒙西物流集配站式的物流基地建设,构建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大文化。文化产业要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面向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文博会展业、网络文化业、音像电影业、艺术教育业、文化娱乐业。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以文化产业集团为依托、大小并存、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为突破口,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餐饮业,培育形成新型商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行连锁经营、商业代理、网上营销等方式,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市场化。加快组建实力雄厚的餐饮业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适应居民餐饮消费的社会化需要,开发特色产品,加快发展中(蒙)式快餐。
   ――努力发展新型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信息、中介、房地产和会展业。金融业积极引进区市外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类地方性金融机构,改善信用环境,拓展新型金融业务。加快通信、网络、软件、传媒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中介服务要建立和承担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及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的组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功能完备、公正执业、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房地产业结合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与管理,开发大型连片居住区、标志性建筑项目等,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及各类展销活动为平台,加快发展会展业。
  
   三、调优一产,大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建设与发展,加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化农牧业要求,以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带动农牧区,实施转移收缩战略,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基地,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农牧民工人化、农牧业企业化、农牧区工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9%。
   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绒毛、肉、乳、沙棘、粮油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基地,推动农牧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特别是把农区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重点,实行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在特色、优质上做文章,实现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与经营,逐步延伸农牧业加工度。全市牲畜饲养量达到3000万头(只),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到2100万头只,在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达拉特旗建成5个较大规模的肉联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畜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上升到55%以上。农作物总播面积控制在650万亩左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突出绿色品牌,抓好无公害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结合撤乡并镇、乡镇机构改革,对农牧区人口布局、产业布局、种养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调整,将农牧业向沿河地区收缩,农牧民向有产业支撑的城市转移,力争每年转移农牧民4万人,使全市农牧区人口减少到45万人。
   继续实施“六小”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由城市向农牧区延伸。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力度,全面实行禁牧禁垦政策,实施“山川秀美”和“大漠披绿”工程,实现生态重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协调统一。
  
   四、加强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增加总量、搞高质量、优化布局为主要任务,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全力构建以铁路、公路为主兼顾航空、管道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彻底解决我市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铁路方面重点续建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乌海铁路,新建准格尔―――朔州、包头―――神木(新线)、准东铁路二、三期工程等,2010年,铁路总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公路方面重点续建呼鄂高速公路、城壕―――大饭铺段、109国道大饭铺―――东胜段、察汗淖―――棋盘井段高速公路及东胜绕城一级公路;新建109国道东胜―――察汗淖段高速公路、兰家梁―――达镇―――通史、敖镇―――水洞沟一级公路;改建215省道杭锦旗独贵特拉―――乌审旗察汗什巴图段、216省道察汉淖―――靖边等二级公路,并加强旗乡公路建设,全面实施通乡(苏木、镇)油路工程和行政村通公路工程。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公里,一级公路500公里。民航方面重点完成鄂尔多斯飞机场建设。管道方面重点建设长庆至蒙西、长庆经乌海至临河、长庆至呼和浩特复线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利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供水能力为17.2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4.95立方米,占用水量的86.9%。据测算,到2010年全市供水总量为22.43亿立方米,年用水量将达到31.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1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2.2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93亿立方米),缺口8.77亿立方米,是一个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地区。要充分认识“三化”互动水支撑的客观规律,在用水问题上,要狠抓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努力蓄住天上水,优化配置过境水,高效使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要节流开源,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调配境内用水量、做坝拦截基流、洪流量,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水,向周边地区协调买水及向黄委会申报取水权来解决这一困难,要科学论证,充分利用无定河水源,筹建一处工业用水的提水工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引进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型工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农业要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来提高农牧业用水效率。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同时加大给排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提高各旗区的供水和排污能力。
   (三)生态与环境保护
   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城镇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集中供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环保化改造,有效减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压力。要大力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努力推进市区内河流和流域治理,提高全市水域环境质量。
   以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监测措施为主,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区、草原沙化退化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十一五”期末,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190万公顷,综合治理面积6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度达50%。
   以城区绿化、农牧区绿化和林业建设为重点,加大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营造绿色秀美山川。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保监管能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关闭、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2010年,中心城镇及城镇组团、工矿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域水环境质量、城市区域噪声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环境保护治理费用占生产总值1.5%。城市垃圾处理率达8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综合整治指标控制在国家目标内。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城乡联动的发展要求,努力推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城镇化
   围绕工业化发展和适度集中的原则,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撤乡并镇和农牧民转移为重点,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园、产业集中和要素集聚,达到以城带业,以城兴业。扩大以东胜、康巴什、阿镇为核心的城市规模,加快发展旗政府所在地镇和沙圪堵、乌兰木伦、棋盘井、上海庙、树林召、大路、蒙西、乌审召、巴拉贡等有工业支撑的小城镇。构筑“一个中心组团、两级发展主轴、环状副轴”的城镇结构网络,形成以东胜、康巴什新区、阿镇为中心城市和以109、210国道沿线城镇构成的“十”字型发展主轴,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10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和管理能力。突出“五网”建设,完善市内道路网建设,构建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信息传输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信息通信网络覆盖面,初步形成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的电子信息网。加速城市电网和农牧区电网改造与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的电网和服务体系。逐步规划、完善城镇间的天然气输配管网,推进清洁能源城镇建设。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市供水与排水管网系统,全力提高城镇承载功能。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城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村保洁、乡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智能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作,推进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到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平方米以上,供水普及率达到98%,供热普及率达到8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园林、卫生、环保、节水的最佳人居与创业城市。
   (二)旗域经济
   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伊旗、准旗、达拉特旗为重点的绒纺、轻工、生物制药、煤电、煤化工的产业集群,以杭锦旗氯碱化工、冶金为主的产业集群,以鄂托克旗高新材料、冶金为主的产业集群,以鄂托克前旗煤电、中蒙药材、乳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以乌审旗天然气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体系。
   通过政策促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产业联动,做大做强旗区产业,培育旗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西四旗的支持力度,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全市各旗区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农牧业调整,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牧业的整体效益。能源工业型旗区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就地转化增值,循环产业链条,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人口转移,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旗区经济跨越式发展。2010年,财政收入超25亿元的旗区达4个,超10亿元的达3个。
   (三)扶贫开发
   继续实施“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加快产业化扶贫、社会化扶贫和科技教育扶贫步伐,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稳步脱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造血”功能,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打好基础。继续争取和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提高投放资金直接分配到户比重,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争取解决7万人的脱贫问题。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位居全区前茅,成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法制健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幸福的新鄂尔多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168.htm